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级
2021-12-24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
[摘要]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的关键所在。海淀区以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为切入点,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取得显著成效。面对新时代、新阶段和新任务,全面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能级,当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排头兵,在构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疏通人才流动渠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 创新能级; 科技创新; 中关村科学城
[中图分类号] D616; G3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2-0059-04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中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要求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为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海淀区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担负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大历史责任。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科技创新能级显著提升
“能级”本是物理学概念,指不同能量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转而形成不同的能量场域和等级。在我国城市化和科技创新进程中, “能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通常用来衡量和评价城市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等。海淀区委区政府根据海淀区科技创新优势,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科技创新能级”概念,指的是随着投入规模、投入强度的提高,创新产出成果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的状态,包括创新方式高端化、创新资源集约化、产业形态高级化等方面。2018年1月,海淀区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海淀创新发展16条”),提出了“提升创新发展效率和能级,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新型研发平台领航计划等16项重点措施。2019年,海淀区委加大城市治理转型力度,注重从城市治理维度提升科技创新能级。2021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要求“中关村科学城要提升创新生态能级,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地能力建设”。1科技创新能级提升意味着科技创新从数量向质量、从规模向效益、从跟随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深刻转型。近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取得新成效。
高端技术资源聚集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海淀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截至2020年底,中关村挂牌实验室已达243家,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研究院所、行业转制院所的顶尖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释放高端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淀区积极支持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启元实验室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落地海淀,“悟道2.0”、量子超导芯片、96核区块链专用芯片等重大成果相继发布。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11个领域开展底层创新技术布局。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过去3年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
产业高能级发展成果显著。海淀区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能级发展,突出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医药健康等优势领域以及空天、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布实施“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库,实时跟踪调度600余个项目开展。在全市率先发布21个新场景项目,布局建设一批新基建。21项“两区”建设主责任务中,已落地15项。组织8批次集中签约,落地字节跳动、小米、美团、荣耀、拟未科技等92个重点项目。建设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壹号、“星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海淀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04家,约占全市的37%;独角兽企业48家,约占全国的20%;上市企业24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占全市的54.2%。
能级提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4年,海淀区出台鼓励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1+4+1”政策体系。12018年1月,“海淀创新发展16条”政策推出后,中关村科学城范围扩大至海淀全域,“一轴、一廊、一带、两极、多组团、多节点”规划布局在海淀全域铺开,科技创新功能与产业功能、城市功能有机融为一体,为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提供了广阔空间。2019年5月,海淀区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海淀人工智能15条”),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服务方式及创新要素等方面。2021年5月,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行动计划旨在巩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水平,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从出台“海淀创新发展16条”“海淀人工智能15条”,到实施创新政策“2.0版”,推动海淀创新能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保持创新引领态势,拓展能级提升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淀区确立了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3个核心功能和“双创生态引领区、国际创新集聚区、绿色宜居示范区”3个支撑功能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探索出一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级之路,在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中保持引领态势,为海淀乃至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抬高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科学城不断强化原始创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进行超前布局,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从最初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到新一代互联网、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关村科学城正从“跟跑者”转变为不同领域“并跑者”、局部领域的“领跑者”。中关村科学城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粤港澳地区,带动和推动区域创新合作走向纵深。2019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2997家技术卖方机构输出技术合同55514项,成交额39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海淀园输出技术合同40837项,成交额1636.1亿元,增长32.0%,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6%,1居中关村技术输出首位。这些技术交易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地区。
坚持瞄准科技前沿打造创新平台,拓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渠道。中关村始终勇立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潮头,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抓住电子计算机发展浪潮,产生了联想、方正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90年代,中关村紧跟全球互联网科技革命的步伐,涌现出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21世纪初,中关村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培育出京东、小米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头羊地位得到持续巩固。2011年,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部分的中关村科学城正式成立,科学城围绕“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3个核心功能,从科学、技术、产业源头发力,打造了一批“科研重器”“硬核创新”和“硬核产业”。
持续推出系列化改革举措,打造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动力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海淀区不断丰富发展和弘扬践行改革创新精神,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勇攀高峰的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中关村科学城在现代企业制度、股权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激励、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率先探索,先后推出几十项改革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开放创新的新形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挑战以及各类创新主体对制度创新提出的新需求,中关村科学城正在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并努力争取率先实现突破。
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人才保障机制。以人才和资本为核心,推动创新生态迭代升级,是海淀区科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自2012年实施“海英计划”以来,中关村科学城累计选拔高端创新创业人才725人。2019年和2021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实施两期“薪火共燃”计划,116名科技企业创始人、负责人参加培训,探索了一条“政府引导、高校培养、企业参与”的企业家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作为海淀区驻区赋权改革试点单位,推动首个科技成果赋权项目成功落地,赋予科研人员对项目成果70%的所有权,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首个案例落地。积极打造创新“雨林”生态,把高校、高新企业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赋予其创新合伙人地位,享受创新合伙人政策。这些政策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面对新时代、新阶段和新任务,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两新两高”战略实施,牢牢把握“三区”政策叠加优势,全面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能级,当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排头兵,进一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构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安排。争取新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在海淀区落地,加快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實现量子研究院新微纳加工实验室、智源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投入运行。加快推进量子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优势团队,快速形成领域优势,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新科技革命前沿领域,实施系列专项行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短板和锻长板齐头并进。建成一批广覆盖、高性能数字新基建,实现数字领域若干前沿技术占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海淀区建设成为数字技术主导力强、数字产业高端特色鲜明、数字化高效赋能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和数字经济制度创新引领区。
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未来产业规划工作,重点布局空天、量子、双碳、生物技术等领域。建立中关村科学城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完善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进“报备即批准”政策实施。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发展壮大,持续做好企业迁转挽留工作。研究制定针对平台企业发展的若干举措,分类推进驻区平台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疏通人才流动渠道,构建“类海外”人才环境。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围绕创新链与产业链,为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生态。出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政策措施,探索实施针对外籍人才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的便利服务措施,开展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社会保险接续等制度试点。
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做先行先试的探路者。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探索实施供地、融资、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的突破性政策。依据“两区”建设方案要求,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做好在特定区域内实施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工作。在实施鼓励技术转移的税收政策、推动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品进出口、“沙盒监管”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支持中关村软件园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争取市级支持推进数字货币应用试点。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投机构聚集,建设国际创投集聚区。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致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深化开放创新,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联合研究计划,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及成果落地,探索利用科技创新基金出资境外基金等新机制。制定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联合建设实验室和科技园区,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企业“走出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增强北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Z].2021-03-30.
[2]吕拉昌,谢媛媛,黄茹.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J].人文地理.2013,(3)
责任编辑 / 陈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