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2021-12-24姚紫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5期
关键词:染病晚疫病病菌

姚紫芳

(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黔东南 557200)

前言

马铃薯又名土豆,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有着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原产地为南美洲山区,目前我国为马铃薯产量最多、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种植在甘肃、内蒙古等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农民朋友增产创收。所以加强马铃薯的病害防治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马铃薯产量及质量问题,保证农民收入。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通过技术改良与提升抗病虫害性能,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决贫困问题。但是,技术改良需要结合实际的马铃薯种植环境,从种植到护理全程做好技术改良工作,以真正确保马铃薯质量与产量。另外,种植人员还要做好马铃薯病害防治工作,从种植技术改良到病害防治全面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1.马铃薯主要病害类型

当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四类: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具体分析如下。

1.1 早疫病特征

早疫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高发疾病。主要聚集在植株的叶片及根茎部位。发病时植株叶片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褐色斑块,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同心斑纹。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随着病毒入侵。在整体植株上将很快蔓延开,导致病变部位发生腐烂变质,最终马铃薯植株干枯死亡。需要特别提及的一点是,该病前期会长时间在马铃薯植株内蛰伏,隐蔽性较强,并且传播途径可借助风、雨从而进行大范围传播,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1.2 晚疫病特征

当马铃薯得了晚疫病。其叶片边缘会出现绿褐色的斑块,当空气当中湿度状态良好时,植株叶片背面则会出现明显霉变班,并且逐渐向其他部分蔓延。当空气中湿度不足,叶片上的霉变斑逐渐由白色转变为褐色,并且叶片组织呈现枯萎状态,如果感染部位为马铃薯块茎部位,该部位也会出现褐色的凹陷,随着病情的发展,根茎逐渐腐烂,直至整株死亡枯萎。同早疫病相同,此类病菌也会长时间蛰伏马铃薯植株体内,在来年马铃薯长势初发时也随之病发,也借助风雨等传播方式进行病菌扩散。

1.3 环腐病特征

环腐病对于马铃薯植株危害极大,在染病早期几乎无法察觉,因此无法引起种植人员的注意。但是一旦病发,植株便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打蔫以及叶片枯斑症状。马铃薯植株从顶端的叶片开始,边缘向上卷曲,叶片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枯萎而死。而叶片枯斑类则为整株叶片儿呈现干枯打卷状态。虽然叶片边缘叶脉部分还是绿色,但是叶肉里已呈现黄绿色。随之整体逐渐变黄,导致马铃薯死亡。

1.4 黑胫病特征

黑颈病主要侵蚀马铃薯根茎部位,从育苗时期成熟时期均为染病。若种薯染病,随即会呈现腐烂状态,难以发芽;幼苗时期染病,则整株矮小,叶片上卷,逐渐变黄、变黑,根部黑黄腐烂枯萎而死;若成型马铃薯染病,病变区域为黑褐色,由脐部开始向髓部以放射状扩散感染,当土壤中湿度情况良好时,马铃薯块开始腐烂发臭,已不可食用。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染病种薯传播,而良好的湿度以及温度环境有利于病发,使得成型薯块大范围腐烂。

2.马铃薯病害防治手段

针对上述马铃薯四种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2.1 早疫病防治手段

早疫病主要发病部位为马铃薯的叶片,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侵染马铃薯的块茎,会对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早疫病主要表现为圆形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会直接脱落。

植株做好疫病预防,选择波尔多液、四氯间苯二甲腈粉剂进行喷洒防治工作。发现已被感染此类疾病,应当及时清理患病的叶片甚至整株植物,做好处理工作可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处理工作完成后选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实行喷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增加其喷洒次数,并且相隔两次的喷洒时间应该保持在十天以上,直至控制病情方可停止用药。

2.2 晚疫病防治手段

晚疫病也马铃薯的常见病虫害之一,主要发病区域为叶片与块茎等部位,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导致扩散至全叶,最终植株会变黑,对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会造成极其不利影响。

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与早疫病大抵相同,使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实行喷洒工作,做好早期病情防治。另外,对于染病严重的植株应及时移除,避免其感染范围扩大,影响其他正常植株生长。移出后使用波尔多液、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全面消毒,喷洒持续两~三次,以消灭病菌。

2.3 环腐病防治手段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发生在冷凉地区,病原菌在土壤中不能长期存活,通常是在种块中存活,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切刀或者包装袋传染,也可以通过蚜虫等其他昆虫刺吸叶片汁液时传播。

从马铃薯开花阶段就要开始注意防治环腐病,注意观察马铃薯植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个别植株被感染及时进行清理移除,同时马铃薯幼苗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浸泡处理,另外选择88%的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在患病区域进行喷洒作业,两次喷洒时间间隔7~10天,特别注意在幼苗快速成长期内喷洒作业,做好新生叶染病的预防,以彻底抑制病毒细菌传播。

2.4 黑胫病防治手段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全球广 泛分布的植物疾病。马铃薯黑胫病最早于1879年发现于德国。之后世界各地相继发生。马铃薯黑胫病在中。我国马铃薯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发病率为2% ~ 5%。严重情况下可达40% ~50%。该植物疾病的特点为发病较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

注意选取无染病种薯或者强壮的幼苗进行种植,前期做好催芽和晒种工作,及时发现病薯,予以移除淘汰。在进行薯块种植时。用55%敌克松根据种薯量的0.1%进行搅拌播种,首先将55%敌克松与部分干土搅拌均匀,随后在加入种薯进行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即可播种;也可将55%的敌克松直接与干土搅拌均匀,撒子马铃薯种植沟内,种植期间发现病薯或者病苗,及时清理、尽早移除,也可采用55%敌克松稀释后进行灌根作业,以杀死病菌。以防其大范围传染健康薯。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以及质量,必须在种植过程中提前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在病害发生时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来减少病菌蔓延,最大程度杀死病菌。除此之外,应当根据当地土壤特性、气候环境,培育出品相更为优良的马铃薯植株。增强马铃薯抗病害能力。另外种植人员充分掌握土壤温度及湿度的把控。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生长土壤环境,促进其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染病晚疫病病菌
偶感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活着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爱 情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