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罗田村旅游扶贫产业案例分析
2021-12-24吴新标
吴新标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1100)
引言
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产业具有是支柱性作用;而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扶贫产业的发展是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成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人民群众收益,但最难的还是在于稳定、持续,要形成扶贫产业链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机制来保障贫困户群体持续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坚持通过发展产业来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强筋骨”,并最终形成了一批批成功的、可借鉴的、可参照的实践经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在深挖乡村地区独有的自然文化资源时,也向外界显示了其独具特色的价值所在,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乡村地区资源的相互融合,将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贫困户群体的帮扶和管理,又将实现这一群体的持续而又稳定地增加收入,最终形成一种“真扶贫、扶真贫”的模式。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便是通过这一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并借助自身优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当地贫困村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典型方式。
1.罗田村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案例分析
罗田村是江西省安义县千年古村群古村落之一,村内存在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展前,这些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日渐破败腐朽,当地村民也大都在家务农,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整个村庄十分贫困,被纳入省级“贫困村”。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罗田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等,已于2018 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9 年该村贫困户更是较上一年度增收8000 元,并全部做到稳定脱贫。自2016 年起,安义县委、县政府实施古村深度开发战略,将罗田村古村进行深度开发,并与脱贫攻坚相互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以古村特色作为旅游开发主题助力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基于古村原有的资源特色,大力开展“五变”行动,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多产业结构,打造古村莲蓬和花果园两个旅游采摘基地,在丰富当地古村旅游业态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的同时,也促进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
1.1 闲置田地变宝地
罗田村村内部分的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无法进行农业生产,造成一部分土地资源闲置。旅游项目开展以来,一方面古村开发公司开展的旅游项目对土地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却存在村内的贫困户群体所属土地在闲置。罗田村便从中相互协调,使得旅游开发公司与贫困户合作,向贫困户无法耕种的闲置土地以500 元/亩/年进行承包租赁,由此贫困户将每年获得稳定的500-1000 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来源。
1.2 旧宅变金屋
古村内村民拥有大量的古建筑房屋,但因年久失修缺乏专业维护,现村古房屋建筑正日渐破损,而该村村民处于成本和收益考虑,对古建筑的维修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罗田村便从中协调,促成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将旧房和闲置房出租给古村旅游公司修建民宿,获得一定租金收益。如贫困户将自家的闲置老宅出租,每年可获得超过1000 元的租金收入。此外,根据双方协议,旅游开发公司将当地景区每年的门票收益的9%作为分红,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罗田村当地村民,因此,随着该村的民宿产业不断蓬勃发展,该村作为古村旅游地的知名度将大幅提升,所带来的门票收益也势必逐年增长,当地的村民势必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通过这一方式,罗田村古建筑群落得以维护,该村村民以及贫困户也得到了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1.3 景区变学园
凭借着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艺术和美丽的山水风光,罗田村由此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江西省首批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其研学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2019 年秋,南昌市研学课程专题研讨会在罗田村古村召开,并根据会议内容公布了全国第一套以赣文化为主题的集研学一体的课程化旅行教材《安义古村群研学旅行》,极大地推动了古村落研学旅行深入发展。在南昌市教育局的规划安排下,20 多所中小学共计24000余名同学分时间段、分批次地在古村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仅2019 年便为旅游公司增收近百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古村旅游发展,而旅游公司的发展也势必进一步为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增添新的助力。
1.4 荒地变果园
在当地政府、罗田村和古村旅游公司三方的协作下,罗田村打造出了花果园和莲蓬两大“旅游+采摘”基地。其中,花果园采摘基地占地面积达到126 亩,资金总投入达260 万元,2019 年采摘基地的葡萄、桑葚等水果产值销售总额超过60 万元;莲蓬采摘基地占地为83 亩,2019年销售产值38 万元。村内贫困户依托两家采摘基地,可实现10000 元/年的收入增长。蔬果采摘产业和旅游业二者互相促进,旅游产业项目开发深入,游客量持续增多,观光、采摘、购买当地蔬果成为采摘基地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罗田村当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切实保障。
1.5 农民变职员
罗田村现有的花果园和莲蓬两大基地除了为当地农民提供分红收益时,在吸纳就业时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作为固定员工,并以150 元/人/天的工资标准予以结算工资。而在农忙时,就地雇佣当地贫困户以灵活计件的散工形式计算薪资,当地农民由此收益。另外,旅游项目开发的持续升温,也为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适合贫困户的岗位,当地农民由此也能获得稳定的劳动收入。当地自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旅游产业和当地的扶贫脱贫工作便都获得了极大的助力,村里面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古建筑群落得以长久维护,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村内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在此基础上,罗田村也将更进一步地把旅游扶贫产业作为当地持续稳定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以旅游开发促发展也将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2.罗田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面临的困境
在当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乡村旅游产业都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模式。尽管目前来看罗田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良好,但仍然受到众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无法获得深入发展,尤其是在资金、人才等层面存在着一定地困境,致使罗田村这一乡村旅游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不如预期。
2.1 资金投入来源单一,社会参与主体不足
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的落地实施,需要对乡村地区的现有基础设施按照规划进行全面地改造、完善和更新,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较为偏远,因此对乡村地区进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将使得对建设的资金的需求量较大。罗田村地势东高西低,东有灌边水库,南有业主岭,东北即为西山梅岭,三面环山的地理地势导致当地农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受阻,当地村民也大多处于贫困状态,也因为其地势的复杂,致使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来看,罗田村关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十分单一,政府财政投入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导致罗田村对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项目的扶持力度相对不足,未能及时开展。
2.2 “空心化”问题严峻,扶持政策落实受阻
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的发展以及多项具体工作的落地实施最终都要依靠当地村民的参与,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较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往往选择沿海城市务工,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巨大,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口群体以儿童、老年人为主体,空心化现象严峻。罗田村同样面临着这一困境,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此一来,罗田村很多规划预期都很好的开发项目正是由于大量缺乏年轻的劳动力以至于无法顺利进行开展,即便能开展,其实施效果也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造成当地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另外,国家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也因此受到影响。由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以及当地人口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居住群体,国家层面的很多旅游扶贫产业的扶持政策、文件等内容当地村民无法得到理解和贯彻落实,致使很多国家扶持政策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即使扶持政策得以落实,也由于当地老年人群体居多,在执行的过程老年村民精力有限,难以充分的发挥扶持政策的效用。
2.3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完整产业链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最终仍然需要依靠当地村民发扬自身的主动性创造其他营收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从而最终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罗田村具有多种丰富产业价值的民俗特色产品,近年来由于重点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再加上受到长期落后思维的禁锢,从而忽视了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简单的以发展旅游观光性质的乡村旅游产业以及附属的采摘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缺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另外,贫困人口对乡村旅游这一发展模式的认识不足,在实际项目的运行和拓展过程中的缺乏参与主体意识(王庆生,2019),致使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很多前景良好的开发项目运营起来效果折扣。
2.4 人才缺乏,旅游开发缺乏创新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要想获得巨大时效,重点要在发展模式上有新意,以创新来凸显当地地域特色,坚决不能走同质化的道路,因此对项目运行所需人才、相关附属产业产品的要求较高。但在目前罗田村的发展模式下,当地旅游模式缺少创新性人才,导致罗田村乡村旅游项目仍然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更深层次的产业挖掘明显不足,且与其他地区的旅游模式同质化严重,因此而使得罗田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明显缺乏。创新型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加剧该村旅游模式同质化现象,未来的发展缺乏特色,前景堪忧。
3.罗田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构建投资来源多元化体制
首先要加强财政资金作为引导作用,引导社会投资进入罗田村古村旅游开发项目中去,从而建立起融合多元社会和民间资本的融资体系。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是一个体系庞大,长时期且较为复杂的工程,其是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在于是否能符合市场,最终以实现盈利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基于此,罗田村古村旅游项目必须以市场规律为准绳进行实施开展,当地政府也应清楚自身定位不过多应用行政手段对其干涉并做好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剩下的交由市场化主体来运行。另外,要结合省级文件和政策规定,聚合个人投资、社会组织投资以及企业投资力量,构建起多元主体的投资体系,并进一步做好各主体之间责任的界定,使得每一主体都能在罗田村古村旅游开发项目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当地旅游开发项目提供稳健的资金来源的同时也能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3.2 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整合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要取得实效,在注重发展旅游项目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的带动作用,带动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共同推进,最终实现当地资源与产业的高效整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因此,罗田村在发展古村旅游这一项目的同时,要积极参考外地成功经验,考虑在当地将餐饮、体育、服务、教育、农业等多种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多渠道多方位推动罗田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3.3 加强培训,增强参与意识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的规划、落地以及后期的稳定持续运行,都要依靠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当地具某方面的有特长技能的年轻劳动力作为主体参与,才能如期发挥项目开发的最大优势。然而目前罗田村需要面对的现状是,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人群在思想观念层面的滞后,无法清楚的意识到当地古村旅游项目对于罗田村当地经济发展所能带来的根本性转变,宁可前往沿海发达身份务工也不肯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工作。基于此,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今后的工作,一方面要对这一部分贫困人口开展培训,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入手,让他们逐渐适应现代生活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还前往要赴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推介,通过优惠性、鼓励性政策的出台,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主动返乡,转变就业意识和观念,积极投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李伟南,2020)。
3.4 吸引创新型人才,开发创意旅游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撑。因此,罗田村古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的工作开展中,当地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些列人才引进的制度和政策,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为罗田村古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地就业,并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优势。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安义县籍贯的大学生或运营人才、技术人才等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在他们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实现其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此外,罗田村也要借助各方面的人才智力优势,依据古村特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古村旅游项目和特色,促进当地古村旅游项目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传统民风民俗等多层面因素实现深入融合,以此提升罗田村古村旅游扶贫产业及其附属产业项目的趣味性和创意性、体验性,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具当地赣文化特色的优势,并逐渐形成全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此便能借助文化品牌,以最大限度实现旅游资源与罗田村其他资源的交融吸引游客,从而对东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群增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