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来凤县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21-12-25向中文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来凤县民族特色村寨

文/向中文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深入贯彻《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落实《恩施州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集中资金、整合资源,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打造了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民居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产业支撑有力的民族特色村寨。截至2020年,全县已有黄柏、南河、舍米湖、兴安、石桥、五道水等6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基本做法

突出内涵,完善传承保护机制。来凤县在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尊重历史,特别是在开发过程中全力规避因功利性、短视性,对传统民族文化运用不当,曲解和生造文化元素的行为。为使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工作常态化,全县各级部门以《保护条例》为准则,从完善保护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相关机构。一是注重挖掘整理民族文化。组织专家、学者前往民族特色村寨探访调研,相继整理出版了《来凤县民族特色村寨》《来凤县民族与宗教》《来凤县重点建设项目实录》等一系列资料书籍,系统反映来凤县民族文化概况。二是注重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重视对民间艺人的帮扶慰问,通过媒体宣传营造保护传承人的氛围;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举办各类赛事和演展活动,为传承人搭建传承技艺的平台,如:大河镇徐家寨的油茶花节、三胡乡黄柏村丰收节、石桥村的插秧节、革勒车镇土家寨村的采摘节、百福司南河村的龙舟节等,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活态传承;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传统民族文化的培训讲习、整理挖掘、传承推广、档案整理和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等,对传承人进行补助。三是注重“四个结合”。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相结合、与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培育提高相结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不断提升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一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注重将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等相结合,在原有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凸显特色、创新升级。如:2020年,在湖北省民宗委的对口帮扶下,来凤县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对大河五道水徐家寨特色院落打造进行规划设计。二是适度配置旅游业、商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为特色村寨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利用效益探索新路子。三胡乡杨梅古寨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着力对特色民居集中的下坝院子、上坝院子、黄柏二组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连片修复,打造了景区内颇具代表性的著名景点,形成了特色民居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提高特色民居利用实效的良性循环。

突出重点,注重持续建设实效。在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以宜居村庄建设为目标,以民生改善为核心,抢抓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宜业宜居,同时根据《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时期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突出重点,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特色民居保护改造。严格按照《保护条例》,坚持“以自然院落为依托,保护老房子、改造旧房子、装饰新房子”的基本原则,以抢救保护一批、修复改造一批、建设提升一批“三个一批”为主要工作目标,对舍米湖村特色民居,石桥村下坝院子、黄柏二组古院落建筑风貌有效保护,对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南河村、兴安村和三胡乡黄柏村、石桥村等5个村委会按照土家族苗族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维修,使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更加突出。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产业开发中,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让特色村寨的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抢抓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机遇,结合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适合特色村寨发展的主导产业,对旅游资源丰富的黄柏园村、石桥村、舍米湖村、兴安村、南河村进行重点打造。充分利用黄柏园村、石桥村杨梅古寨景区建设、舍米湖村原生态土家摆手舞、兴安村“一脚踏三省”、南河酉水河码头的优势和特色,着力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充分利用消费帮扶政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各界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购买推介方式。在“扶贫832”销售平台和贫困村,县内各类市场主体购买农副产品,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会福利购买旅游年卡,在县内旅游景点打卡消费,使农家乐的经营和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成为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三是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充分依托当地土地、林地等优势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种养业,鼓励村民优化种养结构,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有品种资源,扶持和发展小作坊,积极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原产地“名、优、特”农牧产品。尚风寨蜂业、金祈藤茶充分利用黄柏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该村创办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公司有了长远发展规划,有力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古朴院落里的摆手舞

主要问题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宣传不够到位,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范围广、涵盖方方面面,涉及诸多管理部门,有的部门或领导对民族特色村寨了解不够,没有形成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和建设的相关文件。因此,各部门在项目规划上缺乏协调,尚未形成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强大合力。比如财政部门负责的美丽乡村项目,住建部门负责的传统村落项目、开发重点贫困村项目,农业部门负责的乡村振兴项目,出现在同一个村各自为阵的现象,规划重复编制,资金重复投入,建设效果不明显。

部分村民保护意识淡薄,拆旧建新仍然存在。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实际推进过程中,部分村民依然存在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认为古民居破旧难看,存在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房间窄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拆旧建新意图强烈。为改善居住条件,一部分居民在原址自行改建,甚至乱搭乱建,新建房屋风格脱离村庄历史风貌,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整体性,严重影响了民族特色村寨原始风貌。

特色民居损毁倒塌不断增多。民族特色村寨多在相对偏僻贫困的山村,相当一部分特色民居存在“落乡间无人识、无人管、无人修”的问题,加上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们收入水平提升,不少人弃旧居,选新址、建新房,传统民居无人居住或仅留老人居住,民族特色村寨变得人烟稀少,村落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房屋因无人管理或无钱修缮,年久失修倒塌。

经费保障不足,保护力量微弱。由于县级财政困难等因素,民族特色村寨维修保护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存在部分村民虽具备保护意识,但因经济能力有限,积极性受到影响,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撑。特别是一些民族特色村寨古民居连片成块,消防基础设备不全,电线线路老化,留守的大龄村民烤火用火、熏腊肉等导致消防安全隐患大。

保护难度增大,利用效益不高。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我发展后劲不足,保护有余,利用不足,除了被列为“文保”的单位,很多民族特色村寨处于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此外,民族传统建筑维护的工匠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护成本和难度。

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

湖北省来凤县杨梅古寨

对策建议

注重提高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利用水平。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营造来凤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利用的大环境。建设来凤半边城中央公园,将传统村落文化要素、民族文化要素作为公园的主题和核心;建设以火车站为中心的文化和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旅游集散中心;启动县城酉水段的湿地保护工程,保持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岸线,防止渠化河流。二是坚持分类利用,打造来凤民族特色村寨利用的亮点工程。对区位条件较差、硬件设施分布较分散的特色村寨,先以保护为主;对已有保护与利用成效或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引进社会力量发展特色产业,并从资金、政策上予以支持,打造认知度高、影响力大的示范乡镇、示范村。

注重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由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加大对特色村寨的资金投入力度,集中各部门力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统筹民族特色村寨内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全面实施,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真正做到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同步提升。

改革创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模式。发展好第二、三产业,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展示魅力,发挥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试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对自然条件好、经济落后的村,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和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方式,解决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的问题,探索一条民族特色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促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来凤县民族特色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恩施州来凤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锅巴粥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来凤县利用暑期加大校园改造力度
穿着校服去上学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