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12-24李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动脉血二聚体多普勒

李晶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为高发血管病变,多为动脉内膜增厚、血脂浸润、斑块形成所致,可导致患肢出现急慢性缺血,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跛行、肢体坏死、截肢等不良后果,需尽早诊断、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其诊断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存在密切联系,因而临床领域积极探索了D-二聚体辅助诊断的价值,但有待进一步明确[1]。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疑似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疑似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 例患者均存在下肢肿胀表现,其中男49 例,女31 例;年龄32~76 岁,平均年龄(53.60±21.79)岁;其中13 例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28 例患者存在下肢手术史。80 例疑似患者经DSA 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血管栓56 例,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24 例。56 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中男34 例,女22 例;年龄32~75 岁,平均年龄(53.51±21.46)岁。24 例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中男15 例,女9 例;年龄32~76 岁,平均年龄(53.82±21.79)岁。下肢动脉血管栓塞者与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下肢肿胀等症状明显;临床资料完整;患者DSA 检查结果明确;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溶栓或介入治疗史者;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阳性肿瘤者;合并活动性内出血者;造影剂过敏史者等。

1.3 方法

1.3.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Canon Aplio 4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下肢血管扫查,患者平卧位,患肢外展外旋,抬高,采用高频探头(7.5~12.0 MHz),按血管走行依次对股总动脉、股深浅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等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动脉管壁、斑块及其回声情况,是否存在狭窄、栓塞,同时观察血管内膜厚度,检测血流频谱和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检查有无杂色血流信号、闭塞段管腔周围有无侧支循环。

1.3.2 D-二聚体检测 均在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2~5 ml,离心后取血浆,采用血浆D-二聚体全定量快速检测仪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正常值范围<400 μg/L[2]。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和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DSA 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的诊断结果。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100%[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二聚体诊断结果 56 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为(1585.26±294.23)μg/L,24 例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为(575.52±174.23)μg/L;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3,P<0.05)。80 例患者中,D-二聚体检测超出正常(阳性)者61 例,阴性者19 例。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80 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管栓塞51 例,未检出下肢动脉血管栓塞29 例。

2.3 D-二聚体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诊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结果比较 以DSA 诊断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与D-二聚体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诊断灵敏度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均显著高于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准确率高于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二聚体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诊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发生狭窄,致残风险较高,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DSA 是下肢动脉血管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属于有创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存在造影剂过敏、创伤及辐射风险,且检查过程复杂,重复性差,因而不能作为早期筛查手段[4]。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技术,可对下肢血管进行扫查,探查动脉管壁、斑块、回声、狭窄、栓塞等情况,同时检测血流频谱和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是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筛查的重要诊断方式,且无创伤性和辐射性,但是诊断准确性仍有待提升[5]。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的重要反应产物,胶原纤维蛋自经纤溶酶降解产生,具有特异性,其指标升高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6];相关文献报道显示[7,8],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存在D-二聚体升高表现,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可达到(1856.18±315.45)μg/L,而非血栓患者仅为(564.05±108.23)μg/L。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6 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为(1585.26±294.23)μg/L,24 例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为(575.52±174.23)μg/L;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存在明显的D-二聚体升高表现,可作为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资料,但是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研究较少,有待明确其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8.21%)、准确率(97.50%)最高,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89.29%)和准确率(91.25%)与D-二聚体(94.64%、8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95.83%)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95.83%)均显著高于D-二聚体(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准确率高于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但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较低,不宜单独讨论,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下肢动脉血管栓塞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猜你喜欢

动脉血二聚体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