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2021-12-24屈春志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期
关键词:叶龄种植者氮肥

屈春志

(湖南省衡阳县农场服务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0)

我国作为水稻种植大国,在水稻消耗量极大的环境下农业研究人员应着重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将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作为研究目标,以满足人民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产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肆无忌惮的应用化学肥料,而是应在其中贯穿绿色环保的理念已从根本上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益。

1.水稻种植技术应用现状

第一是当下水稻的机械化形式的覆盖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地区并不重视水稻种植技术,依旧采取传统水稻种植方案,没有意识到机械化种植模式的重要效果,因此机械化水平提升极慢,相关技术的覆盖情况不容乐观。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当地政府对水稻事业不够重视,投资力度不足,任由其自由发展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次是农民们普遍沿用着传统种植思想,即使是有重复式劳作的种植环节,也对机械耕作较为排斥,坚持采取人工劳作的模式,这也是老一辈农民群体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最后是当下的农村耕地一般采取分散种植方式,其主要应用的承包方式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在这种制度的应用模式下,由于每个人的种植面积有限,若机械较大将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施展空间,继而影响了其应用优势的充分发挥。

第二是当前较为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导致出现水稻产量与质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稻田污染,这也是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水稻种植难题。导致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人们的不良行为活动,制造产品或为自身生活创造方便条件的同时,却没有保证处理产生污染物的及时性,长期堆积使得其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第三是缺乏政府的必要资源支持。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处于长期滞后状态,尤其是一些没有建设基本通行设施的区域无法保证政府对其给予救助的及时性。例如,若没有建设公路等设施,即使是为其提供了大型的种植机械,也无法保证其实际应用效果。

2.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2.1 建立科学的叶龄观察点

建立叶龄观察点后能够让水稻种植者们更为直观的观察到水稻的生长变化情况,以观察数据为依据使种植者们及时获得种植反馈。而对叶龄的观察也保证了种植者们了解水稻相关信息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即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病变也能够保证问题处理的及时性。

2.2 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虽然以往的水稻种植经验为后续的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发生变化与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技术的应用环节进行优化。技术的停滞不前是影响最终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作为种植者应对不同品种的水稻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以多次环境试验的方式用以找出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技术的应用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2.3 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从当前的叶龄种植技术的落实情况来看,部分水稻种植者并没有大规模的采用此技术,这样一来水稻产量受种植水平限制短时间内其将难以被提升。因此,应首先确保种植技术的应用合理性,保证农业水平提高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农业总产值的有效提升。因此,对于水稻种植行业来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为关键。

3.以种植地域情况为依据选择不同的种植方案

3.1 分析不同地域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华北、华中、西南高原、东北、华北以及西北是六大水稻种植区的种植位置,无论是其种植气候还是土壤质地均会影响到水稻产量,应以以往种植经验为基础,选择科学的符合区域环境特点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持续提升。因此在选择水稻种植技术时,应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从而确保技术实施多变性对水稻产量与质量的积极影响。

3.2 确保水稻种植方法的应用合理性

由于各个水稻种植区域的跨度较大,因此对于种植者来说,若是季度不同则挑选水稻种植种类时也应有所差异。而为确保水稻生长的合理性,作为种植者应挑选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种子类型,同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以提升水稻的种植效果。若是种植环境无法满足水稻的实际种植要求,反而会导致出现极大的种植损失。因此,并不是最好的种子就一定能够保证种子的种植效果,而是应挑选最为合适当地气候条件的种子类型。

3.3 强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区域兼容性

对于种植者来说,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水稻种子类型无疑是提升产量与质量的良好方式,但研究者们并不能安于现状,而是应努力探寻水稻种植技术在不同区域中的兼容效果,从而实现技术的不断优化,为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升其产量与质量而不断努力。若能够确保在不同区域内种植技术的兼容效果,则将会迎来水稻产量的大丰收。

4.水稻的日常护理

4.1 注意水稻生长环境的变化

对于水稻来说,影响其生长速度与最终产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环境温度,一旦接收到突变气候的预告信息,作为种植者就应提前预备好抵抗大风或是冰雹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准备,同时确保防护措施的应用及时性,将其给水稻苗床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需要随时关注稻田中的水分含量,在处于干旱条件下应确保水源的调动合理性,从而保证水稻时刻处于健康生长的有益环境。

4.2 注意水稻的生长情况

作为水稻种植者,应学会利用叶龄技术以获取到水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信息,若是观察到叶片稀疏且生长停滞不前,那么就意味着没有得到充分的养分,在没有获得足够营养的情况下其最终的产量也将极其不理想。为改变这种情况,种植者可以通过检测水稻秧苗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判断其缺失的养分,依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科学掌控施肥量与合理的施肥方法,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4.3 做好除虫工作

虫害同样是影响水稻质量与产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多数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的特性,因此若是无法保证害虫的清除及时性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水稻产业的整体效益。最为关键的是,应做好虫源的阻断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从根本上提高灭虫效率。而若是发现选择的农药灭虫效果不佳,则应及时更换药物。可以考虑应用多种类型的绿色环保型农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另外为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考虑采取适当增加水稻植株茎粗或缩短基部节间的方式,也可以联系水稻的实际种植条件,通过拉长中上部的节间手段缩减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并同时应用控制无效分蘖数量的技术措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4.4 做好控肥工作

控制所使用的肥料用料主要针对的是水稻氮肥。传统的水稻种植思想中,认为只要施加足量的氮肥就能够保证水稻的快速生长势头,甚至总结出氮肥用量越多水稻就能够获得更高种植产量的规律。但事实却是施加过量氮肥的情况下,水稻将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多次的无效分蘖,继而导致其成穗率降低,甚至增大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但若病虫害增加,又会增大农药的使用剂量,污染水稻甚至使得其中积累过多的毒素。水稻产量过低的实际情况,反而会影响合理应用氮肥的效果,无法突显肥料的应用优势。因此,需要对氮肥的用量进行控制,从最佳的肥料利用率角度出发,改变农民们的错误肥料应用观念,让其能够以水稻的实际生长特点为基础选择应用合适的氮肥剂量。可以联合科学的控苗技术,在将无效分蘖处理掉后适当增加氮肥的施加比例,以获得更好的水稻生长效果。

4.5 做好控苗工作

无效分蘖是常见的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现象,这些分蘖的出现不仅会逐渐消耗掉水稻养分,还会导致水稻出现集体恶化,继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水稻倒伏,影响最终的水稻产量。而对水稻的控苗技术进行优化,简单来说就是制定有效的分蘖过程,以优生优育作为种植水稻的基本原则,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升目标。当前针对水稻进行的一系列优生优育工作主要为处理无效分蘖,通过将无效分蘖数量降低的方式,能够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水稻倒伏或严重病虫害的现象,也能够起到提升肥料利用率的技术应用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水稻技术的研究者,应结合水稻种植实例与以往的种植经验,不断开展与水稻种植技术有关的创新科研活动,以促进水稻产量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叶龄种植者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