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24张树辉

绿色环保建材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力发展

张树辉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吃得饱”这个基本问题之上,而是对于生活当中的美好追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乡村经济占比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就我国目前对于乡村的发展力度来看,却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当提高对乡村资源的重视程度,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振兴发展乡村的产业,切切实实地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构想,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2 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发展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停滞状态,尽管一些地方政府积极采取了一些振兴乡村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阐述了我国人民需求的根本性问题就是乡村的振兴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离不开乡村地区的繁荣发展。

在我国,乡村的产业振兴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长期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复杂,应当基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在这里,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建设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将丰富的土地资源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振兴的基础,推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就是乡村文化,这就要求我国的乡村政府,要积极发扬与继承乡村的优化传统文化,并及时舍弃腐朽陈旧的不良文化。除此之外,还要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让乡村文化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

3 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1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乡村振兴失去劳动力保障

根据社会调研的可靠数据显示,最近五年时间内,我国乡村外出流向城市的务工人口持续激增,并且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小于45岁的青壮年劳动人口。由于乡村无法为青壮年劳动力提供更好的经济收益,保障家庭的基本开销,所以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内打工,这也造成了乡村中大范围存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尽管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但是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导致乡村产业的顺利开展都比较困难,想要进行乡村振兴更是痴人说梦。另外,由于乡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多,导致现存的乡村劳动力数量无法满足基本的生产需要,产业发展成本持续增高,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目前老龄化加剧已经成为乡村劳动力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直接导致了乡村产业振兴中坚力量的倒塌。最后,由于我国国土广袤,不同乡村之间本就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而这种乡村劳动力严重流失的现象更是加剧了这种发展差距,对于我国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产业来说十分不利[1]。

3.2 一味模仿不重视特色发展

通过上述内容中有关乡村劳动力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造成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就是乡村的产业收益不足,导致乡村发展出现“空心化”现象,老人和儿童成为了乡村的留守人群[2]。为此已经有很大一批地区乡村振兴开始着手于产业化发展建设,以求改变现有的贫困状况,而为了实现这种构想,这些乡村开始引进一些先进产业,类似于“大庄园”“新时代村庄”等产业化经营理念层出不穷,而由于一部分乡村的创新创造能力不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本地区的特色建设,而是一味地模仿,将这些产业化经营理念照搬照抄,比如一些乡村民宿、乡村酒店或者乡村商业步行街等荒唐现象。而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产业经营并不适合本地的发展需求,甚至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速度,一般来说,每个地区的都应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发展中实行特色乡村的建设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选择。

3.3 产业间的调配不合理

在乡村产业当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就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用地占比差距较大;第二,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整体布局严重不合理;第三,就是各大产业之间缺乏高效的联动配合,没有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这里拿高邮市的《“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示范先导区概念规划》为例。首先,就是二、三产业用地占比低的问题。该示范先导区内工业用地达到了近1090亩,占据了总用地面积的3%左右。其次,就是该先导区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的,具体表现为沿路分布,整体空间质量不高,观赏性不足。该先导区主要开放空间节点包括入口节点、龙虬镇区、郭庄、西角墩、张轩集镇和白马镇服务中心,且主要分布在澄营公路沿线。节点缺乏景观化打造,整体空间质量不高,水系、道路、建筑等都亟需整治与进一步改造。最后,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性不强,未形成融合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的种类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且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的规模较小、现代化程度不高,且以制造业、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生活服务为主,是围绕龙虬庄遗址进行的文化产业开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镇区,面积小且分布零散,服务设施水平低,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资源存在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

3.4 政策体系与治理能力不足

在乡村产业的政策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第二,就是对于乡村闲置资产没有进行合理的调配;第三,就是乡村环境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在高邮市“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当中,有关该基地建设的特征认知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土地流转问题。由于该基地建设的土地流转主要集中于龙虬镇区域,且蔬菜、稻米与水产养殖为主要应用途径,进而导致了土地承包的规模较小,农民的收益得不到显著提高、且风险较大收益较低的产业模式,严重限制了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难度进一步加大;第二,就是闲置资产的问题。据统计,该地区的闲置资产可达到70亩左右,且以办公建筑以及公用废弃建筑物为主,大多分布在三垛镇附近,呈现闲置用地零散、利用率不足的状态;第三,就是村居环境问题,尽管每年当地政府都会对试验区内的一些村庄进行整治活动,但是由于缺少规范化的领导、乡村的治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导致整治不到位、整治后缺少维护等问题层出不穷[4]。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振兴发展路径

4.1 健全建立人才保障体系

在目前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当中,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先进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而针对目前乡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的现状,进行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健全人才保障体系,为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对此,可以构建一个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为服务于乡村产业的人才提供一些经济保障,例如:可以设立一个乡村人才库,针对服务于乡村产业中复杂的人才类型,组织一个专项工作小组,专门进行乡村劳动力人才的信息采集工作,为乡村产业建立一个人才储备资源库[5]。从而让乡村产业的振兴具备一定的人才基础,实现产业振兴的第一步。

4.2 优化现有产业布局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在高邮市“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规划策略中,一个首要的策略就是针对产业布局进行的优化策略,在这里,提出了五条基本路径以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第一,就是要明确三大产业的结构,针对不同产业进行分区引导。第二,就是要明确更加适合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链模式。第三,就是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开发绿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齐驱并驾。第四,就是要通过“教产学研”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第五,就是要整合本地区的特色资源,构建一个电商网络购物平台,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发展乡村的互联网产业。另外,在规划策略中除了针对产业的优化,还提出了有关乡村产业的资源优化与配置,且主要方向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为主,提出了几条基本路径,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6]。

4.3 做好不同产业之间的调配工作

对此,首先就是要调整好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用地占比,使每一个产业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土地资源;其次就是要调整产业之间的整体布局,更好的挖掘乡村特色与风土民俗;最后,就是要加强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产业间的融合,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以沈阳市的案例:主题博物馆模式——中国工业博物馆遗产与保护,为例来分析。“东搬西建”是当时沈阳铁西区的主要发展战略,但是为了给后续的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做好铺垫,沈阳市对原有的工厂车间以及工业遗产进行了保留,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建造,设计了产业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充分展示了该地区的乡村特色以及风土民俗,对历史文化以及产业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从保留的原有产业遗址当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占地比例十分协调,并且通过产业间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产业联动,为当地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提供了一个特色发展方向。

4.4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此,在进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加强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给予乡村地区一定的政策支持,将政府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其次,地方政府还要增加对乡村产业的资金补助,针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一样的财政补贴政策,激励乡村人员积极参与到产业振兴当中来。针对于乡村特色的农副产品来说,这种财政补贴政策的效果更加显著,所以地方政府要主动为乡村地区的农副产品树立一个品牌形象,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量,使品牌效应能够服务于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最后,还要致力于提高乡村的治理能力,为乡村管理人员组织定期的治理培训工作,贯彻落实政府的每一项政策,实现乡村治理的科学化。

5 结束语

综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发展振兴乡村产业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与路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劳动力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变动论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