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2021-12-24苏英惠
苏英惠
(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河池 530814)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症,这种疾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导致的,是引发野生动物和禽畜发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发病后病处会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后病畜的症状表现以高热和肺炎为主要症状,并且大部分病处会出现内脏器官的广泛性出血。我国在进行现代化的畜牧养殖时,许多乡镇在养殖过程中都曾经发生过牛巴氏杆菌病。一般情况下,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会呈现散发或者小范围爆发性流行,在部分的自然环境区域也有可能出现发病。这种疾病在禽畜中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疫情的控制,就有可能导致病畜出现大批量的死亡,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养殖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现代化的养殖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病原,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这种疾病的发病状况和临床症状,明确应当如何诊断和治疗,以此保障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1.流行病学特征
牛巴氏杆菌病在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被发现,不仅会对野生反刍动物产生侵袭,也十分容易导致各种年龄阶段的牛发病。研究表明,普通的奶牛以及肉牛发病率相较于水牛来说更低,可能是由于水牛在生活中与水分接触较多,所以导致水牛的易感性更高,病畜以及带菌动物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这种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而外源性的传染,主要经过消化道或者呼吸道进行传播,少部分病牛的感染来源与皮肤粘膜损伤或吸血虫叮咬。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常见于春秋季节,以放牧的牛为主要的发病群体,在发病时具有散发的特征,尤其是在部分地区会出现地方性的流行,相较于温带来说,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更高,而在天气变化或者牲畜受凉以后,均可见在养殖地出现大面积的流行病毒以及酶形体的原发性感染,也有可能会导致牛巴氏杆菌病出现继发性的感染。整体来说,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不复杂,传染时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传染性变异。该病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想要进行控制,整体来说难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鲜明的关系,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疾病一般情况下并不呈现季节性,通常是在一年四季内均有发病率。如果出现冷热交替或者气候剧烈变化的状况,就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这种疾病的发生其实与季节无关,而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想要确认其具体的变化方式依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病原菌整体来说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空气中仅能存活2~3天,而在血液或者排泄物等分泌物中存活时间可以延长至6~10天,但总体来说不长,而这种病原菌在腐败尸体中的生存时间可以延长至1~3个月。在直射状态下,阳光只需要数分钟即可将病原菌杀死,而进入高温状态立刻死亡,采用常规消毒剂,仅需要数分钟即可将其杀死,所以在进行这种疾病的整体预防时,可以针对这种疾病生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
2.临床症状
病牛感染牛巴氏杆菌病病原菌后,并且发病以后病毒的眼结膜会出现充血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在发病后,病牛往往会在数小时至两天内死亡。病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反刍停止,有粘液性的鼻涕流出,有明显的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牛会逐渐倒地不起,无法进行正常的进食,最后死亡。一般情况下来说,牛巴氏杆菌病病原菌的潜伏期大约为1~7天,大多数病原菌的潜伏期都是在2~5天,少部分可以延长至7天。病牛早期的体温会逐渐升高,养殖人员触碰病牛身体可以感觉温度有明显的升高,经体温检测病毒的温度大约可上升至40~42℃。在发病早期,病牛会离群垂头站立,或者在圈舍内无法正常行走,有明显的持续减退状况,而根据其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不同的类型。
败血型病牛是病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牛在发病后体温会有明显升高,体温会达到41~42℃,日常生活中精神萎靡,可以感觉到病中有明显的心跳加快和食欲不振的情况,并且这种疾病的进展速度较快,往往来不及查清病因病牛就会死亡。
肺炎型的病牛在发病以后体温会有明显升高并表现为胸膜肺炎,病牛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极为痛苦的咳嗽,观察病牛的鼻孔往往具有粘液性的鼻涕流出,严重时病牛会呼吸困难,并且头颈向前倾,通过张口的方式进行呼吸,而肺炎型的病症往往病程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病程的延长时间可以延伸至一星期以上。
水肿型的病牛不仅会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并且食欲明显下降,反刍活动完全消失,最主要的症状是,病牛的头颈和咽喉部位出现炎性水肿及水肿,还会蔓延至病牛的前胸以及周围组织,病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卧地不起,呼吸表现得极为困难,很多病牛都是由于这种症状出现窒息而死亡。
3.外观观察以及剖解变化
经检查后发现病牛在死亡后自身的留位会迅速膨胀,也有的病由口鼻中会出现大量的污浊液体,肛门与直肠外翻会有明显的出血状况,而母牛的外阴呈现黑红色,将胸腹腔剖开,可以发现空肠粘膜会出现严重的出血,而其中的内容呈现黑绿色水粥样。对病牛进行检查可以发现病毒的长期淋巴结有明显的水肿状况,切面具有较多的液体,并呈现外翻和出血的症状。病牛的胆囊会出现明显的肿大状况,而肿大的具体大小会根据病牛的病情发展状况和个体因素呈现一定的差异。对病牛的肝脏进行检验,可以发现肝脏表面有雪花样的斑点。其胃有明显的出血状况,肺部也有明显的出血。整体来说,病牛在感染牛巴氏杆菌病后,内脏功能会出现明显的失调,并且诸多内脏器官都会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而发生病变,以水肿和淤血为主。
4.诊断
这种疾病在发病时较为急促,并且病情进展极快,在发病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如果想要单纯地从症状的角度来对这种疾病进行诊断,往往难度较大。除此之外,病牛在死亡时体温并不高,但心率较快,死亡较为急促,所以在进行诊断时,很多医务人员会误诊为前胃迟缓或者瘤胃酸中毒。但在进行检查时,可以观察病牛的肌肉状况,确认肌肉是否出现震颤,眼睑是否有明显的抽搐状况,如果发现病牛出现了倒地抽搐,并且四肢呈现游泳状,则可初步将其判断为牛巴氏杆菌病。在进行病牛的死亡后检查时,具体的检查方案可以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剖解变化来判断病牛的病情,但一般情况下来说,在进行病牛的诊断是通常需要进行活体诊断,以确保病牛的生命安全。
5.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是牛巴氏杆菌病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当病由被确认为患有牛巴氏杆菌病后可以采用青霉素或者链霉素以及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所获得的药物较为显著,在进行用药时并由可以灌服EM原露液20ml,每日用药一次,而对于病程较长并且病症较重的病牛,可以采用混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0.9%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1600~2400万单位,地塞米松20mg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为病牛补充维生素C,具体的用药方式,根据当地的养殖状况和病牛的病情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可。
而病情较轻的病牛,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可以为病牛选择青霉素1600~2,400万单位,链霉素1000万单位,10%安钠咖2g,用药方式选择为肌肉注射,每日用药两次,而对心率过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mg,进行肌肉注射,每日用药一次即可。
6.养殖与防范措施
6.1 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
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牛养殖管理项目的开展来说极为重要,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当地的农户养殖特点来做出进一步的控制,对养殖户进行有效地例行检查,使更为系统化的养殖控制措施得到保障。首先来说需要尽可能保障养殖区域的干净和通风,也需要保障建舍内具有十分充足的光线照射。对于牛养殖来说,养殖环境是起到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关键作用,其干净程度与通风采光是病原菌滋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在进行养殖时,养殖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季节做出建舍的有效消毒和清洁,应当尽可能在养殖区域内做出有效的环境调控,并且还需要开展有效的细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使整个养殖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6.2 对牛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就目前来说,在进行畜牧品种的养殖时大部分品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而胡乱用药也无法提升牛养殖牛的抗病能力,所以在进行养殖时,需要从基层的养殖品种做出相应的改良,使牛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尽可能降低牛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这样也有助于使牛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牛养殖工作中的疾病养殖防控和预防工作。
6.3 重视疾病的疫情检查
在进行牛养殖时,为了使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当制定完善的牛检疫制度,并且在牛的不同成长阶段作出进一步的防疫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从源头上将牛疾病的发生率得到控制。饲养管理人员在进行牛的养殖时,应当定时做好牛圈舍的消毒并且开展进一步的细化检查。重视饲料以及消毒剂的应用质量,避免由于饲料选择不当导致一系列的有害物质堆积于牛体内,对牛的健康造成危害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由于疾病在发生时,很容易出现大面积传播以及感染的状况,所以相关的养殖人员在发现牛存在感染时,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需要与管理员相配合,并且做好已经发生瘟疫的牛无害化处理,这样才能有助于对牛养殖的安全性得到控制。
6.4 完善推广体系和相关制度
在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好畜牧兽医站的作用。尤其是乡镇地区的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推广职能,强化基层畜牧兽医站畜牧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并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科学的推广体系,才能够有助于使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养殖户的联系性。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推广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使工作效率得到切实化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建立完整推广体系的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需要建立完整的保险制度,使养殖业在应用先进技术时还能够获得来自于国家的支持,降低畜牧业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速现代化技术的推广。
6.5 强化资金的投入,促进畜牧新技术的有效转化
基金研发技术和成果转化技术在推广的全过程中应该获得来自于我国的技术支持,只有合理地进行相应的管理才能够有助于保障建设质量,雄厚的资金能够为新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工作中转变自身的认知,充分了解畜牧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推广,尽可能加速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动物健康生长,使畜牧养殖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工作人员需要配置足够的办公经费,并且将推广部门的年推广经费纳入到年度财政计划管理中,并拨出相关的资金,能够确保资金的专项专用。同时还必须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为畜牧养殖企业提供足够的经济扶持和人力资源扶持,最大限度地保障畜牧业新技术的合理应用。
7.结束语
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气候的改变,动物疾病变得更加的复杂,并且难以防控。牛巴氏杆菌病属于一种第2类传染疾病,在进行防治时,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做好有效的畜牧管理和牲畜防疫,以此保障我国的畜牧养殖质量,尽量使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染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