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研究
2021-12-24李栋
李 栋
(嘉峪关市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生态园林集多种效益于一体, 旨在为人们营造生态、优美、文明的园林环境。而植物配置作为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生态园林整体质量,所以应当基于生态学原理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生态园林的定义
就生态园林概念产生以及表述不能看出,生态园林包含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当具备较好的观赏性与艺术美,可以有效美化环境,营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二是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发挥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吸收作用,来对小气候有效调节,达到降尘、防风、减少噪音,转化与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三是科学配置植物,构建时间、空间、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 统一的原则
设计植物景观过程当中,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应当具有一定变化与差异,体现出多样性,但同时也要保持相似性,增加统一感,如此不仅生动活泼,同时又和谐统一。总之如果存在较大变化,就会导致整体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色彩过于繁杂还会导致人们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如果过分追求平铺直叙,缺少变化,也会给人一种单调呆板的感觉,所以在设计生态园林过程当中,应当在统一中求变化。
2.2 景观性原则
配置植物时,需要对不同植物具有的观赏效果与造景功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植物配置整体群落效果,结合人们观赏植物的要求以及融入美学原理科学合理的配置,而且也应当遇见植物营造群落季节景观与动态变化,确保植物生长周期过程中,都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增加植物群落的美感。
2.3 均衡的原则
在均衡性原则基础上,将不同质地与体量的植物科学合理的配置,让景观更加稳定,更具观赏性,倘若色彩过于浓烈,体型又比较大,配置的数量太多,植物种类枝叶过于繁忙,便会使人的内心滋生沉重的感觉。如果植物种类色彩过于素淡,体量较小,数量不足,质地柔细疏朗,便会给人带来一种轻盈的体验。所以应当充分结合周围环境,在植物配置时,运用自然均衡式,或者均衡规则式进行植物配置。
3.生态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3.1 有效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
红枫与红叶李是常见的观叶植物,其颜色为紫红色,而且叶色多变,槭树类进入秋季叶片变红,银杏树叶片变黄,都极具观赏性,有效组合观花植物,能够使观赏期有效延长,而且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在显要位置设置成主景,常绿树种也具有较好的观赏作用,特别是草坪与柳树淡绿色观赏效果良好,梧桐的浅绿色、香樟树的深绿色以及由松的暗绿色,这些植物由于存在较大的色度差,科学搭配能够增加观赏效果。
3.2 注意层次
在拼花艺术当中应当科学合理的搭配色彩,分层搭配。结合不同花色、叶色、高度的植物合理搭配,增加层次感与色彩丰富度。如配置高10m 的枫树、高5m 的桧柏以及高3m 的红叶李与1m 高的黄杨球,可以形成高低错落,层次感,增加观赏色彩,分层配置,使其观赏性大幅延长。
3.3 配置职务应当突出其季节性
配置植物过程当中避免发生雷同、造作或者单调的情况,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配置树种,形成不同季节观赏效果。如早春时节开花的植物迎春、丁香、连翘、桃花,晚春开花的棣棠、玫瑰等;紫葳与木槿在在初夏季节开花。三角枫、红枫、银杏是秋季主要的观叶树种,山里红、海棠是主要的观果树种。龙柏、桧柏、油松冬季翠绿。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搭配可以大幅提高观赏效果。
4.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科学配置植物
将不同植物具有的各种形态特征充分利用,借助花形花色、叶形叶色以及姿态和高低各种对比方式,增加艺术构思,将美的植物景观充分衬托出来,组合树丛过程中,要确保彼此协调,色彩或邢台具有较大差异的树种不宜在一起组合,通过体型大小、水平垂直与色彩明暗进行对比,色彩明暗进行对比配置植物比较合适。
5.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职务都是具有生命的,园林植物的不同生态与形态特征上也存在很大不同,配置植物过程当中必须要认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将因时制宜原则落到实处,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将其观赏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气候特点,对树种科学配置,尤其是一些技术和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更应当结合实际科学配置植物。其次,在配置植物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如红花继木、茶花、杜鹃这些适宜在酸性的土壤当中生长,Ph值在5.5~6.5 之间土壤条件更利于提升的。而夹竹桃、桃叶珊瑚、黄杨、枸杞,这些植物在碱性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特别是土壤Ph 值达到7.5~8.5 的土壤条件,生长较好。第三,在配置植物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考虑植物在阳光方面的需求强度,做出合理配置。
5.1 关于植物群落
不同的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的面积与规模,而且还应当具备一定层次,来将群落种类组成充分体现出来,对群落水平与垂直结构进行规范,确保群落能够稳定健康的发育与生长,组合群落并不是简单组合乔、灌、藤本、地被,应当在城市于自然界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当中,探寻更加适宜的植物组合,同时以此为前提于园林美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充分结合,构建适宜城市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
5.2 将“互惠共生”原理认真遵循,并对植物间的关系科学协调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二者之间会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协同发展。如核桃、兰科植物、桦木、云杉等常常共生菌根;有的植物品种分泌的物质利于另一植物品种的发育与生长,如黑接骨木能够促进云杉根的分布,白蜡和皂角搭配在一起,彼此之间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但也有的植物配置过程中,由于一种植物分泌的物质,也会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如苹果和白桦树、云杉不应当栽植在一起,具体配置植物过程当中应当全面考虑。
5.3 配置植物过程当中应当将地方特色凸显开来
由于城市规模发展不同,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自然条件与资源,历史人文,地域特征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城市绿化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设计城市园林设计城市园林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类型,并考虑当地的人文特色,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并对历史人文科学把握,增加地域文化具有特色,融入地方风格增强园林绿化品位。园林植物生长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城市土壤理化因素空气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应当首选乡土树种,种植乡土树种还能获得很好的生态效益,增加地方特色。
6.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分析
6.1 景观效益
植物配置的多层次性,使得绿量大幅增加,还能有效提升绿化透视性,构建自然优美的林冠线、林缘线,相比较零星点缀的植物,观赏效果更好。环境条件的不同,地理位置差异性这些都应当考虑其中,进而确保植物群落营造的多姿多彩,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优美的绿化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整体质量。
6.2 生态效益
加强城市绿化能够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借助园林植物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态效益,而绿量大小决定着生态效益的大小,而绿量又会受到园林当中配置植物总叶面积大小的影响。构建完善的植物群落,可以使植物的数量和层次单位面积进一步增加,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相比较单层树木发挥的生态系统作用更加突出。有效结合乔灌草构建完善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的草坪营造高出四倍以上的生态效益。稳定的植物群落,还能起到防风降尘,降低噪音的良好效果,吸收大量有害气体,这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6.3 经济效益
构建稳定而又完善的植物群落,能够将其自身维护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树叶转化成供给植物生长的营养原料,变废为宝还能减少养护工作投入,所以营建混交型的植物群落,可以将不同植物具有的生态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将各种植物具有的生态因子合理利用,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结论
综上所述,配置生态园林植物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结合生态学与美学知识内容科学配置,园林这门学科本身就属于交叉性的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在具体工作当中还应当结合具体实际,并与林业农业协同发展,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