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2021-12-25

南方农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云南省工业融合

李 旻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从目前情况来看,2020 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24 521.9 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云南省地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4.89 亿元,下降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工业发展增长强劲,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每年都在增加。同时,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当前云南省广大农村地区迫切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1]。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1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地区三产一体化研究开始相对较晚,相关的理论材料尚不完善。2004 年以来,中国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农业与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农村地区三产一体化的内部定义相对模糊,大多数学者认为,三产一体化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通过工业集群、创新和其他手段,来整合和分配资源,然后实现农村工业的一体化、二体化和三体化[2]。这种形式的工业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黄元斌等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最适宜当地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3]。李珍通过研究上海的三产融合,认为上海农村地区产业需要加强渗透、提质增效,同时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田秀娟提出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模式[5]。

2 现状

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 年的7 251 亿元到2020 年的24 521 亿元,增加了近3.5 倍,增速较高,平均增长速度为13%左右,高于同期国家增长水平。另外,第一产业比重在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在逐渐提高,2019 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53.2%,达到了历史新高度,这和云南省产业调整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云南省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2020 年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 598.91 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 287.54 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2 635.45 亿元,增长3.8%。

2.1 农业持续发展

2020 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为5 920.52 亿元,较2019 年增长5.7%。全年粮食产量1 895.86 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夏粮249.54 万吨、秋粮1 628.01 万吨。蔬菜2 496.09 万吨,增长8.3%。特色农业增长较好,其中水果增长11.8%、茶叶增长6.0%、花卉增长4.5%。猪牛羊肉产量353.28 万吨,生猪养殖恢复至2019 年的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谷物仍然是云南省最主要的农作物,占到50%,而云南省的烤烟也在农业中占一席之地。所以可以预见,云南省的农业和工业已经有所融合。云南省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云南省农村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机械化必须建立在种植成规模的基础上,农机补贴的持续投入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力培育,也进一步促进了机械化率的提升。

2.2 第二产业稳步发展

云南省的工业主要分烟草工业和非烟工业2大类。烟草工业主要集中在玉溪市和红河州两地,其他如曲靖市、昆明周边、楚雄市等也有较大比重。非烟工业主要包括电力、制药、建材、冶金(磷、锡、铜、铅、锌、铁和煤等储量丰富)化工、煤炭、机械、制糖、水泥、电子、茶叶和橡胶等。随着发展方式的调整,生物能源(包括林业)和畜牧相关产业(包括奶制品)等逐步得到重视。

2010—2020 年云南省工业产值稳步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的基础是云南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支撑,第二产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将农业产品转化为工业制成品。工业与农业融合的产业也在逐步发展,特别是卷烟业,发酵酒精产值可观,工业与农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农业需求的提升增加了工业的产值,而工业则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云南省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2020 年的旅游收入6 780亿元,同比恢复60%左右。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5.3 亿人次,同比恢复65%左右。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省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1—11 月云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 577.38 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连续3 个月呈正增长态势。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道路运输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分别拉动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9%、1.3%和0.8%。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处于农村三产转型和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6]。201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第六产业”概念和日本政府推进的“六次产业化”理念值得借鉴。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即生态保护、原材料供应、旅游和娱乐、质量安全、就业和增加收入及文化的保护等。当前农业一二三产业正逐步有机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取更高的产业附加值,但由此带来的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确定性却增加了。例如,资源和环境负担日益增加、商业模式不断变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加、自然风险日益增加及产品质量要求日益增加等。

3.1 起步晚,意识不足

目前,在云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对工业一体化的理解是实现劳动分工及产业简单的结合,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分散聚居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而形成的[7]。根据工业一体化的理论,如果认为工业一体化只是针对某单一种植产业的简单改进、重点建造某单一产品,会导致对工业一体化的片面认识,特别是在高度发达的二级经济部门和三级经济部门,忽视对工业的计量,会导致工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完成深度加工,无法发展和改进工业加工服务,进而导致不能实现预期的具体劳动成果。

3.2 政策及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云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缺乏政府统一管理,在政府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同时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在农村地区难以推进,为此地方政府投入了许多资金用于购买电脑、开通网络,但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又缺乏指导,难以将这些设施加以很好的利用。

3.3 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

农村地区生活环境差,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求学或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老人、小孩在农村,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而学成的人才回乡以后又无法实现较为理想的就业,或者农村较差的生存环境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率较高。人才的缺乏使得农村产业的融合受阻。

4 建议

4.1 加强城乡合作

在农村振兴战略下,必须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防止出现日本的“六次产业化”。资本和劳动力都制约着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应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市场开发和政策引导,开展农产品深度加工、运营电商渠道,打造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使城市稳定吸纳农业转移劳动力,采用城乡合作模式。

4.2 因地制宜

产业领域的发展可以是资本密集型发展,也可以是三产技术一体化的密集型发展,发展农业设施、高科技农业、信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在较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考虑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业等特色资源开发模式。此外,发展初级农产品及工业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例如,资本薄弱和技术水平低的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应考虑云南省多山地、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发展模式。

4.3 重视规划的作用

发展农村产业一体化,不仅应由政府发挥主要作用,而且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导作用[8]。当前农村三产一体化的发展实践中,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创造性地学习国外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的先进经验、管理办法和发展模式,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二三产业一体化模式,开发和优化设计以提高设计效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工业集团规划特征、资源规划和发展特征来进行合理规划。

4.4 发展特色农业

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化就是发展农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偏远地区应利用好其特殊资源,发展文化资源是主要的方式,如大理地区发展的花海、樱花谷和农家乐。特色农业的发展也能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家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

4.5 发展龙头企业

企业的融合和技术创新,前提条件是企业之间有合作的基础或有共同的技术基础。在一个共同基础上,可以首先实现技术的融合,因此应利用好当地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经济,鼓励工业企业和农业旅游业互相合作。例如,云南省的医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可以与各地区的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指导当地农民种植中草药,然后再由公司进行回收。此外中草药种植基地又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创收,在各社会企业的合作下实现企业融合。

5 结语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较多的省份,兼具着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特性保持的双重压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刚起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在积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成功经验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带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云南省工业融合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融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