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
2021-12-24黄蓉生石海君
文_黄蓉生 石海君
(作者分别系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胡秀荣)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社会生产生活、引发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信息革命,区别于传统的信息活动,今天信息的生产、存储、获取、传播和利用等皆可借助网络技术来完成。“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受社会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青年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其价值观念必然受到网络信息环境的影响,这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7月13日)这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网络信息成为影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因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21.0%,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青年作为网络使用的生力军,思想活跃,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强,其价值观极易受网络信息影响,网络信息已然成为影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因素。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为青年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形成价值认知、进行价值判断、开展价值实践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延伸了更为崭新的实践途径。
延展青年信息获取能力。以网络技术为媒介支撑的网络信息,相比以纸质等有形媒介为载体的信息,其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于信息传递和获取突破了时空条件的局限。借助网络,青年足不出户即可进行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在实现与世界关联的同时,也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物不在的信息场域,可以即时、直接地获取所有事物的信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青年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认知的能力得到极大延展和提升。尤其是在“万物互联”技术的支持下,青年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获取世界万物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其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提高青年信息整合能力。网络信息环境下,数以亿计的各种信息彼此并不是孤立、缺乏关联的,而是借助网络技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帮助支持下,以高度关联的状态系统地、具象地、立体地呈现在青年面前。随着网络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日益提高和成熟,青年不仅可以在网络中获取他们想要知道、了解的信息,而且借助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信息整合,在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而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
发展青年信息利用能力。借助网络技术,青年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样得到了极大发展。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活动,使青年“在感官感觉与网络、计算机的深度交互中,充分激活构想美好世界的潜力”(邱吉、杨秀婷:“网络新技术对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而且这种在虚拟实践中激发的想象能力相比现实的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再如,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智慧学习平台,具有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特点,很好激发了青年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知识探究与建构的能力;等等。显见,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青年改造世界,开展价值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发展。
二、科学认识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网络空间成为青年活动的主要场域,网络信息成为青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信息源。为此,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既要抓住网络信息为青年形成价值认识、进行价值判断、开展价值实践创造的有利条件,更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认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青年价值观本体面临的现实影响与挑战,找准青年价值观教育塑造面临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切实增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塑造的针对性、有效性。
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导致青年价值选择多元化。网络作为文化信息传播、获取的载体,打破了文化流动的地域、时空、民族等种种限制,为文化传播、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使得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交融更加深入、交锋更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将同时呈现在青年面前,不仅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和主流价值观产生冲击,而且会使青年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多样化的特点。由于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树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是非判断、真伪辨别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当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时,往往难以抉择而陷入困惑产生价值迷茫,甚至会缺乏判断而选择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人生走向歧途。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导致青年价值取向功利化。网络信息环境下,青年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来获取、整合、利用各种信息。在这种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青年标新立异、崇尚个性、完善自我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有助于增强青年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创新创造的能力,但也容易使他们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的心态,逐步形成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现代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形式,将技术与资本合二为一”(王治东、曹思:“资本逻辑视阈下的技术与正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使得网络信息在资本逻辑下追求利益至上,带有逐利性的特征,当青年“消费”网络信息时,也极易形成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导致价值取向功利化。
网络信息的依赖性导致青年价值实践虚无化。网络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物不在使虚拟世界成为青年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活动场域,当在现实世界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希望并且已经习惯寻求网络信息给予帮助。长此以往,青年就会形成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并且随着虚拟世界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加强。当虚拟世界因依赖变得愈加充实,现实世界就会变得愈加虚无,青年在现实世界的价值实践也会因此变得弱化甚至虚无化。这种“虚无化”致使青年一味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而忽略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对自我角色认知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放松自我道德约束,在网络世界肆无忌惮,破坏网络秩序,在现实世界缺乏道德实践,形成不健全的道德人格。
三、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基于网络信息环境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要在网络信息阵地、内容、队伍、监管等方面切实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育人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信息环境。
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环境下,网络空间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相互较量的新阵地,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新大陆,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在网络空间必须有一席之地。“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要主动占领网络信息前沿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和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特点、信息技术下青年思想行为变化特点等,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借助QQ、微博、微信、贴吧等青年常用的信息平台,通过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讲好中国故事、设置引领议题、回应攻击质疑等,主动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融合,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和要求,广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微课等新形式,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软件等新工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粉丝”“饭圈”文化频频伴随负面新闻出现在网络热搜,严重侵蚀青年的价值观念,一些狂热、失智粉丝甚至出现“为偶像劫狱”等极端言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4页)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则。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要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引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创造出积极健康、合乎主流价值思想的网络文化产品,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引领网络议题设置,围绕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设置彰显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与显著特征的价值议题,增进青年对主流价值的认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道德建设,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底线意识、责任意识的树立和提升;引领网络道德榜样示范,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活动,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文明环境。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育人能力。网络信息环境下,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这支队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和素养,能够科学地应对和解答网络信息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答思想理论困惑,更要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把握青年的网络思想行为特点,增强工作科学性。为此,要培养、建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升他们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育人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发展,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工作方法,适应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谋求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要强化学习提升,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提升网络信息搜集、分析、判断和处理等能力。主管部门要提供加强队伍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的条件保障,在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信息环境。近段时间,针对“粉丝”“饭圈”文化引发的网络思想舆论乱象,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开展“清朗”“净网”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在清理负面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解散不良话题、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小程序、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教育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同样离不开国家、社会层面加强网络信息监督管理,为青年正确价值观塑造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加强网络信息监管立法、执法,尤其是“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光明日报》2014年2月28日),维护健康网络秩序;要深入开展网络专项治理,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网络虚假信息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要建立网络失范惩戒机制,在加强监督网络主体失德失范行为的同时,更要健全行为主体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惩戒,形成惩恶扬善的良好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