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我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成效及2021年工作重点

2021-12-25张华荣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志有机

张华荣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一、2020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成效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给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挑战。整个工作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的要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动绿色有机地标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绿色有机地标总量规模再上新台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时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组织开展线上受理审核工作,明确续展企业证书有效期顺延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远程指导抽样工作,创新在线现场检查、视频会议等工作方式。开通网上培训系统,全年近2万名企业内检员完成线上培训。对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绿色食品工作系统提供帮扶资金,全部免除湖北省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相关费用。2020年全国绿色有机地标获证单位新增9 615家,产品新增21 641个,分别比2019年增长14.6%和11.9%。绿色有机地标获证单位总数达到23 639家,产品总数达到50 295个,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6%。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742个,有机农产品基地66个,三产融合发展园区27个。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广西、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率先开展线上检查审核工作,保持了工作的稳定性。

(二)从严审核登记和证后监管,产品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强化审查工作机制,突出现场核查、专家把关环节,落实5项监管制度,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全年撤销17家企业36个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督查6家省级工作机构年检开展情况;抽检8 673个绿色食品,合格率为99.54%,较2019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对80个各类市场开展市场监察,整改112个不规范用标产品;重点对茶叶、调味品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证产品开展风险预警跟踪监测,起到了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作用。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对307个有机产品进行抽检,合格率为99%,并对61家获证企业进行不通知检查。组织对4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质量监测。持续推进绿色有机地标追溯管理工作,建立与国家追溯平台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四川、云南等省落实审核工作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检查审查关口。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省以企业规范用标为重点,强化实地检查,确保年检工作实效性。

(三)聚焦产业扶贫硬任务,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紧紧围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品牌扶贫行动。继续采取“五优先”措施,落实绿色食品费用全免、有机农产品减免政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三区三州”培训绿色食品“三员”825人。上海、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6个省市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先后组织83人次实地开展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产销对接工作,云南、四川、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建立内部帮扶、优先发展机制。利用“绿色食品宣传月”、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专展等平台积极推介贫困地区获证产品。2020年支持贫困地区2 884家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地标产品6 406个,减免费用5 061万元,创建27个绿色有机基地,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支持了74个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

(四)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培育,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围绕绿色食品事业创立30周年主题,成功举办“发展绿色食品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组织“寻找最美绿色食品企业”行动,遴选出154家绿色食品标杆企业,开展“我与绿色食品30年”主题征文、摄影作品评选等系列宣传活动。采取线上直播方式,举行“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共有32个省级工作机构举办了240多场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第14届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第18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专展和第6届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积极拓展境外交流合作,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与意大利有机农业与生物动力协会等3家境外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录。

(五)强化标准引领和体系队伍建设,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制修订20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制定50项区域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开展了绿色食品牛奶、番茄和黑木耳品质营养功能指标研究工作。安徽等7个省实施“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示范行动”。组织125家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定点检测机构参加农业农村部能力验证工作,对8家定点检测机构开展飞行检查。全年举办16期绿色有机地标业务培训班,支持各地举办23期专业培训班,培训3 585人次。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绿色食品检查员3 571人,监管员2 776人,企业内检员63 569人;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308人,企业内检员2 391人;地理标志核查员2 150人。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启动绿色有机地标信息系统整合重建工作。

(六)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把控事业发展大局能力明显提升在绿色食品事业创立30周年之际,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开展了 《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评价》重大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数据和丰富的实例印证了绿色食品30年所产生的重大效益,彰显了绿色食品品牌价值。为克服疫情影响,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及时组织对湖北等10个省份深入开展调研,研究分析了疫情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为了调整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组织20个省份开展了加工企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性措施。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通过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加深了对事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增强了对事业发展的信心和把控能力。

二、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重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做好绿色有机地标工作意义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强化风险防范,狠抓责任落实,组织实施审查工作规范、标准规程进企入户、规范用标、品牌宣传月、队伍能力提升“五大行动”,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一)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近年来,一些地方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高位上快速增长,发展目标过高,任务过重,而人员力量日益趋紧,工作强度接近极限。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过大,不仅影响产业发展质量成色,而且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漏洞,埋下质量安全隐患,损害精品品牌形象。对此,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与安全、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要行稳致远、久久为功。绿色食品要坚持精品定位,突出优质营养、环保健康的高端品质,稳步增加总量规模;有机农产品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要突出“独特地域、特定生产方式、独特品质、特定历史文化”,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要以提升质量、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为重点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要扩大认定总量,积极推广应用。

(二)严格审查、严格监管严格证前审查和证后监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品牌公信力的根本保证。目前个别地区和机构存在“重申报数量、轻审查质量”“重认证登记、轻证后监管”等问题。2021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先后下发了完善绿色食品审查、提高地理标志登记管理质量、加强基地建设管理等通知,提出了一系列严格审查把关的要求。绿色食品要严格平行生产、委托加工审查,提高蔬菜、水果最小申报规模,将注册商标作为申报的基本条件,建立续展率与新增产品数挂钩的联动工作机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控制规模和数量,特别是要严控超大规模和蔬菜水果基地创建,落实基地年检和产品抽检措施,提高原料产品与加工企业对接率。为了规范地理标志审查登记工作,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修订了14项技术规范,对材料初审、现场核查、专家评审等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其中要求严格执行30年生产年限和20年声誉年限,对声誉基础不足或特色品质不明显的产品,不予受理。要坚守底线,从严监管,全面落实证后各项监管制度措施,做好3 000个绿色食品抽检、7家省级工作机构年检督查和续展核查以及风险预警监测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件。严格落实抽样检测相关规定,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支持,增加产品抽检数量。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对企业年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依法依规摘牌出局。

(三)压实责任、落实制度保护好、发展好绿色有机地标事业,是各级工作机构和企业的共同责任。目前还存在工作责任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极少数同志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不严谨。一些地方绿色食品申报材料不规范。证后监管偏软偏松,实效性不高。少数企业质量意识不强,落实标准、原料采购、绿色生产资料使用不到位。为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1年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审查工作规范行动”,探索建立省级工作机构审查质量综合评价机制,试行集中飞行检查。全面强化绿色食品检查员、内检员职责,加强对申请材料规范性、真实性的审查,健全“四查四通报”机制。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保产品发展到哪里,监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结合年检督导和续展核查工作,重点解决现场检查、证后监督检查“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督促检查获证企业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推动基地、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要继续推进质量追溯管理,督促和指导申报单位在国家追溯平台开展主体注册。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改工作,各工作机构要在地方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抓好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安全整改工作,重点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整改工作。

(四)优化结构、优化产业近几年,绿色食品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三多三少”的问题仍然存在,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合作社多,龙头企业少;种植业产品多,畜禽和水产品少。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产业布局,重点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区域和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大、影响广、效益高的产业集群。要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和加工食品的发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加工产品申报,在新发展的绿色食品产品中,加工产品占比不应低于40%。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启动大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加快审查进程,国家级龙头企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直接受理审查,省级龙头企业由省级工作机构受理审查。积极配合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进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

(五)扩大用标、唱响品牌目前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企业用标情况不太理想,有的担心市场监管或职业打假不敢用标,有的因短期效果不明显不愿用标。此外,一部分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未授权生产主体用标。要让品牌叫得响,就要使企业响应、市场呼应、社会回应。今年将继续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通过加强包装标签备案,推进防伪标签向粘贴式标签转换,方便、规范企业用标。对长期连续用标的绿色食品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管理,规范标志授权使用,推进产品带标上市。继续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推动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立专业经销商队伍,拓展产品营销渠道。要高质量办好今年的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专展,扩大规模,突出“商”味,强化专业招商、宣传推介等服务。促进品牌融合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有机地标+”,形成品牌叠加效应。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绿色生产、推动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六)开拓创新、激发活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勇于在制度机制、工作方式方法上开拓创新,增强事业发展的活力。对接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提高标准采用率。以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示范行动为切入点,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落地生根。与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合作,创建绿色食品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试验基地,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国家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核心业务工作线上化、电子化、自动化,促进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贯通,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各地要积极配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绿色食品知识产权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品质营养指标等课题研究,不断夯实事业发展的理论政策和技术基础。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统筹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农业农村部赋予我们的职责,中绿华夏是农业农村系统的有机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近年来,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分别出台指导意见、扶持政策,并加强工作机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有机农产品工作。各地积极履责,多想办法,利用好农业农村系统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体系优势,三位一体,整体推进。要以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有机+地标”为主攻方向,共同推动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农业发展,不断提升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新阶段绿色有机地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新征程新阶段,绿色有机地标工作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需要整个工作系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本领,改进工作作风,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要主动融入质量兴农、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战略任务中,发挥绿色有机地标工作的积极作用。要主动融入发展规划、示范创建、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中,占据应有位置,争取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要主动融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继续发挥好品牌优势和体系优势,支持脱贫地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绿色有机地标工作环节多、任务重、时效强、要求高,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要创新工作手段,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认证登记、证后监管智能化水平。要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要汇聚工作合力,加强与系统内外有关单位、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发挥绿色食品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探索有机工作站运行模式。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确保绿色有机地标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

(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要按照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简化认证登记程序,优化业务流程,疏通工作堵点,减轻企业负担,提供规范高效便利的服务。要树立“窗口”意识,结合现场检查、企业年检、基地创建等工作,加强政策咨询、技术培训、专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各检测机构要规范抽样检测,严格技术把关。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干活,干干净净做人。

(四)提高队伍能力水平目前,绿色有机地标工作体系队伍已有一定规模。随着地方机构改革的推进,不少机构调整,人员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系队伍的稳定性,市县级工作机构、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不匹配的现象比较突出。要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确保职能明确、力量充实、责任到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今年启动了体系队伍能力建设行动,各地应持续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体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该文根据作者在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发表时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标志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什么是绿色食品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