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培育珍稀树种的技术措施探究

2021-12-24常娟霞

南方农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树种人工幼苗

常娟霞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甘肃兰州 730050)

珍稀树种是一种社会特殊战略储备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借助人工培育技术,构建规模化的树木种植基地,加强珍稀树种资源培育,有助于实现集约化管理,形成规模化效益,对于扩大珍稀树种资源战略储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人工培育珍稀树种技术措施进行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研究价值

1)珍稀树种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周期较长,相应的投资收益与经济利益的形成周期也较长,这导致研究机构与经营管理人员对珍稀树种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不够重视,研究动力不足,会将更多的精力、资源投入在回收期较短、生长速度快的树木培育上。通过研究珍稀树种的人工培育技术,有助于改良基因遗传技术,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管理,缩短其生长周期。

2)珍稀树种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对其人工培育技术进行研究,能充分开发珍稀树种极具稀缺性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珍稀树种所具备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现阶段,国内珍稀树种人工培育技术研究依然为部分林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围绕珍稀树种,开展相关培育实验,缺乏与之匹配的专业性大规模培育基地建设,不具备规模化效应,也没有形成产业化收益。通过研究珍稀树种的人工培育技术,建立规模化的人工培育基地,有助于进一步推广珍稀树种,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益。

4)珍稀树种人工培育技术研发时间较短,技术相对落后,仍处于实验阶段。在种植材料、遗传改良、栽培经营等方面,均缺乏相关的技术储备,缺乏核心技术,整体的理论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珍稀树种的人工培育技术,将研究工作重点放在核心技术的攻坚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国内技术水平。

此外,珍稀树种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为各地区提供景观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帮助国家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和谐保护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解决国内各地区珍稀树种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推动林业产业的稳定、长久、可持续性发展。

2 技术措施

2.1 初期培养技术要点

2.1.1 采种

采种是人工培育珍稀树种的基础环节,其直接影响着树种的发芽率,也与树种生长的产量与质量息息相关。在日常实践中,应当参考不同珍稀树种的差异化成熟期进行种子的采集。以红豆杉为例,该树种普遍在每年的3、4 月开花,11 月种子成熟,一般在果实呈深红色时即可开展种子的采集[1]。同时,还要重点提升对种子保存的关注度,对于一些气候环境比较湿热的地区,在种子采集工作中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干燥处理[2]。为了避免种子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特别是蛀虫对种子的破坏,必须要在进行贮藏前对采集到的种子实施消毒处理。

2.1.2 育苗

完成采种后,必须要结合栽植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树苗的生长周期展开育苗工作,以此获取更高的发芽率与成活率,保证幼苗生长质量。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控制幼苗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育苗密度稳定在每平方米200 株[3]。在幼苗破土后,必须密切观察其根系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幼苗成活率。针对珍稀树种而言,为保障栽植质量,应保证其根系发达且长有菌根。

2.1.3 幼苗管理

当幼苗成活后,需要落实幼苗管理,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光照、营养条件,促进幼苗茁壮成长。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幼苗有充足光照,还要对其展开一定的避光处理。换言之,必须对幼苗的光照时长进行严格管控。实践中,还应当多次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高度,当幼苗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落实定植操作,并适当修剪幼苗的根系,重点保留主根。通常来说,在幼苗可以在土壤中吸取充足养分后,即可展开移植操作。

2.2 土壤环境条件管理

2.2.1 选择合适的土壤特性

在完成育苗后,可以将品质相对较好的幼苗进行移植,确保其可以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待种植区域的土壤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实践中,需要参考相应树种差异性生长条件喜好,选定合适的种植土壤区域。以红豆杉为例,该树种属常绿乔木,是中国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比较喜欢生长在微酸性的土壤中,如果长期处在碱性的土壤中,会导致叶片颜色慢慢变浅,严重时会导致叶子变黄而最终脱落。因此在进行人工培育过程中,要选取排气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5.5 <pH <7.0 的微酸性土壤[4]。

总体而言,就是需要在了解珍稀树种的立地要求、林学特性的基础上选择种植土壤,并展开细致规划。要始终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维护森林树种组成、结构及生产力。

2.2.2 立体化栽培

在培养珍稀树种过程中,出于对更高经济价值的考量,可以引入营造混交林的方法,结合抚育间伐等措施将珍稀树种的种植密度始终稳定在合理水平。在此过程中,要着重砍伐弯曲、遭受病虫害的树种,严禁对珍稀树种的母株实施砍伐[5]。

2.3 保证树木营养充足

珍稀树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树木培育中营养持续性供应问题,也是降低珍稀树种培育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树木培育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必须分析明确,这样可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等状况。2)施肥种类的适当调节,避免“一刀切”式的施肥形态。3)树木成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培育人员应按照要求定量施肥。

在进行珍稀树种人工培育过程中,为确保树种茁壮成长,培育人员除了从土壤层面进行管理,还应着重从营养补充环节进行关键点的控制。1)培育人员进行树种营养补充前期,应结合国家树木园林管理相关资料,查看如红桦、青冈栎、秦岭冷杉、花楸、红豆杉在内的,诸多珍稀树种培育营养补给资料,明确不同的树种,需要运用的肥料种类,以促进其生长。2)结合当地树种培育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依据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补充天然有机肥及运用含氮磷钾丰富的肥料进行营养供应。3)树苗初步成长阶段,主要采用自然有机肥进行营养补给,待树种初步成型,采取自然有机肥与矿物质有机肥结合法进行营养补充。4)一般来说,珍稀树种种植3~4 个月后,初次进行营养补充,施肥量为300~400 g/株。随着其逐步生长,施肥间隔时间可延长至6~8 个月,施肥量为100~200 g/株。

人工培育珍稀树种过程中,如果营养补充及时、合理,树种因“营养不良”所产生的叶子枯黄、生长枝叶稀疏等状况,出现的概率就会比较小;反之,珍稀树种大面积死亡等状况产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此,做好树木培育环节的营养补充,在珍稀树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常见病虫害防治

人工进行珍稀树种培养过程中,为减少树种培育过程中的隐患,也可以从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层面入手,科学有序地进行防护和应对。人工培养珍稀树种过程中,主要通过前期防治、针对性治理2 种策略解决问题。前者主要是指在病虫害产生前期,培养人员就相应进行了防护应对准备;后者则是对已经产生病害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在进行人工培养珍稀树种病虫害防治期间,培育人员所开展的防护策略主要包括。1)结合珍稀树种培育种植的相关资料,以及多年一线培养经验,在树种幼苗生长阶段进行重点防护。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种子杀菌处理法,对常见的虫蚁侵蚀等问题进行预防。同时,在每年春夏病虫害高发季节,技术人员也要相应做好防护。2)针对一些珍稀树种培养中已经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等问题时,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喷洒防虫农药及治疗溶液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典型的化学病虫害防治法。3)种植人员还可以利用蜘蛛捕食等生物链规律,对珍稀树种中常见害虫问题进行治理。

人工培养珍稀树种期间,结合树种培养基本情况,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实现了病虫害常见隐患的防护处理,还起到了治理方法运用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环节,也是保障珍稀树种培养效果的关键。

3 结语

基于珍稀树种的人工培育技术有助于提升珍稀树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初期培养技术点、土壤环境条件管理、树木营养供应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等要点着手,提高人工培育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保护物种多样性,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猜你喜欢

树种人工幼苗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人工“美颜”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制冷
默默真爱暖幼苗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