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鸡痘病的表现与防治
2021-12-24郭亚慧
郭亚慧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固安 065000)
鸡痘是由痘病毒感染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体表无毛或者少毛皮肤处出现痘疹,上呼吸道、口腔、食道黏膜表面出现纤维素性坏死,表面形成假膜组织。在鸡养殖领域,鸡痘病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之后会造成整个批次的鸡被扑杀无害化处理,再加上目前该种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够通过疫苗免疫接受获得相应的抗体。
鸡痘病是一种广泛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在养殖群体中一旦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向整个群体扩散。对散养养殖户来说,由于土鸡在户外活动采食,当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之后,若发现不及时,病原随着土鸡的活动传播到各个区域,使得病情快速传播,危及整个养殖场。
很多散养土鸡养殖户存在不科学的引种行为,引种前不注重流行病学调查,甚至从市场上购买土鸡直接养殖,使外来疫病引入的风险大大提高,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控,一旦爆发流行鸡痘病,将会对地区的家禽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需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鸡痘病发生流行造成的严重危害,规范养殖行为,做好养殖管理,防范鸡痘病的发生流行。
一、病例探讨
2020 年5 月下旬,一个农村散养土鸡群中出现了一类传染性疾病,病情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引起了大量死亡。大多数患病鸡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流泪,同时眼角分泌出大量粘稠状渗出物,腹泻严重,采食量逐渐下降。
养殖户尝试使用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喉黄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均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死亡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达到死亡高峰期之后,病情逐渐趋于缓和,随后又出现死亡高峰期,如此循环往复。发病2 周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
该养殖户承包了一个山头,散养土鸡2000 只左右。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鸡和未发病鸡隔离养殖,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健康鸡群中频繁出现发病病例。
该养殖场没有实行整体的封闭养殖管理模式,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同时还存在违规引种行为,引进鸡群没有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无法确定引种鸡群是否携带致病原。
采集鸡群新鲜血液进行鸡禽流感、鸡痘、鸡新城疫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抗体检测,发现鸡痘抗体水平低于合格水平以下,平均水平低于35%,说明养殖场存在痘病毒感染,其他2 种病毒的抗体水平达标[2]。
确诊为痘病毒感染后,对该批次的土鸡进行了全面的无害化处理,并对整个山地进行了有效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帮助养殖户申请扑杀补贴,养殖场经济损失较大。
二、临床表现
对发病病例进行有效观察发现,发病初期大多数患病病例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眼睛紧闭,采食量逐渐下降,呆立在圈舍中不愿意走动。随后眼结膜出现发炎症状,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大量黏稠状、携带有大量纤维素性蛋白物的脓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粘连,不能够正常开张,眼睑周围组织严重肿胀。个别患病病例的眼结膜浑浊不清,有时会出现失明现象,影响正常采食与行走。
多数患病病例还会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张嘴呼吸,不断咳嗽、甩头,想要将喉咙中的内容物甩出。呼吸时从呼吸道中能够发出清澈的声音,夜间安静时能够听到咯咯声。将发病鸡的口腔打开后,发现喉头黏膜表面存在很多夹膜堵塞,将夹膜去除后发现喉头黏膜高度充血坏死。
在患病鸡的毛少区,尤其是鸡冠、肉髯、眼睛和鸡爪皮肤表面会出现数量不等、米粒到黄豆大小的痘疹,有的已经破溃,有的已经结痂。口腔出现脓疱时,先是呈现黄白色结节,随后逐渐变大,在表面形成一层黄白色的干酪样假膜。由于疼痛难忍,鸡群采食困难,身体逐渐消瘦。当伪膜堵塞整个呼吸道后,患病鸡窒息死亡[3]。
养殖场大多数患病病例表现为混合型,仅有个别病例表现为单一临床症状。
三、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病例进行解剖发现,大多数患病病例的口腔、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都存在很多黄白色的干酪样伪膜,恶臭难闻,不容易剥离。将患病病例粘连的眼睑打开后,发现眶下窦积累很多干酪样渗出物。由于腹泻较为严重,病死鸡的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出血,其他脏器器官没有出现异常变化。
四、紧急处理
鸡痘病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发生流行后需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兽医人员确定养殖场疫情后立即上报上级畜牧部门,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和政府部门在场的情况下对该养殖户的养殖场进行了有效的封锁隔离,划定了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加强受威胁区域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抗体水平达标的养殖场紧急免疫接种痘病毒灭活疫苗。
封锁隔离期间,做好发病养殖场整批次土鸡群的彻底扑杀与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对山地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消灭环境中的污染物,坚持每天上下午委派专人各进行1次全面消毒,连续消毒15天。
在整个地区开展全面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养殖户认识到重大疫病发生流行的危害性,严格落实管理机制。地区最后1 只染病鸡死亡或者无害化处理完毕,经过严格检疫检查,间隔一段时间才能解除封锁隔离。疫情处置中,进一步分析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严格落实重大传染性疾病防疫机制,确保不再出现重大疫情。
五、预防措施
散养土鸡养殖管理中,鸡群活动区域较为广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清理,容易造成鸡群和其他野禽、吸血昆虫和啮齿类动物频繁接触,这些动物是携带痘病毒的主要媒介,会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蔓延。另外,养殖户的不科学引种行为也是造成外来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应从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科学免疫接种等方面入手。当地防疫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广泛性宣传教育,使养殖户认识到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造成的危害,掌握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简单诊断方法和识别方法。当养殖场出现传染性疾病后,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疫病上报制度,不能够隐瞒,更不能随意处置病死动物和患病动物,防范疫情扩散蔓延。应立即上报当地兽医站,由技术人员对养殖场的病情进行诊断和防控,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早治疗,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规范养殖户的饲养管理行为,做到科学管理、科学引种,引种之前一定要将引种行为上报当地兽医站,确保引进群体获得产地检疫证明并进行科学运输后,才能够引入本地养殖场。到达后应单独隔离30天以上,经过检疫检验确保安全之后才能混合养殖。此外,还需重点执行畜牧兽医站制定的各种疫苗领域程序,加强抗体水平监测,掌握鸡群的健康情况。
六、结语
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播,吸血昆虫在该类病毒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切实防控鸡痘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土鸡群体当中的传播蔓延,养殖人员要不断学习养殖知识,革新传统养殖观念,切实提高鸡痘病的防控成效,避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