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2021-12-24李新兰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水肥稻田栽培

李新兰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农林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216)

引言

水稻生产需要适宜的环境与足够的营养供应,水稻栽培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影响粮食产量的不良因素。为保证水稻生长的顺利,进而保证后期的高产量与高质量,必须通过水稻栽培技术在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提高粮食产量。本文将以广西某县水稻栽培中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为例,对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展开分析。

1.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1 机械化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传统的水稻栽培主要是通过人力来进行操作,虽然也会对一些简单的农具进行运用,不过总体上来说机械化水平低、一次性操作的范围小,水稻栽培效率低,影响水稻产量。再者,由于机械化水平低,所以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高,所以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土地存在比较长的闲置期,影响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水稻栽培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水稻栽培过程中应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越来越先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稻栽培的规模化,提升在了水稻栽培效率,尤其是近年来政策的支持下,农机普及率在不断上升,水稻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1.2 栽培技术适应性对水稻 产量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然环境对水稻栽培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说如果一个地区遭受高温、低温、台风、暴雨等侵袭,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不良环境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过削弱的程度则由技术的适应性决定,技术适应性强则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削弱自然环境对水稻栽培的不良影响,技术适应性差则意味着栽培技术只能削弱小部分自然环境对水稻栽培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适应性在不断提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1.3 栽培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肥管理是栽培管理技术的最主要内容,不同的品种以及水稻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水肥量与种类有所差别,因此如果水肥供应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产量下降,比如在实际水稻生产中,很多农户倾向于给水稻施加大量的氮肥,不仅没有取得更高的产量,反而导致营养过剩与环境污染。栽培管理技术集中体现在农户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需要对水肥进行管理的技术。

2.水稻栽培技术

2.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为保证水稻栽培的顺利性以及提升产量,首先要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稻田选择工作、翻耕工作以及选种工作。在进行稻田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土质肥沃、保水性好、土壤条件比较好的稻田。翻耕的过程中注意将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到30cm之间,翻耕完成后,开始挖沟渠。在选种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种,同时注意加强对知名品种的运用。以广西某县水稻栽培为例,在选种的过程中,选择的是野香优丝苗以及百香优125水稻这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都被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品种的品质,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以及抗倒伏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最终在实际种植中,667平方米的土地产量达到了700kg以上,说明做好稻田选择、选种等准备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

2.2 插秧开沟

为提高插秧效率,采用机械化插秧方式。插秧过程中,将垄沟行距设置为30cm左右的宽度,深度设置为3cm左右,合理安排插秧密度。同样 以广西某县为例,在插秧开沟的过程中,遵循“内三沟”与“外三沟”相结合的原则,将隔水深度设置为1m,导水管沟深度设置为1.2m,排水沟深度设置为1.5m,合理安排沟渠深度,并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养鸭养鱼,形成一个水稻生产与水产养殖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外三沟”是指在内三沟之外再开另一个系统的三沟,将纵向沟间隔设置为3m,深度设置为25cm,将两侧田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到3米的范围内

2.3 做好水肥管理

首先要做好晒田管理,保证每周都要晒一次田,每次晒田之后加入新水,三天后再次晒田。为保证抽穗顺利,必须为水稻提供足够的水分,为此在抽穗阶段,农户要时刻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控制好水分。为了给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必须做好施肥管理工作,保证施肥量与施肥种类。为防水泡田,可以追加尿素45 kg/hm2、磷酸二铵 150 kg/hm2、钾肥120 kg/hm2。分蘖阶段追加磷酸二铵120 kg/hm2。分蘖期间追加尿素75 kg/hm²。水稻生长期的施肥情况需要视水稻在生长期的长势而定,当水稻生长到7叶时,可以追加尿素15 kg/hm2。此外,在水稻生长的其他阶段也要注意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比如在分蘖期要注意采用浅灌的方式补充水分,之后要注意做好晒田工作,到了黄熟阶段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从而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水稻生长,如果在田间养鱼还要注意提前将鱼捞出。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水肥管理方式与水肥管理技术,虽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使用资金,但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在对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首先是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好水和肥料,然后再通过压力设备将水肥输出,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使用的是大型的滴灌设备,而不是传统简单的人工操作,滴灌设备被埋在稻田下,通过控制可直接将水肥按照一定的量传输给稻田,自动化水平比较高。这项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水肥管理的合理性,从而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升。不仅如此,通过对这种技术进行应用,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肥料与人力。调查显示,这项技术的应用,节约了百分之五十的肥料,同时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力。水肥管理技术的应用,同样对水稻高产起到重要双促进作用。

2.4 病虫害管理技术

病虫害是威胁水稻产量的一大重点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稻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当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技术这三大类。首先是物理技术,物理技术主要是农户对死虫进行清理以及选择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生物技术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的一项技术,首先是利用害虫天敌来对虫害进行消除,像赤眼蜂、七星瓢虫等都是水稻种植常见害虫的天敌。再者,农户还可以在稻田中养鱼养鸭,在消灭害虫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收入,一举两得。化学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与消除的技术。常见的病害防治农药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常见的虫害防治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棉铃虫NPV、苜蓿银纹夜蛾NPV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稻田病虫害,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污染,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3.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

3.1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主要是对水稻叶龄变化进行应用,结合不同品种水稻生长特性以及叶龄变化差异来对水稻种植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保证水稻种植的科学性,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稻田诊断技术来对水稻的健康生长情况进行判断,从而结合水稻的健康情况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3.2 水稻栽培三控技术

所谓的三控技术主要指的是控苗、控病以及控肥的联合技术,保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的品种是最适合的品种,最大限度上控制病害,同时保证科学施肥,做好三控工作,保证水稻产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壤资源越来越紧缺,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作物之一,必须加强对栽培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病虫害管理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机械化技术、选种育种技术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每一项栽培技术都与水稻产量息息相关,科学合理地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运用,能够有效促进水稻高产。

猜你喜欢

水肥稻田栽培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青岛水肥一体化让作物增产一成以上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