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1-12-25金蓓蕾
金蓓蕾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学生处,浙江 杭州 311231)
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手段实现在线交流,并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料,撼动了传统教育的地位;另一方面,大学生利用网络发展人际关系,实现了虚拟世界的人际交互,这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冲击。可以说,网络已经遍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互联网都影响并改变了年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1]。立足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用于发送、接收和共享信息的虚拟平台,借助于此可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在网络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整体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2]。对于高校来说,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扩大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加多样化。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便捷化。凭借网络的即时性和快速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思想政治学习内容,掌握一手的信息资源,这对于传统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有助于提升学习实效性。第二,互动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其核心育人目标是培育出人格健全、品德良好的优秀人才,而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学生可以实现在线的即时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强化个人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综合能力提升。第三,多元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尽管通过网络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资源,但是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而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严重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个体良好行为的塑造。因此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监督和引导,才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伴随着新兴的技术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利的影响。可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更加复杂、教学实效性更低,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延伸。
第一,价值观念复杂。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有传播各种价值观念的互联网用户,有积极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但也有愤世嫉俗、享受主义、野蛮暴力的错位价值观。加上目前我国网络监控机制相对不健全,对于负面信息的惩治力度较小,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其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也受到干扰[3]。首先,正确的理想信念急剧下降,拜金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倡导。学生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自私主义、思想自由成为学生所持有的错误思想。其次,很多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始衰退。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很多大学生的日常交流活动不受局限,因而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逐渐衰退,甚至不少大学生出现了有损民族团结的言辞和行为,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困扰。最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网络背景下,西方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开始涌入大学生的生活。因此,大学生对财富、美丽和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奋斗精神正在被淡化,追求奢侈品之风正在蔓延。
第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与在线网络传播之间存在差距。当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以间接和隐性的方式进行,但尚未消除传统教育的单向教育过程。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本身具有的交互功能,让大学生不仅成为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大学生既是收件人也是发出人,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自由交流,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并且享受这种学习模式。然而,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这种身份之间的错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第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滞后性与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之间存在差距。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资源形式新颖、传播速度快,因此受到学生群体的青睐。但是一直以来,大学一直将重点放在校园活动和教学实践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因而有必要改变单一而固定的形式,善于借助于网络手段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权威性弱化。当网络进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互联网使其变得丰富多样,并且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很多大学生能够先于老师了解更多的知识点和讯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动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被撼动,这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理论研究是为实践作指导原则,是为了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在正确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4]。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也有助于理论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必须从以下四个维度发力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一)强化网络榜样示范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家的网络角色示范作用,是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旨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思想进步。他们必须具有思想政治性。他们在道德素质和自觉学习方面树立了榜样,并树立自觉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他们学习,基于此才会感染并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5]。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始终遵循真理,有坚定的信念,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道德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产生辐射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对于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作为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的关注,从而发现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根据调查报告,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娱乐、八卦新闻、聊天、交友和在线购物等在线活动占了大多数,但是这些在线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发展具没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此,思政教师要使用在线平台打开他们的微博、微信等,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并善于指导学生,使之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建立新型网络师生关系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从目前来看师生之间的关系仍然遵从传统教学方式,这极不利于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6]。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民主和谐关系。互联网环境本身具备的隐秘和平等性,有助于师生之间打破“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界限,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师生可以平等地展开对话,摆脱了师生关系的束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以正确地指导学生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7]与此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让师生建立“友谊”成为可能,这种“朋友”身份的建立,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从而自然地解决了自身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轻松地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营造健康向上网络氛围
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思想,因此应努力营造良性的网络环境,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建立以思政教师为引导,以学生干部为核心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应掌握较强的网络技术,结合思政教学目标创建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平台,以此来有效推进网络思政教学的实现。比如构建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校园网站专栏、开设网络思政微信、直播等,传播积极的能量。对于学生干部而言,作为学生团体的代表,要充分地与学生展开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态度和现实需求,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从而来有效地与思政教师进行反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促使网络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二严格选择信息,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不良信息传播。首先,信息的公开披露是互联网的重要表现,应重点对负面思想和负面意见加强控制,安排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员来监视校园网络,在24小时轮换和发布时的动态,一旦发现有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信息,应对之进行迅速消除。其次,增加金融投资,打造健康的校园主题网吧。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课后,学生们更愿意去网吧玩乐和放松。学校周围有无数大小的网吧,但是校外网吧监督机制匮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构筑良性健康的网吧主题环境,不仅要注重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同时更要配备专业的网络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为学生在网吧的学习和放松创造安全的环境。只有通过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同时改进,才能够让大学生时刻处于良性的网络氛围中,这也是关键所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思政活动
现代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网络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
第一,通过网上调研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利用网络手段能够获取详细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增强对大学生了解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在线上进行休闲娱乐或者在线学习的时候,通常会带有很强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并不会造成大学生的反感,这就为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隐藏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实现对于信息的收集之后,相关的操作人才可以在后台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结论,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娱乐性地学习,利用学生喜欢听和看的东西,以此为基础开展在线调研,从而真正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实现知识和信息的掌握,从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
第二,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高校教师发起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和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会成立线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效果不明显。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因而其心理问题较多,且难以找到正确的线下治疗方法,因此无法尽早发现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在线心理咨询则是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的心理咨询,通过线上交流可以帮助发问者摆脱心理危机,纠正和克服自身的认识偏见和情感障碍并增强自信心,以便提问者可以更好地协调和处理与他人的社交关系。这种线上心理咨询活动,化解了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说出来的问题,使之可以有效地进行平等互动,这对于实现自我调整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积极开展网络虚拟运动,增强大学生的体魄。将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带入互联网是一种突破时空界限,节省大量金钱、物力和劳力的新方式,值得各大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应善于借助于网络开展线上虚拟运动,不断实现大学生体魄的塑造。虚拟锻炼活动是基于对内容的实际模拟,虚拟网络锻炼不仅具有虚拟性,还具有时间和空间等特征。通过参与高校虚拟锻炼活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实现在线的互动和交流,将自身的网络虚拟运动情况与同学进行分享,这个过程对于自身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具有开放和互动的特点,该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便利。因而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态势。凭借互联网的隐蔽性和实时性,积极打造网络思政课堂,对于营造良性健康的网络空间、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思政教学方式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强化网络榜样示范效应 、建立新型网络师生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网络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思政活动,从而来从根本上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