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
2021-12-24段入玺
段入玺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各个阶段教师都积极投入到课程教学优化和高效课堂构建的工作中。其中“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高中美术教师群体中广泛讨论,即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绘画技能之余,还应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基于此,教师需积极探寻在鉴赏教学中落实素养培育的合适契机和实施路径,并结合美术特点优势、学生个性特征来优化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以及健全评价机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限制和壁垒,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术鉴赏;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在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响应改革方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培育学生整体素质纳入重要教学任务中。鉴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素养培育思想,在教授学生基础之前和实践技能之余,还应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认知视野和人文底蕴。与此同时,教师应摆脱固式思维限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落实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家长和学生能够正确认知美术鉴赏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由于深受内外因素的限制和束缚,高中美术教师在鉴赏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无形中影响了鉴赏教学质量提升。鉴于此,本文以笔者实践经历为切入点,在简要阐述美术鉴赏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剖析现阶段美术鉴赏教学所存问题,并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出有效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正式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与先借助图书馆文献查询和互联网资讯搜集来筛选丰富且优质的美术鉴赏素材,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部分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国内外不同美术种类的经典作品,使其对不同的创作风格与绘画技巧有个初步了解,与此同时还能够认识雕塑和工艺等艺术。或者教师还可以引进信息技术来通过视频动画和文字图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营造氛围和创设情景在引导学生沉浸到适当情境中,感知美术魅力。同时,学生能够在鉴赏过程中满足精神诉求,丰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准以及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基,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所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观意识
基于内外各种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课程存有认知偏见和思想偏颇,比起鉴赏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比例,容易忽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往往是以敷衍的态度完成美术课程学习,严重缺乏主观意识,因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都有负面影响。伴随新课改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美术教师逐渐意识到培育学生美术素养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但是很多教师仍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变的沉闷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内需与动力。此外,很多教师并未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一味地照搬教材,不注重与学生间的学术交流和情感互动,从而很难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美术鉴赏教学的学习兴致。基于以上形势,教师应探寻和解锁各种先进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举止,培育他们思维观念,最终提升他们人文素养,能够在作品鉴赏中感知美术魅力,了解背后内涵。
(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感染下,很多高中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偏向于理论教学,学生也多是机械式记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适用于其他文化课程,但是却不适用极具特性的美术学科,从而无法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但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女孩学生在鉴赏中的实践应用,使得学生整体实践能力不足。如今,在鉴赏实践教学部分,为满足新课改提出的各项准则要求,教师需要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等等,从而为学生创设浓厚的美术学习环境,感知美术作品的灵感与意境,从而深化学生对其认知和感受,从而能够将学习的理论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对策
(一)教授美术基础知识
一般而言,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審美能力,教师与着手培育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在正式开展鉴赏教学之前,应对作品的名称解读、年代分析以及作者生平进行初步了解,从而能够在具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作品绘画技能、经验诀窍。换言之,学生越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深度解读作品,有些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但是在教师讲解中,学生会对晦涩难懂且极具抽象的知识概念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基于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与优化,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作品鉴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和认知思维来表达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感受作品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积淀,从而切实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以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学习国画为例,教师需要在正式讲解之前,围绕国画概念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使得学生感知中国画的文化气韵和技艺追求。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为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这样,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和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还可以彰显极具东方魅力的艺术品位和哲学思想,以此来拓展学生美术认知视野和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般而言,美术鉴赏无须过于专业的技巧和技能,但是于学生而言,需要善于发现美、感知美以及表达美。而审美判断能力的具备则需要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为只有具有审美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沉浸其中,深度剖析和全面鉴赏作品,使得自己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鉴于此,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来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致品读,制作ppt课件,剪辑视频动画。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独立和自主地表达思想认知,使得学生在表达讨论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作品鉴赏判断能力,并成功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在新课改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果断摒弃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手法,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展现。其中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情感互通,在此过程中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见得到有效表达,完善他们的审美观念。
(三)感知创作思考路径
教师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吸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和学习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并在剖析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走近作者情感深处,与作者达成情感共识。其中需要关注的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来深入了解作品在对绘画技巧进行综合点评的同时,还应抓住作品的灵魂和内心。学生需要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创作环境,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来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变化。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之前,需要一步步领导学生完成所需的准备工作,比如鼓励学生浏览网页和网站挖掘与作者相关的时代环境和创作背景,以此为基础来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沉浸在特定的时代情境下,感知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态,从而经历作者进行一样的思考。一般来讲,艺术创作多是来自源于生活,依据这一创作优势和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艺术观念,鉴赏艺术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需使用学生兴趣所在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抬头率,吸引学生参与到艺术评价赏析的探究中,久而久之,提升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为切实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纠正之前的认知偏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与优化,旨在改变限制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教学现状。为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需进行回顾与反思,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搭建美术创作平台,旨在彰显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位置。教师还需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搜集和筛选各种美术学习素材,借助那些有效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性格特征、认知层次、兴趣所在以及基础水平,从而在尊重学生个性和想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流派之间的讨论与思辨,使得他们能够在合作探究中完善美术鉴赏,其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剖析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并顺利突破自身的学习瓶颈。
(五)鉴赏形式信息化
教师应大胆引进各种先进技术与观念,依托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美术鉴赏情境,还原作者在创作时的特定情境与独特故事,从而吸引学生沉浸其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鉴赏学习的内需和动力。我国经历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空前发展,涌现出各种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辅助教师搜集、整合并利用网络数据与讯息,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与世界取得互联、互通。总体来讲,教师借助视频动画和文字图片来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和直观地感知美术作品。与此同时,也拓展了师生交流渠道,实现了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比如远程教学、翻转课堂、慕课、云课堂等教学方式切实提升了课堂互动性和先进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高中美术教师与摆脱当下的教学困境,改善当前现状。鉴于此,教师需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但是艺术素养的培育不在于一朝一夕,需要师生的协同努力。教师还应向学生普及核心素养对后续发展的影响作用,并通過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为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者提供有效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祁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与实施建议[D].新疆艺术学院,2020.
[2]崔佳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074):155-156.
[3]李洁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