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体系视角的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初探
2021-12-24夏升红李卫明
夏升红 李卫明
摘要: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使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中,课程实施是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主要著力点。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以课程建设为依托,逐步开展生活、学业、生涯和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的学生发展指导,建立覆盖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业精进提升、生涯规划与发展等全方位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覆盖、校内外多方合作参与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课程实施是学校对学生发展进行指导的着力点。因此,开发适合当代中学生发展需求的学生指导课程,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特色、师资体系及学生发展特点的高质量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是落实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有效路径。从课程体系视角,我校初步形成了全方位指导、全课程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的“四全”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课程体系视角下“四全”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内涵
课程体系视角下“四全”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指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指导课程,借助环境、文化、活动、管理和教学等,实现全方位、全课程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引领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践机制。“四全”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应包括三个层面:宏观上以面向未来终身发展为价值引领、中观上贯穿中学学段的高质量教材与课程体系研发、微观上融入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前者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旨归,后两者是具体落脚点。
宏观层面: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和预备教育,课程设计既要重视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与拓展,又要面向未来发展“为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奠基”。
中观层面:依托中学阶段的高质量教材与课程体系研发,覆盖中学生学业、生活、生涯及心理等成长所需的全部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主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及情怀。
微观层面:学生发展指导与具体教育教学环节相结合。课堂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主渠道,无论是文化课、艺术课等,还是课堂文化建设、学生学习方法等具体教学环节,都是落实学生指导工作的直接有效途径。
二、课程体系视角下“四全”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课程体系视角的全方位学生发展指导
201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中阶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特点,学校将学业、生活、生涯、心理健康指导等内容统整到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中,促进学业规划能力和学业提升能力不断发展,是现代中学教育理念与新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责任和担当。
(二)课程体系视角下全课程覆盖的学生发展指导落实途径
培养以选择力为核心的学生自觉发展力是中学阶段学生发展指导的核心要义之一。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特点,我校通盘考虑、顶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构建三年一贯的学生指导课程体系,将学生发展指导贯穿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始终。
生活指导:据调查,我校高一524名学生的夜间生活习惯不佳,90%以上的学生存在着晚睡习惯差等问题。基于此,我校将以活动体验课程为主要途径加强学生的生活指导。活动体验课程主要有三大类:校本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综合性大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主要指学校自主开发的专门针对起始年级的入学教育指导课,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安排专门的住宿生进行生活体验及实操训练活动内容。除此外还有专门的生活指导班会课和生活技能类校本课程,如手工编织、光中茶点等。生活指导类主题活动课内容丰富,每月一主题,贯穿中学三年:有以开展禁毒、消防演练、传染病防治、公共安全与法治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健康指导系列活动课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安全习惯;以垃圾分类、厉行节约“光盘行动”为核心的环保教育指导系列活动课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节约习惯;以卫生监督岗、纪律监督岗等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习惯等。三是综合性大型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欢欢喜喜过大年、戏剧沙龙等。活动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促发思索和感悟,从而健康、主动成长。
学业指导:通过构建三年一贯的学业指导目标体系、自主开发学业指导类校本课程、分级分段有重点将学业指导贯穿到学生的整个高中三年学习中。起始年级通过必修校本课程入学教育指导课开展课程衔接及学法指导等适应性指导;中间年级通过选科选课指导课进行学业规划和分科指导;毕业年级主要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精准施策”“一生一册”的个性化学业指导,如特长生的精准培养三年计划、专业生的联考冲刺指导和校考指导、文化生的培优辅差、尖子生的优才计划等。同时,编有《入学指导手册》《分科指导手册》《助考指导手册》等配套校本课程指导教材。目前我校已开发涵盖九大学科、六大类别、90多门校本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业上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发展的需求。
生涯指导:将生涯指导课列入校本必修课程,通过主题活动、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对学生的生涯指导。首先,我校开发了《我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编写了配套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等校本教材,集中授课,每2周1课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和职业类别,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相适应的职业。同时,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主题生涯体验活动。其中,“走出去”主要有组织初始年级和中间年级的学生到深圳市中小学生德育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等。毕业年级则会“请进来”校外专家开展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邀请优秀家长和学长学姐讲自己的生涯故事等。2020年9月我校优秀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人民大学的杨玲誉、著名主持人吴庆捷等受邀集来我校讲座,给应届毕业的同学们作为填报志愿参考。同时我们还拟将优秀校友对大学专业介绍及职业选择的经验编辑成《学长学姐生涯故事汇》,以提升我校生涯发展指导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课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讲授学筛查与主动心理建设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心理游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等科研课题为引领,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指导课在心理教育中的方向性指导和方法性指导的作用,激发学生“正向”思维和主动发展。开展多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主要有: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活动、中高考减压心理辅导以及5.25心理健康教育节系列活动。其中,我校颇具特色的校园心理剧展演活动,不仅推动了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包括心理教师、任课教师、艺术教师及校内外专家的导师团队与学生的紧密合作,真正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通过他助、互助实现自助。三是重视科学筛查和测试。学校每学年初都会利用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等量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坚持多年聘请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常驻学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年完成近百个个案的心理咨询跟踪,效果显著。
(三)课程体系视角下“三线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立体管理机制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实施除了高质量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的开发,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指导团队。学生指导实践中,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的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牵头的管理团队、以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为主体的导师专业团队、以校内外专家学者为辅的顾问支持团队、以优秀学生社团为核心的导生引领团队的校内外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和资源,使关怀和指导真正充溢于学生成长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三、通过特色评价和考核体系实现“全过程”学生发展指导
基于课程体系的视角,我校建构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好课程孵化制度》,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做好“市、区、校”三级好课程管理。以班集体为单位,以个性发展和共同价值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将评价和考核覆盖每一位学生的全部发展过程,通过以評促改,以评价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
将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等内容纳入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发展指导评价考核体系中,不仅有利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在育人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能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优秀学生“导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激励、朋辈引领及合作互助作用,进而构建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和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我校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制订《光明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班级体育指数量化考核办法》和《班级艺术指数量化考核办法》等督查、指导、考评制度,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班级导师的关心和引导,从而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格局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启迪.正确解读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基于课程文化自觉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0(020):10-13.
[2]李之宁.构建全面渗透的学生发展指导新模式[J].人民教育,2020(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