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探究

2021-12-24申家升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天敌害虫林业

申家升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日照 276800)

病虫害会给林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还会导致生态恶化,甚至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应结合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树立健康森林理念,加强对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在降低病虫害造成损失的同时,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导致的病虫害

在我国目前的森林中,人工林面积大约占35%左右,天然林大约占65%左右,并且人工林所占比例不断提升,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广阔的栖息环境。与此同时,在人工林建设过程中,个别地区不注重造林质量,所选的树种不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同时也未采取混交林等措施,使得人造林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因素。人造林中树种结构单一,会导致森林抵御病虫害能力进一步降低,进而为病虫害的传播创造了更好的便利条件,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蔓延,并且控制难度较高。除此之外,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我国的暖冬现象更为常见,暖冬现象使害虫更容易越冬,降低了病虫的自然死亡率,这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人为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再加之缺乏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导致天然林遭受过度采伐,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而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随着国际间的贸易与交流增多,一些国外的病虫害也随之传入国内,威胁我国的林业健康发展,如美国松针褐斑病以及美国松材线虫等。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识不强,并且存在只注重病虫害治理,忽视病虫害预防的问题,没有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除此之外,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对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不足,应用效果不理想,过于依赖化学药剂。长时间大量应用化学药剂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同时还会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杀灭害虫天敌。

1.3 其他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面临着森防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各级森防站普遍面临着工作条件差以及相关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不理想。其次,森林植物检疫把关不严,导致一些危险性病虫害随着苗木传入。最后,我国在林业病虫害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对各项法律制度的落实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违规操作以及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效的现象依然存在。

2.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病虫害是制约林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生态、农业以及社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林业病虫害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和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而林业病虫害则会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甚至会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导致森林结构不完善,影响森林作用的发挥。生态平衡需要生物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这样才能构建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而林业病虫害的爆发,一方面会影响林木种群的数量,另一方面会导致单一生物群大面积蔓延,进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2.2 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经济活动。一方面林业病虫害会影响林木的生长,甚至导致其直接死亡,进而使得林业产能下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受林业病虫害的影响,会导致大量林业产品限制销售,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还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由于森林面积巨大,并且病虫害影响面积广泛,因此在防治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陕西省针对红脂大小蠹的防治过程中,拔除虫源点23.8万亩,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造成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林业病虫害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仅如此,另外还会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受松材线虫的影响,使得松树的生长受到影响,观赏性下降,我国张家界以及黄山等景区均受到了松材线虫的影响。

2.3 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林业病虫害会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往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的主要手段为化学药剂,这必然会造成土壤中的药物残留,同时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的发展,同时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也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如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等。美洲斑潜蝇是林业虫害的一种,此类虫害不仅会对林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茄科作物以及豆科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农产品都会受到此类虫害的影响,并且针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高达4亿元左右。

2.4 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众所周知,森林火灾的危害巨大,并且扑救难度高,不仅会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而且还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林业病虫害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和扑救难度。林业病虫害会导致大量林木衰弱或者枯死,使其变成易燃物,进而更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同时一旦火灾发生,又会加速火情的蔓延。除此之外,林业病虫害还会造成大量的枯立木以及风折木、倒木等,这会使森林的地表环境更加复杂,进一步增加火灾扑救的难度。

3.林业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技术

生态防治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借助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或者应用微生物进行防治等。相较于以往的物理或者化学防治手段,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虫害虽然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其也属于森林的组成部分,采用物理或者化学防治手段,虽然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而应用生态防治技术则更加安全有效,既能保障病虫害防治取得理想成效,也能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

3.1 加强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加强检疫则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针对植物以及植物产品调运过程中的检疫,可以有效遏制林业病虫害的传播以及限制有害生物的入侵。在林区引种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林业有害生物信息,严格进行引种审批,避免虫林业病虫害灾区引种。引种之前,要对引种方案进行科学、深入的评估,然后在进行审批,确保引种方案的科学性。在完成引种之后,要对新引进的苗木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危险性病虫,则要及时将苗木销毁。还要将引进的品种进行定点隔离,确保其没有受到病虫害侵染的情况下才能正式栽种。除此之外,在引种过程中,要注重引进抗性强的苗木品种。除苗木之外,对于其他的进出林区的包装箱以及原木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切实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3.2 引入林业病虫害天敌

林业病虫害处于生态链的中低部,因此普遍存在一定的天敌。我们可以借助其天敌进行防治,如通过相应的鸟兽以及更高层次的昆虫等的捕食性来控制虫害的数量。引入林业病虫害天敌,既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也能对林业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为此,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天敌进行人工繁育,也可以直接释放林业病虫害天敌。要为天敌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其种群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控制林业病虫害。例如在林业病虫害发生初期,引入赤眼蜂,借助赤眼蜂的捕食习性,能够对部分害虫的虫卵起到破坏作用,进而更好地控制害虫数量和害虫影响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林区多建立鸟巢,为黄鹂、啄木鸟以及杜鹃等鸟类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加鸟类的数量,借助鸟类来捕食害虫。引入林业病虫害天敌的防治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既能更好地保障森林生态系统,也能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同时也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提升。

3.3 应用微生物技术

对于林业病虫害来讲,普遍对微生物的感染有特异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性,利用相关的真菌以及病毒等微生物来消杀林业病虫害。例如,霉菌能够对害虫的虫卵以及成虫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喷施此类微生物,引发害虫的大面积感染,起到消杀虫害的作用。再比如,芽孢杆菌以及球杆菌等能够在部分害虫体内寄生,并且对害虫的器官进行侵蚀,借助此类微生物同样可以起到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作用。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成本低,人工投入少,效果也十分理想,目前,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了林业病虫害重要的生态防治技术之一。

3.4 病虫不育技术

病虫不育技术是指借助相关药剂或者射线,对害虫在体内的生殖系统产生了破坏,使其失去了繁殖的能力,进而达到控制和防治林业中的病虫害目的。另外,还可在林区内部释放一些不具备繁殖功能或者繁殖功能不完善的害虫,使之对森林中各种害虫的繁殖过程起到扰乱作用。借助此类害虫,可以把这些缺陷性基因导入到害虫群体之中,限制其自身的生长和繁衍功能,最终达到控制病虫害数目的效果。病虫不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会对森林正常生态系统产生任何破坏,而且可以有助于减少和降低森林中害虫生物群体总量,减少因病虫害所造成的严重性破坏和负面影响。因此,病虫不育技术的作用非常显著,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病虫不育技术的完善,使该技术更加成熟,应用效果也更加显著。

3.5 应用信息素防治病虫害

在林业病虫害繁育过程中会释放出激素类信息素,这是其吸引异性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交配和繁殖。借助害虫的这一特点,通过相应手段分析害虫释放的信息素中的化学成份,并人工制造相关的信息素,在害虫繁育时在林区释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破坏害虫的定位能力,打乱害虫的繁衍过程,甚至可以直接阻断其交配,进而起到限制害虫繁衍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林区投放信息素诱捕器,借助释放的信息素来引诱害虫,并直接将其杀灭。应用信息素防治林业病虫害,主要借助害虫繁育的特点,借助信息素来扰乱害虫的繁育过程,甚至可以直接杀灭害虫,因此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3.6 合理搭配树种提升森林质量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应在造林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设计,既要注重林木的经济价值,也要充分考虑树种的特点,同时还要兼顾景观效果等,并且要做到树种的合理搭配,提升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只有进行科学设计,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提升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树种的搭配,站在生态的角度进行树种搭配设计,合理的树种搭配,能够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即使有所发生,通常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树种搭配,能够使不同树种之间彼此促进,同时也能使其实现天敌共享,进而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树种搭配过程中,需要避免树种间转主寄生引发病虫害,例如,将松柏与梨树和苹果树进行搭配,则容易引发梨桧锈病或者苹桧锈病,这样的搭配不仅不会起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作用,反而容易引发林业病虫害。要注重培育优良苗木,增加林木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并且形成生物之间多样化的食物链,实现生物种群彼此间的动态平衡。在造林过程中,应注重混交林,如针阔混交以及乔灌混交等,在营林过程中,要注重把控混交林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混交林的面积应不小于造林区域总面积的30%,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混交林的优势和作用,提升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对植物加强护理,做好植物保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植物保健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既能提升其经济价值,也能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是持续控制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因此,要确保植物栽植的科学性,并且在其生长过程中加强绿化养护管理,这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且还会增加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以及扑救难度等。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应加强对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在保障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与不利影响,保障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天敌害虫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果园天敌(续)
land produces
碰到天敌女上司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