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早酥’梨在辽宁鞍山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21-12-24李宁
李 宁
(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鞍山 114041)
南果梨为鞍山地区特产,素有“梨中之王”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近年来许多栽培者管理水平有限,在生产中重数量轻质量,为抢占市场部分梨农提早采收,导致南果梨优质果率降低,从而严重制约了南果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南果梨产业现状,改造低质果园,优化梨品种结构,调节果品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2014年引进‘红早酥’梨接穗,在盛果期南果梨树上用‘红早酥’梨高接换头。2017年树势基本恢复,产量较高。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材料
供试‘红早酥’梨接穗从河北引进,该品种为陕西渭南‘早酥’梨的红色芽变品种。
2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设在千山区唐家房镇宇昊生态红梨专业种植合作社(41°00′N,122°57′E),位于千山区唐家房镇网户屯村四家子组南山,面积2 000 m2,海拔77.3 m,年均气温11.4 ℃,年降水量724.9 mm,年日照时间3 178.1 h,无霜期182 d。果园土质黄粘土,pH值7.0,丘陵山坡,坡度25°,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9 g·kg-1,具备灌溉条件,地理和气候适宜梨树生长。
2014年在盛果期南果梨树上用‘红早酥’梨进行高接换头,株行距3 m×4 m,高接第3年667 m2产量1 800 kg,树势基本恢复。
3 栽培表现
3.1 物候期
在辽宁鞍山地区,‘红早酥’梨于4月上旬花芽萌动,4月下旬盛花,与花盖梨相比花期晚, 8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05天左右,10月下旬落叶。
3.2 生长结果习性
‘红早酥’梨树势强,枝条直立茁壮,单枝生长量大,枝条萌芽力强,短枝多发育好,高接换头2~3年结果,坐果率高,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性好。
3.3 果实经济性状
‘红早酥’梨嫩叶紫红色,花粉红色,枝条红褐色,幼果全红,高桩型,个大,呈卵圆或长圆形,果实表面光滑有棱状突起,表面光洁,有光泽,果点小。平均单果质量282 g,最大单果质量532 g,果皮薄,果肉莹白、质细,脆而爽口,石细胞含量少,汁多,味甜微酸,可溶性固形物14.5%,含糖量12.5%,果实耐贮藏。
3.4 适应性
‘红早酥’梨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涝、抗寒,适应性较强。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及时灌水,保水保墒
在果树需水关键期尽可能保障水分供应,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方式,也可采用果园生草、树盘覆草 、树干涂白等方法预防干旱,提高优质果率。
4.2 科学合理施肥
果实采收后,尽早对土壤进行深翻,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和微量元素为辅,因地因树选择正确的施肥方法及施肥量,为果树翌年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进入盛果期适当追肥,可结合根外追肥或叶面喷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求。667 m2花前追施氮肥25~40 kg,667 m2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30~40 kg。
4.3 疏花疏果
在辅助授粉后,严格疏花疏果,保证1个花序留1个果,不仅能提高果品质量,还能促进果树连续结果,避免产生“大小年”现象。疏果后,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杀菌剂,然后对果实套袋,可促进果实色泽鲜艳,减轻食心虫危害,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果实采收前15~20 d摘袋。
4.4 合理整形修剪
生产中以夏季修剪为主,冬季修剪为辅。夏季修剪以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生长为目的,冬剪量小,修剪后及时处理伤口,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菌侵染,具体修剪方式根据果园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高接3年重回缩,以更新老龄结果枝组。
4.5 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早春喷石硫合剂,利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用光盘、假人、高音喇叭、驱鸟剂等防止鸟啄;落叶后及时清扫果园,捡拾枯枝败叶,以清除病菌和虫卵,刮老树皮、翻树盘;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
5 小 结
引种发现,‘红早酥’梨果实外观美、口感好、早熟性强、丰产性好,综合品质上乘,可以在鞍山地区逐步推广应用,以填补南果梨上市前水果消费市场的空白,在辽宁鞍山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目前劣质老龄南果梨园可通过高接换头方式,结合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发展中早熟品种填补果品市场空白,以适应市场的发展。生产中注意肥水管理,避免高接树出现早衰现象。此外,‘红早酥’梨具有丰富的观赏性,“红叶、红花、红枝、红果”的四红特点也可作为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