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
2021-12-25唐希远
唐希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广西南宁 530000)
造林营林工作旨在依靠科学手段与方法实现林业造林目标,对林区环境生态总体状况予以改善,优化利用造林营林领域的技术资源。近年来,林业造林的技术方法手段得到了完善和创新,林业造林方法运用于造林工作全过程的必要性也得到了体现。
1 林业造林简介
林业造林即造林技术人员运用专业手段完成林木种植及林木管护工作,最终达到拓展森林覆盖面积及改善净化林区环境生态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讲,林业造林方法包含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措施选择及林木生长养护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素,林业造林方法必须要普及推广于造林营林的实际工作中[1]。
当前,各个林业地区的造林营林工作正在全面深入推进。造林营林工作能否发挥最大化的造林营林综合实施效果,关键取决于林业造林工艺技术手段的选择。由此可以断定,林业造林方法具有保障与支撑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与资源紧缺
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基础技术资源及物质资金比较匮乏,明显阻碍了造林营林工作的推行与开展[2]。造林营林工作的全面顺利推进必须依靠营林资金资源的保障。林业造林管理部门在欠缺基础资金设施的情况下,造林营林工作可能会表现为停滞状态,无法达到预期的良好实施效果。
2.2 林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目前各个林业地区推行实施的造林营林工作中,人为破坏与干扰林区生态的不良行为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造林技术人员如果没有正确运用营林造林手段,不仅会造成林区原始生态的毁损和破坏,甚至导致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种濒临灭绝。因此,造林工作人员务必要掌握合理与科学的营林造林方法,改善林区的整体生态状况,避免因人为错误操作导致林区生态平衡被打破。
2.3 缺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当前,很多地区的林业造林管理部门对智能化自动控制管理平台的搭建工作不够重视,林木资源的生长变化状况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造林营林实施决策缺乏科学性[3]。
3 林业造林方法的运用
当前,林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手段正在逐步完善与创新。造林营林的管理负责人员如果要实现造林营林的最大化综合效益,必须要依靠科学的造林营林手段措施。在造林营林的工作实践中,林业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林业造林方法的实际运用。
3.1 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手段
造林技术人员常用的造林技术手段包含造林育苗技术、整地技术、林木栽植技术及土壤施肥灌溉技术等。造林营林中的技术手段本身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造林营林工作人员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手段[4]。此外,造林营林的工作人员还要保证造林营林手段的科学性,确保将因地制宜的造林营林工作实施思路融入到造林技术手段的应用环节中。
例如,在控制造林密度的过程中,造林营林技术人员需要格外重视区分不同造林树种,结合造林树种的基本生长特性,合理选择造林营林规划方案。在对尾巨桉、桐棉松、红锥及其他常见造林树种进行种植密度调整的过程中,造林技术人员应当确保5 m 左右的株距范围,并且保证每公顷的林地内种植1 500~3 000 株的林木树苗。造林技术人员对于整地工作环节应当给予更多重视,视情况选择坑穴状、带状、水平沟或者鱼鳞形状的整地方式。
3.2 保证造林树种的良好品质
针对不同土壤特性及不同气候特征的造林区域,造林技术人员应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确保造林树种能够适应特定区域气候与土壤条件,避免造成树种大规模死亡的后果[5]。现阶段,很多林业地区着眼于推广栽植乡土珍贵树种,因为其具备优良经济效益,并且多数乡土珍贵树种可以在相对寒冷干燥的林区气候条件下生存。造林技术人员应重视阔叶林营造种植工作,切实改善林区生态状况。同时,保证林下土壤具备良好的肥力,针对林下土壤定期实施全面施肥操作,从而提升林木树种的抗病性能。
3.3 重视林木资源养护
林木资源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必须纳入造林营林实际工作体系中,并且应当占据关键性的地位[6]。林木资源如果缺少必要养护技术手段,那么林木发育生长的良好状态就很难得到保障,这将严重阻碍造林营林工作综合实践效益的优化提高。因此,造林营林管理部门务必重视林木资源的日常养护工作,定期完成林区土壤施肥及灌溉工作。此外,造林养护工作人员应及时对生长期的林木品种进行枝条修剪处理,确保高矮不同的林木品种都能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线照射。林木资源养护工作人员对自身负责的林木养护管理区域范围应当准确清晰,确保认真完成林木资源的管护工作。
现阶段,很多林业地区忽视林木虫害与病害控制,导致林木虫害泛滥的不良后果发生,严重阻碍了造林营林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造林营林的管理负责人员务必运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及化学防控措施来消除林区大规模泛滥的虫害病害,切实保证造林营林工作获得最佳造林经济成效,谨慎预防与控制林区虫害病害。
3.4 促进造林营林综合效益的提升
要想造林营林具体实践工作展示良好造林综合效益,林业造林管理部门就必须重视造林与营林经济效益的优化提高。在全面促进林下经济实现有序发展的同时,造林管理部门应当侧重于林下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例如,针对油茶林下经济模式,林下养殖禽畜及林下种植作物是各地发展林下经济的两种基本模式,油茶种植户致力于各种粮油作物、中药作物及果蔬作物的林下种植实践,并且尝试推广养殖鸡鸭鹅等禽畜。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油茶林下经济模式呈现出发展空间宽广及发展潜能良好的特征。各地在特色化的油茶林下经济实践中,亟待突破现有的林下经济创新发展瓶颈,充分展现了林下经济的综合发展效益。林业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积极探索适用于林下经济的特色发展模式,对单一化的林下种植及养殖模式进行大胆突破。
目前,林业种植技术人员正在深入探索立体循环式的油茶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发展模式,旨在优化利用现有的油茶种植土壤,全面带动当地旅游观光产业及休闲度假产业实现林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油茶种植产业示范基地构建工作,让当地油茶种植户深刻体会油茶林下经济的良好发展效益,进而增加油茶种植户对油茶林下产业的认可程度。当地产业部门要正确引导大规模油茶种植户,确保大规模油茶种植户主动接受油茶林下经济的思路模式,从而带动其他油茶种植户共同实现油茶种植与致富目标。要想油茶林下经济达到稳健发展的水准与程度,则必须有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相关产业部门要逐步完善油茶林下经济创新转型中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保证农业灌溉基础设施、供电基础设施及建筑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
3.5 推广信息化造林管理技术
信息化的造林营林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林业管理人员实时监测林木生长状态,合理节约了造林营林实践领域的技术资源与成本。因此,现阶段的营林造林实践工作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信息化的造林营林支撑技术手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以确保造林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林木资源真实状况,有力支持造林管理人员全面实施林区日常管护工作。
4 结语
实际造林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过程不能缺少林业造林方法的保障支撑。然而,从实际造林营林的工作开展成效来讲,目前各个林业地区推行实施的造林营林工作仍然呈现出基础设施资源紧缺、人为破坏林区生态现象严重及欠缺信息化营林管理手段等弊端。为了从根本上加以创新改进,林业造林管理部门必须要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手段,保证造林树种的良好品质,密切重视林木资源养护,充分关注造林营林综合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