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地区与城市在我国“引领性科技攻关”中的作用研究

2021-12-24徐勇诸葛瑞彬

科技风 2021年3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徐勇 诸葛瑞彬

关键词:科技攻关;科技创新;科技竞争力;科技人才培养

纵观海内外,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有效的“国家力量”的支撑。本文科技竞争力的“国家力量”定义为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地方政府和资源而成的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财物支持的组织聚合体。由于一个国家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以及科技创新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关键城市或地区可对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国际上已有不少创新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成功典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风口浪尖,在全球科技竞争尤其是主要大国之间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国科技研发的机制与体制研究是一个“和而不同”的课题,非常有必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的规律与实践均告诉我们,国家主导的科技攻关很好地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硕果,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与民生发展举世瞩目。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科技高精尖属性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度呈明显加大趋势的当下,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加强国家在科技攻关中的“司令部”和统筹规划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导”作用,加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全国科技攻关布局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部署下齐心协力完成科技攻关的重任。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与城市地方政府在引领性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可很好利用发达地区与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以及财力与人才的突出优势,同时可顺应科技创新投入日趋增大的现实情况。

1国内外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研究起步早,在科技投入、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各国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定创新发展战略方向、加大研发投入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在内容上适度进行干预。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对地方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日趋增加,明确提出拨付巨资成立地区技术中心以支持优秀研究人员,对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高度重视。

我国发达地区和城市在科技创新中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且在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深圳市是全国创新性城市的典范,如深圳特区40周年的相关总结所言,深圳,几乎从零起步,由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成全球知名的“中国硅谷”,创新是源泉。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创新是内核。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正式列入深圳市2035年的远景目标。

2政策与举措建议

尖端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实施中,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的协同效应十分重要,对于科技攻关中“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全力攻坚更需要如此。面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科技研发力量和区位优势,进行很好的规划和布局,形成国家牵头、发达地区与城市政府重点投入的协同攻关的“国家力量”。此外,这样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在达成科技攻关任务的同时,可带动地方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2.1重要城市群和重点发达地区与国家的协同

目前,我国重点发达地区与主要城市群的地域几乎完全一致,已有的主要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它们显然属于较发达地区,其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国GDP的大半,而且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与科技研发人才。同时,这些城市群又有各自的区位优势以及财力与人才优势;例如,珠三角比邻港澳,具有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天然优势。因此,国家在部署全国性科技攻关时,可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些城市群的科研力量。从另一角度看,主要城市群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充分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与人才等“红利”,而且某种程度上对其他地区形成了人才等资源的“虹吸”效应。因此,在我国“创新引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主要城市群不仅有实力,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对全国性的科技创新进行“反哺”。

核心城市为上述城市群中的关键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财力,其中的“一线城市”尤其如此。因此,全国的科技研发和攻关布局,应该发挥这些核心城市的作用,形成新形势下的包括财力与人力的科技力量的“转移支付”,即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地方与核心城市共同投入的全国性重大科技攻关部署。国家、地方与核心城市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研发任务中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城市承担重点人财物投入和政策扶持的重任、国家担负统筹规划和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而城市群其他城市承担部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任务。

此外,大中型国企也应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研发中有所担当和作为。其国民所有属性以及享有的资源聚集的便利条件意味着相应的社会与民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既然引领性科技攻关是我国新形势下的举国性的重点任务,大中型国企就有在此方面主动布局,并投入充足资源,为国家的创新战略贡献力量。

为了形成制度保障,关于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可以开展专门的立法和长期政策制定工作,形成稳定和长效的财政投入保证。此外,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政府治理机制还具有如下优势:国家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需要较高效的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与攻关短期政策,形成对科技发展的快速推动力量。因此,我国的科技发展具有立法和长期政策以及短期政策两方面的制度保障(如图2所示),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时效性。

2.2发达地区与城市参加科技攻关的“项目制”与“平台制”

项目与平台是实施科技攻关的两种主要形式。项目针对一个特定科技攻关任务而展开,具有中短期的时间属性。项目一般由已有的一个或多个科研单位承担。多个单位承担同一个项目可一定程度上利于不同单位之间科研力量的协同与互补效应。平台则是指实验室、科技或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实体。平台具有围绕一个方向开展长期研发和技术攻关的优势,但平台建设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建设与投入实验空间等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更大的投入。

发达地区与城市参加科技攻关,可同时通过“项目制”与“平台制”这两种方式。对于国家制定的重大长期攻关方向,适宜于采取“平台制”;发达地区与城市雄厚的财力与较好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平台制”提供了保障。

近期,我国服务于科技攻关的平台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高起点”和“高规格”的平台在建,它们必将在科技攻关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国家级科技攻关平台的总体规划还有值得加强之处,其中包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总体统筹、大科学装置为主的实验类平台与科技攻关为主的平台的总体建设规划、原创性科学研究为主的平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的平台的规划、平台与地方经济与产业协同的规划、新兴学科方向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平台建设等。此外,新建平台与已有平台在学科领域、机制与体制、基礎研究与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定位与协调发展也十分有必要纳入总体设计之中。总之,合理的规划与统筹是形成平台类的科技竞争“国家力量”的重要基础。

2.3发达地区与城市服务于科技攻关的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攻关尤其是引领性科技攻关急需一大批科技人才。发达地区与城市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上尚不能匹配“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此外,综合全国的情况,发达地区与城市应承担更多的科技人才培养任务。除了应增加发达地区与城市科技人才培养的数量外,还应该加强对急需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卡脖子技术涉及的专业人才。以高科技企业齐聚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市为例,虽然该市近年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其科技人才培养数量以及其在包括EDA、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建议给发达地区与城市的高等教育安排如下任务:扩大办学和招生规模,尤其是重点工科专业的办学和招生规模;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的需要,增设和调整相关专业的招生与人才培养计划,给予相关高校较高的办学自主权。为达成上述目标,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配足资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过去若干年中,我国高校等科研院所充分吸纳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积极的人才引进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海归人才是“香饽饽”的示范效应下,有一大批青年才俊加入出国留学大军中,除了学成归国人员外,还有不少人员在毕业后留在国外为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在当前全球科技人才竞争加大的趋势下,我们可对人才引进政策做适当调整,可重点着眼于全球化的人才引进,同时让青少年看到和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成就,适当鼓励和吸引我国更多的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学习、成长并长期“为国效力”。

3结语

科技创新是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发达地区与城市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应充分发挥其在引领性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在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协同下,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财力与物力投入,并下大力气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尽早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战略。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