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究

2021-12-24王明慧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营林规划设计造林

王明慧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山东 烟台 265500)

1.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得以迅猛发展,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在不断攀升。但是与此同时,在长期采取粗放式发展经济的进程中,也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严重地威胁着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居住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林业发展力度,通过增加森林资源覆盖面积的方式来改善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加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更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和保障。但是在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林业发展始终无法突破瓶颈,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中的不足。为了确保林业产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科学开展在林业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合理应用造林技术来创造宜居且舒适的生态环境。

2.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生态、经济与社会是同步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只有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让社会环境回归自然本质,那么社会与经济进步所依赖的资源才能满足发展需求。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的发展始终是核心重点之一。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下,林业建设也应该按照相关要求,采取积极而科学的举措,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科学的造林规划设计以及合理应用造林技术有助于营林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但是总结其中的问题,首先表现出树苗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在营林生产中想要构建适合树木生长的环境,实现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可以采取播种育苗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所需时间较长。而最为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就是建设树苗基地,培育大量的优质树种,然后采取移植栽种的方式,缩短树木的生长时间。但是目前多数的树苗基地中存在其中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难以保证所培育树苗的品质。其次表现出树木质量和数量不成正比的问题。在林木培育过程中,应由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造林技术应用要求加强管理,保证树木可以健康和快速生长。但是此工作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容易由于林区技术人员专业性不足,可以迅速提升林地内的林木质量,但是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这就耗费了大量的生产建设成本而没有获得足够的生产效益。最后表现出林业建设与市场不协调的问题。林业建设工作可以为市场提供木材,进而可以推动林业产业的经济增长。如果在营林中忽视了林业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性,在营林管理中盲目开展林场的生产建设工作,没有对市场需求开展合理分析工作,导致出现木材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3.林业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

3.1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在林业生产中所开展的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主要针对造林树木种类、造林进度、林木的分布等内容开展规划设计工作,重点是根据造林地的实际状况,通过先进造林技术的应用对林木分布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比如,可以针对造林地适宜的环境采取多种林木混合栽培的造林规划设计方式,保证树种的丰富性,提升所创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造林工程对相关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去操作和开展。这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林业知识,还需要充分、深刻而全面地了解种植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通过全面地统筹分析,确保所制定的造林规划具备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实施后续工作。

针对上述造林规划设计内容和要求,在工作开展时首先应遵循简便性的原则。鉴于林业的特殊性,造林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但是为了简化造林工程施工流程并降低施工难度,在造林规划设计时应设计简单易懂的图纸,在设计图纸上简单明了地呈现有用和有效信息,能够让施工者准确掌握设计意图并看懂图纸。其次是直观性原则。在开展此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方位立体的方式演示设计图纸上的内容,便于施工和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地掌握造林状态和要求。最后是沟通性原则。针对具有复杂性特点的造林工程,应基于沟通性原则加强不同造林环节之间的沟通,做到资源共享,提升造林工作质量。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需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原则。目的是能能保障造林规划能科学实施,具备造林规划设计优势,解决各种设计管理问题,突出林业管控效果,解决林业发展问题,充分分析特定地区的客观地形、气候条件做好必要的设计调整,获得足够的设计水平管控,突出管理价值。在设计分析中,能发挥较高的规划设计水平,指导有关林业生产更加高效,在造林规划中,能具备足够的设计元素分析能力,为保障科学性原则实现,建立细化全面化设计分析参数指标,解决各种造林隐患,突出造林设计价值。经济性原则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能在规划设计中,对潜在的设计方案深入分析评价,做好必要的造林设计管控,提升造林技术的管理水平,突出管理价值,保障在设计分析层面上,能做好必要的技术管理,提升造林的经济优势,做到成本控制,效益增加。生态化原则是造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生态化属性符合现代化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势,需充分利用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指导有关造林规划科学发展,解决有关的造林技术问题,突出造林管理水平,做到在造林技术提升发展中,解决有关问题,突出管理水平,做到造林设计对地区生态的全面改善,以生态资源为基础,探索生态化产业链经济,带动地区林业经济不断扩大和发展。

3.2 造林规划设计流程

一是开展规划造林工作。由于通过造林规划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改变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尤其可以通过造林规划制定林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整体掌握造林施工进度、造林技术和造林方式,开展对造林生产规模的整体布局工作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林业生产工作中,造林规划设计起到对造林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可以满足当地开展林业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况要求。

二是开展调查设计工作。在开展造林规划设计之前,由设计人员结合上级领导下发的任务书到基层中开展深入沟通和调查工作,掌握具体的造林地情况和林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规划,保证此设计工作的科学性。造林规划设计的调查工作需建立细化的调查项目内容,指导有关工作顺利的开展各项调查设计工作,突出设计水平,保障在设计控制中,能有序开展各项调查,获取准确调查数据,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升调查效率,避免调查项目出现遗漏隐患,指导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实施。

三是开展造林施工设计工作。在具体的造林工程中,所依据的施工方案就是造林施工设计方案,在此方案中明确造林位置、施工面积、施工条件和造林时间等内容,针对不同内容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等,有助于造林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设计工作的开展要充分结合调查信息,根据地区科学规划指导原则,开展有关标准化设置,注重整合设计资源,保障规划设计科学、细化,具备足够的造林指导意义。

4.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4.1 造林技术

一是整地技术。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个符合它生长规律和条件的地表土壤环境,只有在优质的土壤中生长才能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因此,整地技术是实施植树造林的前提和基础。在整地环节首要做的就是清理种植区域地表垃圾、杂物等,然后用现代机械设备对清理出的污染物体等进行处理,防止杂草在内的各种杂物与苗木争夺土壤空间及养分,消除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其次就是要对清理过的土地进行消毒,比如翻土之后,喷洒化学药物,将土壤中埋藏的一些病菌、虫卵等杀死,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和途径,由此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二是分殖造林技术。此种造林技术通俗来讲就是扦插,是一种直接种植根系发达的营养器官的种植方式,不仅造林方式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而且有助于保证林木生长初期的优良基因,实现对培苗和育苗时间的优化,减少成本支出。也就是可以直接装置树木的根茎或者分枝来获得新的林木,比如将再生能力极强的、待移植植物的枝干、根茎的部分剪下来,经过消毒处理之后栽植到处理好的土壤中,进行新树木的培养与管理。

三是播种造林技术。此方法属于比较传统的造林技术,比较适合在大面积的造林项目中应用。具体地说,就是在土壤中直接播撒幼苗种子。此种种植方式的操作比较简单且工序较少,对种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有助于优化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投资成本等。但是在应用此技术时,应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所要种植的树种特点选择造林方法,做好浸种和整地等准备工作,在种植之后还要开展严格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

四是植苗造林技术。此技术的应用难点就是保证树种的萌芽率,采取增萌发新苗数量的方式开展造林工作。在培育幼苗时应在做好种子的消毒、拌种、浸泡和催芽等准备工作之后,提升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助于种子出芽率的提升。还要重点在春播之前开展种子的催芽工作,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选择具有合适温湿度的天气时开展浸种催芽和播种工作。

五是插条造林技术。此技术通常在春季或秋季开展,具有一定的季节局限性。在春季时通常选择在土地解冻、气温升高且苗木开展发芽的时间,而在秋季则选择在土地冻结以及落叶之前,以提升插条成活率。在选择插条时应选择健壮、树龄适合且年轻的树木枝条,将多余部分剪掉之后,在土壤中扦插之后重复压实土壤,并将插条使用地膜覆盖,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实现插条成活率的提升。

4.2 强化林业生产管理的措施

首先,针对目前林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生产管理采取的技术不新颖、整体管理水平偏低、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实际问题,相关部门首先应加强育苗基地建设。由于开展营林造林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更多的优质幼苗,因此为了提升营林质量并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应首先强化育苗基地建设工作来提升林业部门的营林经济效益。具体地说,应先深入了解育苗基地和所要培育的品种,结合所选择的育苗基地实际情况和所要培育品种的幼教特点开展育苗方案的制定,然后通过全方位的幼苗培育和管理工作,实现其抗病虫害能力的提升,便于此种幼苗的大范围培育种植。还要通过此基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研发和选育工作,保证所选择的优质树苗品种具有轿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是对种苗的种植管理工作加以优化。由于此工作直接决定营林工作是否能够成功,主要包括幼苗培育、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具体地说,结合种植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和应对霜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加强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管理和应对。此外,在幼苗培育时需要合理选择种植方法,保证符合育苗品种的优良性和抗害性等要求。而在土质管理中,要确保水源充足以及土质结构和种苗特性相符,通过完善的枝条修剪和季节保护等工作,实现对种苗种植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

最后对营林技术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在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时应结合林业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及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等对林业资源的种植品种进行合理调整,构建完善的支撑经济结构体系,加大投入开展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培养等工作,提升品种的优良性,逐步实现对林业资源发展中结构的不断改善和优化。探索多元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以生态旅游、特色餐饮、民宿等经济模式为依托,不断完善有关的经济服务机制,带动地区的服务质量提升,实现营林技术的科学发展,突出管理水平,提升地区经济活力。要重视分析市场需求,在经济结构优化中,能选择市场需求高、具备自身发展优势的产业,打造高质量、突出特色的产业经济模式,提升造林规划设计的科学引导力,保障造林技术带来经济价值不断提升。

5.结语

鉴于林业资源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开展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意识到营林技术的重要性,从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等方面做好科学选择和严格控制管理工作,加强造林之后的养护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植树造林,不仅能极大降低成本,也能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规划设计造林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数字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