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农村土地污染及土壤环境保护方式

2021-12-24黄艳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农村土地重金属

黄艳玲

(广西崇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西 崇左 53220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土地支持,农村土地污染的影响因素较多,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给土壤带来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如汞化物、氰化物、铅化物等,破坏了农村土壤结构;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以及农膜等的使用也会给土壤带来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此外,生活垃圾中老旧电器、废旧电池等也会产生较多的重金属,上述这些都是农村土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农村土地的重金属污染给土壤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土壤结构的平衡被打破,土壤养分流失,难以维持基本的生产力;土壤所具备的种植能力下降,不利于保护农村土壤环境。所以农村要重视土地污染的防治工作,以科学的保护技术改善土壤环境,从重金属污染的角度思考土壤污染的方式措施,减少土地污染,种植良好的农作物,发展农村经济。

1.农村土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1 矿山开采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渣污染土地

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渣,这些废水、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会污染农村土地。矿山开采、选矿的过程中会排放出较多的有毒物质,如氰化物、汞、铅等,这些含有重金属的有毒物质流入土地中,会直接影响农村土地的肥力,打乱农村土地的结构。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不容易被溶解,也无法及时清除,当出现土壤重金属容量超过环境可承受的范围时,便会影响土地的种植能力。土壤养分被破坏,如有害的重金属物质渗透进土地中,农作物生长不佳,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1.2 农业生产过程带来的重金属污染

土地重金属污染还来自农业生产的农药残留物。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使用的次数和剂量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当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超剂量地使用农药、化肥则可能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包括污水灌溉、农药化肥、大气沉降等,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大。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土壤中大约有66万千克的镉,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中的镉污染占比55%,与此同时,农膜要使用热稳定剂,这也会产生大量的铅、镉等重金属,造成大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也是土地污染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土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保护土壤环境,则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1.3 生活垃圾与废水形成的重金属污染

生活垃圾与废水也会污染土地。农村生活肯定会产生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这些生活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将会直接给土壤带来污染。尽管农村有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但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中所含的重金属具有差异,如废旧电器、老化电池中含有大量有辐射的重金属,这类生活垃圾相较于厨房生活垃圾,重金属含量已经超标。而含有超标重金属的生活垃圾,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便会给土地带来较大的危害。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污染面积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每年因为重金属所污染的土地较多,粮食产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济损失较大。因此,需要重视生活垃圾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给土地带来的污染。不仅要及时处理,并且要注重垃圾分类,将含有重金属的生活垃圾提炼出来。

2.农村土壤环境保护的方式

2.1 确立多金属复合污染技术利用的目标

农村土地污染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此,需要思考土地环境保护的方式。土地污染中重金属污染较多,为此,从解决重金属污染着手,确立多金属复合污染技术利用目标,以多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为主要的导向进行污染技术的研究,了解污染特征,建构单项修复技术;根据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级分类和土壤本身的自然属性研发修复技术,建成多样化的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为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2.2 集成多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

2.2.1 集成“达标生产区”安全利用技术

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不一,所使用的安全利用技术也存在显著差异。对“达标生产区”而言,也就是说农产品轻度超标的生产区,应先对低积累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筛选,结合深耕翻耕、水分管理以及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方式,集成“物理措施-低积累品种-农艺调控”的修复流程,确保农田安全生产。

2.2.2 集成“管控生产区”安全利用技术

针对“管控生产区”的土壤环境保护,首先应对低积累的作物品种进行筛选,随即结合原位钝化修复技术与水肥管理等,高效便捷的修复多金属复合污染的农田,确保受到严重污染的农田被安全利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2.3 集成“断链改制区”风险管控措施

断链改制区主要是指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食用或饲用的作物安全生产区,对这类生产区应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钝化修复技术的使用和高抗非食用型经济作物的筛选,集成“活性阻控-结构调整”的管控方式,确保多金属符合污染农田维持现有的价值,降低重金属带来的危害。

2.3 土壤保护安全技术具体实施

2.3.1 研发多功能新型复合钝化材料

在土壤保护安全技术的具体实施中,应积极研发多功能新型符合钝化材料。研发该技术,需要选择研究对象,一般是周边被污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选择研究对象后,根据之前的研究,进行农田的采样测试,检测农田的污染特性,随即根据检测结果筛选钝化材料。采购钝化剂原材料,进行配比搅拌,划分区域,挖排水沟,使用试验设备等,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进行研究。

2.3.2 筛选低积累品种和替代种植作物

在多功能新型复合钝化材料研究之后,便进行低积累品种和替代种植作物的筛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的筛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前期的研究成果,如在对玉米和水稻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筛选品种,筛选标准为安全性高、适宜性高的农作物品种。此外,还应考虑经济作物的抗金属的特征,如剑麻、桑树以及甘蔗等不仅要具备经济价值,还应具备抗金属的特性,所以在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筛选应仔细,选择替代性的作物品种。

2.4 完善涉及土地污染的法律法规

土地污染是一项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还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生活。所以无论是从人类健康生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生态环境的保护来看,都应做好农村土地的保护工作。完善与土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研究整治土地污染的措施。一是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取缔污染性高的工厂,限制污染物以及工业废水、矿区废渣的排放。要求工厂以及矿区在生产的过程中做到无害化排放,在根源上解决土地污染的问题。二是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监督与检测工作,以法律约束企业的责任人,当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土地污染的行为,尤其是排放重金属的污染物时,依法对其进行追责;三是重视土壤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尤其是研究重金属修复土壤环境的技术,在借鉴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污染治理。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以低成本的防治技术,改善土壤环境。

2.5 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

土地污染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无论是工厂排放的废水还是废气,抑或是农民的生产行为都给土地结构带来了破坏,污染了土地。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节能减排的意识,降低土地污染。工厂和企业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减少对废气、废水的排放,使用新能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地污染的现状。同时针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厂区,应搬离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选择工业园区进行生产。此外,从大的层面来看,国家应积极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建立污水处理厂,将工业排放的污水循环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改善废水对土地带来的污染,农民应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明白农药给土地结构带来的破坏,积极使用科学的种植方式,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改善土壤的环境。土地污染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导致的。多数的土地污染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要治理土地污染,在根本上应规范人们的行为,节能减排宣传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思想上首先树立保护土地的意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土地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减少土地污染行为的出现。

2.6 减少新增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的治理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污染土地的治理上,还应做好土污染的预防工作,减少新增土地污染。对农村土地污染来说,不仅要对污染的根源进行追溯,还要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染范围的扩大。这是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即控制土地污染的范围。为控制新增土地污染,需要通过执法工作来实现,执法对象主要为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展开检查,及时发现企业的问题,在排查的过程中一经发现存在不达标的生产工艺,需要责令其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环保生产的意识,这样一来,也在源头上保护了土地。此外,还应强化农药使用的监测工作,农药化肥存在的有害物质应及时清除,应积极推广科学的农药使用方式,提倡环保使用农药;农民要通过正规的途径使用农药,便于农药回收利用,同时避免出现新增的污染土地。

2.7 划分土壤保护区域

对农村土地污染的治理来说,需要划分土壤保护的区域,重点解决区域内的土壤环境问题。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重点主要是耕地和水源。那么根据重点区域划分的特征来看,耕地与水源的周围不能有污染的源头,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耕地与水源。同时还应设置区域监测点,积极监督区域内生产者的行为,当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土地污染的行为,则要依法惩罚,这样才能在根本上降低生产者违法生产的几率。此外,在划分保护区域的基础上还应对这一区域内的土壤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土地污染的现状。建立调查数据库,无论是实地调研还是数据处理,都是土地污染防治措施制定的重要参考。此外调研人员还应随时更新数据信息,科学掌握土地污染的情况,才能制定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2.8 将土壤保护纳入目标考核中

土地污染治理中为了确保土地污染治理的效果,还应将土壤保护纳入目标考核中来。土壤目标考核需要建立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管理的目标,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对环境保护部门来说,为了做好目标考核的工作,需要明确职责与任务,并根据有关需求安排好时间,定期评估,看是否完成相应的目标,进而给予奖励或惩罚等。此外,地方政府也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签署责任书,对表现十分优秀的企业进行评价,给予奖励,针对表现较差的企业要给予惩罚,以奖惩机制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仅土地污染问题得以解决,土壤环境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从大的层面来看,农村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快速,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加。

3.结束语

土地污染目前较为严重,污染的土地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还会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应积极提出解决土地污染的对策,改善土地结构,保护土地。土地污染与土壤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应注意到土地污染是土壤环境保护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应积极通过科学技术,如研发多金属复合污染技术来保护土壤的环境,提升土地的肥力,以更好的土地结构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土地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占据较大的比例,是污染土地的重要方面,为此,应积极研发重金属修复土地的技术,改善土壤的肥力。此外,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新增的土地污染、划分科学的治理区域以及注重土地治理的目标考核,从各个方面治理土地污染,合理控制土地污染的危害,从而更好地保护土壤环境。土壤环境保护好后,农村经济才能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农村土地重金属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吴世忠呼吁:加速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