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分析研究

2021-12-24唐阳波陈雨飞

南方农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土地生产农业

唐阳波 , 陈雨飞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2)

脱贫攻坚战略消灭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党中央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彻底消除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1]。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经济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农村土地不集中、生产方式粗放、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农村大量的生产要素涌向城市这一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要素市场扭曲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数据,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但我国仍有5.5亿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市场仍然广阔。因此,发展好农村经济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经济现状

目前,我国之所以被称为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偏高,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经营规模不够,人均农业产值偏低。与美、日等农业强国相比较,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够高,农业产业不够精细,农村发展持续性不强。徐炎在《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对我国农村经济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2]。他认为我国农村农业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产业结构单一,以基础性农业为主,产出主要为初级农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低,二、三产业发展迟缓。2)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少人多,土地不集中不连片导致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传统化;二是农村劳动人口缺乏专业技能,劳动生产率不高。3)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农产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充分,县级的农产品集中交易中心尤为少见。4)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过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基本满足于自给自足,对外依赖程度不高;加之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导致的小规模经营,难以产生规模效应。由于农业生产的传统性,直接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外部资金以及农业人才拒之门外。5)农村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由于农业基础的建设、维护成本过高,我国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建设,一旦某些基础设施遭到损坏,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比如,我国农村的交通设施遭到破坏,其修复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在我国农村地区,越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道路破损就越严重。同时,交通道路的受限必然增加资源开采的难度[2]。另外,生产设施和力量也很薄弱,主要体现在抗洪防旱设施的维护和生产的人工劳作上面。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大量农田的荒芜,导致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抗洪防旱设施年久失修[3]。虽然近年来国家狠抓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但距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恢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上现状均表明,我国农业与现代化农业存在较大差距。

2 对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分析

长期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所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农业的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扭曲。本研究从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四个基本要素来分析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原因。

2.1 土地利用不合理

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对农村产生极大的虹吸效应,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并长期居留城市,造成大量的耕地和宅基地被闲置[3]。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尚未取得预期效果,大量闲置耕地未得到有效利用。土地利用的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耕地闲置;二是我国户均耕地达不到最佳土地经营规模面积。以目前全国户均25.98亩的土地经营总面积(包括池塘和林地)计算,根据倪国华、蔡昉教授在《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研究》得出的结论[4]:我国农户的拟合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在131~135亩之间,是目前我国农户户均土地经营总面积的5~6倍。从经济视角看,目前我国户均土地经营总面积无法使农户取得最佳的经济收益。

2.2 劳动力素质偏低

发展农村经济,人才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优先发展城市,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农村劳动力数量锐减。一方面,农村人才的流失致使我国农村人才素质整体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由于农业收益比偏低,目前我国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以老弱妇孺为主,农村党员干部大龄化,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人才更是奇缺。另一方面,当前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存在诸多困难,导致农村留不住人才,虽然国家鼓励广大青年返乡创业,扎根基层,但收效甚微。

2.3 农村发展资金匮乏

我国农村经济本就落后于城市经济,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之农村金融体制的落后,导致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没有资金就难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从而难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无从说起。

2.4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无害化农产品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往的农业技术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5]指出,我国农技推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技推广投资严重不足,农技经费增长缓慢,主要用于发放人员工资;2)农技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3)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4)农技推广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5)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制度没能与市场、技术同步。

3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造成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严重扭曲。重塑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置,是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市场、技术和管理六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找寻解决方法。

3.1 加快土地流转,适应规模经营

自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农村仍然有大量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由于土地流转政策效果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日趋明显。农业生产经营达不到最佳拟合优度,就实现不了农业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实现土地连片、农业集约化生产,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6]。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并不健全,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农民缺乏制度保障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首先就要解决农民土地经营权转让后的“出路”问题,确保农民群众流转出土地经营权后生活上有保证,让农民群众无后顾之忧。土地流转之后,如何让农民生活有保障,关键在于就业。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1)扶持本地产品、本地产业发展壮大,吸收更多当地农民就地就产就业一批;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组织输送外出就业一批;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自主创业走出一批;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农民进城就业一批。除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以外,让有能力、党组织凝聚力强的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集中土地资源,规模化生产,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3.2 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农业培训力度,提升农民自身能力,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农业比较效益普遍较低与农民自身能力不足,两者成为农村发展滞后的两个魔咒,也是我国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新旧两代农民工差异十分明显。老一代农民工熟悉农业生产,但自身能力不足,且已逐步迈入老龄化。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基本在城市就业,已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但同时对农业生产缺乏经验,更不愿返乡创业。面对当前农村发展人才不足的困境,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培训,重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7];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青年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扶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3 引进社会资本,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在脱贫攻坚时期,各级政府更多的是采用“输血”式扶贫来消除绝对贫困。要实现乡村振兴,依靠政府“输血”是不够的。如何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资金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吸收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当前,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投资受自然环境的约束,不确定性大;2)生产初级产品收益比不高,提升整体产品产业链的整体投资过高,资本回本时间过长;3)农业领域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4)利益联合机制不够完善,投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要实现乡村振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给予投资者贷款、政策方面的优惠,比如给予农业投资部分免息免税,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植;2)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对投资项目的农业基础设施要有规划地尽修快修,不让自然条件困扰农村发展;3)优化农村投资环境,探索企业与农户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投资者与农民双赢的局面。

3.4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农村市场服务信息

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时常出现,严重阻碍着农村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大部分农产品储存不便;2)交易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3)基于往年预期,为追求利润,盲目跟风生产。“卖难买贵”这一现象,既给消费者增加了生活压力,也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8],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严重不足。“卖难买贵”,其根源在于供需失衡,是市场信息不充分导致的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农业产值规模已达8万亿,随着我国农业产值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将有助于我国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加快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贯通农村,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农业信息带来的便利,确保农业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主的县级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促进农产品快速流通[9],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

3.5 加大农技下乡力度,增加农业技术含量

大力开展农技下乡活动,让更多更新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与美国、日本等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较多,但因我国农村发展的长期滞后,导致我国的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我国还处于传统的农业国阶段,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的支撑力度不强,这也是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而转化成果不足。据统计,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25%。2)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技站作为农业科技与农民中间的桥梁,不能“弃农”,而应“贴农”,做好农业技术的服务工作。3)农业科技人才匮乏[10]。农村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农业科技人才。其根本性原因在于经济上效益不足,人才实现不了自身价值。农业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其应用水平关乎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产品品质。

要解决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加大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加强对采购新型农业生产设备和运用新型农业技术的补贴,让更多新农业科技在全国农村普及开来;2)重建基层农业服务站,建立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3)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以适当提高农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应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积蓄力量。

3.6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从土地、科技、市场等方面着手。比如,拟合最优生产规模有益于降低平均成本,新型农业科技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畅通交易渠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4 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的对策

破除农村经济发展中面对的各种制约,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必须重塑农业生产要素市场,重置农村生产要素。

1)要从“地”上下功夫。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载体。通过政策改革,让经营者能达到拟合最佳经营规模。这是发展农村经济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同时,必须加快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各种方法保障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2)要在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过去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出主要为初级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根据农村发展状况,逐步调整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重置,扩大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的风险抵抗力,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3)要在“花好钱”与“引好源”上下功夫。既要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财政保障机制,将有限的资金花在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农村发展的短板上;又要想方设法地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吸引到农村建设上来。大力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坚持企业与农民共赢的发展战略,确保社会资本在农村能扎下根来。

4)要在“市场建设”上下功夫。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卖难买贵”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农产品市场信息,提高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减少农业投资波动幅度。同时,县级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单元,建设县级农产品集中交易中心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当地农产品的流通,加快农业发展。

5)要在“人”上下功夫。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新型农业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青年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扶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构建“培训+培育”的新型农民建设机制。

猜你喜欢

土地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