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在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4罗君英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病虫植保

罗君英

(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滑县 456400)

1.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病虫草害因生产水平的提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性的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越来越重,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抗药性增加;同时新的病虫草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草害演变为主要病虫草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例如随着多年连续秸秆还田、小麦品种抗病性弱、偏施氮肥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同时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也随着联合收割机快速蔓延,缺乏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品种,给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1.2 绿色防控意识不强

目前,我县仍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分散经营,生产规模较小,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上广大农民仍存在“见虫打药、别人打我就打、农药经销商让打我就打”等现象,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意识淡薄;由于大多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对病虫草害发生防治规律掌握不清,对病虫害防治大多存在应急防治现象,且依赖化学农药防治意识严重,很少农户会采取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等措施,即使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用药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用药时间不统一等问题,费工费时费药又造成污染,防治效果亦不理想。

1.3 病虫草害抗药性不断增强

长期坚持使用一种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就会降低防治效果或没有效果,这就是病虫草害对农药产生了耐药性或抗药性。如麦田除草剂苯磺隆连续使用20 多年来,亩有效成分用量已增加2 ~3 倍,且防除效果差;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夜蛾科害虫,经连续几年使用,已由最初的亩用制剂量5ml 上升到10ml ~20ml。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不但会增加病虫草害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而且会增加防治成本。

1.4 施药技术落后

目前,由于大型高效植保机械价格高,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较少,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还很小,施药机械仍以电动人工喷雾器为主;因电动人工喷雾器施药效率低、防治效果差、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增加,最明显的是在防治麦蚜时,使用电动人工喷雾器喷药由于喷出的雾滴大,穿透能力弱,植株下部的蚜虫没有控制住,几天后麦蚜又繁殖蔓延,农户又喷药防治,如此反复施药,致使防治病虫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实行严格轮作制度,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保护利用天敌,优先选用植物源、生物源等药剂防治病虫草害。

3.采取的对策

3.1 学好用好条例,提升防治水平

2020 年3 月26 日李克强总理正式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 年5 月1 日起施行。《条例》对病虫害防治中的防治原则、政府部门组织领导、监测与防治工作环节、经费保障、植保机构队伍建设、规范专业化服务以及防治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了合理决策、精准施策、联防联控、科学防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链条制度,为提升病虫害治理能力和防治水平提供了法制依据。

3.2 抓好病虫监测,提高预警能力

随着植保工程的实施,各地均安装了先进的病虫监测仪器设备,利用农作物病虫监测物联网,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同时加强与广电、通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体,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高病虫草害发生防治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覆盖面,以增强病虫草害的适时有效控制能力。

3.3 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提高应急防治能力

各地应加大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加快对当前低效落后植保机械的更新步伐,尽快形成地面+空中的立体防治模式;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资金的投入和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补贴力度,培育一批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诚信度高的专业防治队伍,提高对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

3.4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一是大力开展种子处理和拌种。近年来,经试验示范,小麦、玉米在播种前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特别是小麦玉米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新烟碱类药剂拌种,能推迟蚜虫发生时期,减轻发生程度;玉米用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混合拌种,能控制玉米苗期灰飞虱、蓟马、二点委夜蛾等害虫,确保幼苗健壮生长发育。常年滑县小麦包衣或拌种面积11.3 万hm2,玉米二次拌种面积4 万hm2。搞好种子处理,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也减轻了病虫发生程度,对减轻农药面源污染意义重大。

二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和生物农药。滑县近年来借助项目实施,通过政府采购氯虫苯甲酰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低毒高效新型农药,建立示范区示范引导,使用低毒高效新型农药已深入广大农民心中,高效低毒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得到广泛应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等高效杀菌剂也得以普遍使用,同时大力推广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药剂,不但保障了夏秋粮丰产丰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3.5 强化培训指导,提高农民安全用药

在农业生产中,及时组织农技人员广泛开展了农作物病虫防治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群的防病治虫的减灾意识。同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百人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科技扶贫”等活动的实施,及时对农民群众进行集中或巡回培训,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专家服务团及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并发放技术明白纸,使科学用药技术得以广泛地应用。

3.6 强化农药管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一是加强岗前培训,规范经营行为。为了切实规范农药经营市场,凡从事农药经营的单位必须经农药管理部门进行经营资格审查,对审查合格的要进行岗前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经营农药。通过岗前培训农药管理条例、植保知识,使其能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正确诊断,对症开方买药,以科学的防治方法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用药。

二是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对每个农药经营网点要求公开张贴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农药进、销台账,建立质量安全承诺、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和农资购买索证索票制度;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药等主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诚信档案系统,实行“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和配供配送,建立放心农资核心示范门店;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杜绝高毒禁用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3.7 建立试验示范,树立减药控害样板

多年来滑县通过建立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绿色防治示范区等,农药减量增效提质效果明显,示范区一季作物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左右。同时,每年还设立新农药、新剂型试验,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植保技术成果,使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新技术推广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病虫植保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