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12-25肖慧平
肖慧平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林业局,湖南 宁远 425600)
引言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从建设实际来说,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加森林资源量,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森林抚育间伐概述
林木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林木资源再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们在使用林木资源时,只一味砍伐林木资源,而没有做好合理的间伐安排,则可能无法发挥林木的最大价值,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令林木难以持续生长。做好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是为了提高林木质量和标准,让林木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让林木充分发挥环境效益,而最终使森林培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我国林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开展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合理应用人力来干预森林的发展,能够让森林拥有良好的培育空间,并有效利用资源。林业部门要根据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培育工作的影响,来优化工作措施。
2.森林抚育间伐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认识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是森林抚育间伐相关技术依然存在问题,在森林抚育间伐措施落实时,关于如何保证提高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直没有较为完善的解释。抚育间伐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明确抚育间伐的实施要点并进行有效控制方可达到预期结果,但是目前大多森林培育人员对抚育间伐措施认识不足,导致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降低了林业的效益。森林抚育间伐认识缺乏还表现在过度关注发展非目的树种,忽略了目的树种正常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没有适时地对森林进行抚育间伐,使森林结构杂乱、破坏森林内部植物平衡状态,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抚育间伐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抚育间伐的初衷,导致在森林中不易构建均衡的林业结构,实现森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大大降低了森林的经济效益。
2.2 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知识缺乏
当前,我国各地未考虑地域、树种之分,林业工作者所采用的间伐手段是统一的。加之林业工作者基础理论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无法科学掌握间伐程度。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标准,导致间伐强度、次数存在很大区别,并且缺乏抚育间伐评价机制,不利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2.3 成本投入不够
营造一片森林需要较多的林木树种或者树苗,还要经历其生根发芽和逐渐长大的过程,历时很长,并且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保护当前的森林资源。实施抚育间伐工作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林场资金又相对匮乏,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缩减抚育间伐的资金投入,影响森林抚育间伐质量,降低森林培育效果。同时,当前我国森林培育工作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监管机制,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大多优质森林被砍伐,严重破坏了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
3.改进森林抚育间伐问题的措施
3.1 温度和湿度
首先,夏季林内气温虽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降低了林冠郁闭度,太阳光可以照射进来,从而可以在光照作用下增加林内气温。其次,冬季没有进行森林抚育间伐的林分,气温通常高于经过森林抚育间伐的林分,且伴随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使得气温更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加大,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下降,保温性能也随之下降,从而使得森林内的温度下降。另外,林内空气湿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湿度、森林抚育间伐强度,一般情况下,林业大气相对湿度伴随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3.2 做好森林抚育间伐理论指导工作,制定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
整合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构建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立足各个林区的实际,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制订不同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案,为日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应对抚育间伐的多种生态工艺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加强时间尺度上的监测;对各指标体系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对抚育间伐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达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3.3 优化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
工作人员的森林抚育间伐技术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以下的间伐要点。伐除没有培育前途的树种,比如在混交林中,需要保留的是经济价值高和实生起源的树种,对于生长不良的树种应当及时伐除。对于生长好但是非森林培育目的的树种保留,这是因为非目的树种伐去以后,森林中留下的面积可能会滋生杂草,这些杂草将夺去树木生长所需的养份。实际上,非目的树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良土壤,特别是部分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生长着一些非目的性树种,可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是能帮助纯木生长的辅助树种。对于木材林,要求木材能够速生,树木高大,干形通直圆满,少节。因此,对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树种,如舣权木、大肚木等,必须及时伐去,以免占据森林生长的空间,并避免其夺去其他树木的养分。工作人员需要伐除已经产生病虫害的树木,或者长势已经不良并且极易产生病虫害的树木,如已经枯梢或干部受伤的树木等。有一些树木虽然其长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但是有利于其他生物生长,这样的树木应予保留,如一些有洞穴但没有病虫害的树木,一些树木已经有鸟兽做了巢穴,这类树木应当适当保留。
3.4 加大景观与生态的研究力度
若想不断提高森林抚育间伐的质量以及效率,推动森林培育的进一步发展,要加大景观和生态等的研究,进而做好森林培育的整体把控,提出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以免决策失误,影响森林生长规律或生态规律等,确保森林发展效益目标的实现。基于生态、景观与森林抚育间伐的关系,选择适宜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目标是促进森林数量的增加、改善森林质量、促进物种繁衍、提高森林功能等。传统的保护方式,以绝对禁止砍伐为主,虽然有效遏制乱砍滥伐和其他毁林行为,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不过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比如长期禁止采伐,造成林木密度不断增大,透光度降低。受到光照不断减少的影响,使得很多喜光植物难以生长,部分食草动物因为事物匮乏难以生活,引发生物多样性降低问题和病虫害加剧问题等。采取抚育间伐的手段,运用合理的采伐手段,能够起到提高森林质量和维持森林更新等的积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宜的采伐方式,做好采伐时间和次数以及强度控制。对于天然林若密度过大且分布不均匀,则要进行抚育;对于人工林,则依据经营要求与树种特性配置密度,随着树龄不断增加,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不断缩小,也要采取抚育措施,使得树龄各阶段保持合理密度。采取有效的抚育间伐措施,扩大树木的营养空间,使得根系可以有效吸收养分和水分。除此之外,能降低林木密度,使得透光率得到增加,为林下幼苗与喜光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增强生物多样化。发挥光照的作用,加速枯枝落叶的分解,将养分还给土壤,使得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得以增加,比如氮等,提高土壤的质量。采取人工优选手段,合理间伐生长不良或者病虫害林木,留下高品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林区情况不同,林木生长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要做好针对性研究,提出有效的措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结语
森林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推动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推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森林抚育间伐实际情况,阐述了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着重分析了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指导相关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提高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效率,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