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职《接待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2021-12-24朱旻媛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综合素养深度学习

摘要:深度学习指向的高阶思维能力及21世纪核心素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本文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对《接待英语》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构建“导学-探究-练习-展示-评价-拓展”为主线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应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对提升课程成绩、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设计;高阶思维能力;综合素养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机械、被动的浅层学习方式,被认为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由于深度学习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和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教育界关注。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本研究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以《接待英语》课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对于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理念起源较早,在布鲁姆对于教育目标的认知分类维度中就隐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的思想。1976年,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正式提出深度学习和浅表学习的概念:浅表学习关注话语本身,而深度学习是专注话语的内容。之后,教育界学者在这个概念基础上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美国研究院实施的SDL项目认为深度学习包含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项综合能力。这六项能力除了认知思维,还涵盖了情感、意志、兴趣等要素,具有“全视角”特征。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有学者通过Citespace等工具对近十年的深度学习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内教育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技术应用对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学科素养培育和教与学两个维度的研究三方面。在知网数据库以篇名为“深度学习”和“混合式教学”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只有33篇文献,且核心期刊论文只有10篇。可见,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高职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还并不充分。为此,研究者尝试从深度学习指向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出发,对高职《接待英语》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接待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程信息

《接待英语》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侧重于实践。该课程對接涉外商务助理及涉外商务接待人员的岗位需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涉外接待工作主线展开,不仅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接待情境中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在接待任务中所需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典型商务接待活动,包含接待准备、展会接待等八个模块。渗透中华礼仪、传统文化、中国力量、中国速度、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旨在帮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深入理解涉外接待工作的主要任务职责,能够妥善完成涉外接待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者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喜欢直观有趣的学习,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还不足。能够接受团队合作的形式,但合作的效率和成果不理想。认知和技能方面,学生已具备大学英语三至四级听说水平,能在典型商务环境下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但实操技能还有提升的空间,对于专业性更高的商务接待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尚不足。在信息素养方面,学生在大一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已使用过慕课平台及学习通APP,大多数学生了解平台、软件的操作及“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基础,能在教师指导下快速适应课程中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三)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课程采用混合式项目教学,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小组协作探究、展示成果、综合评价等方式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体现在“导学-探究-练习-展示-评价-拓展”的教学实施活动中。

课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课前教师推送线上教学资源和导学单,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反馈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中以互动交流为核心。课中借助信息技术和学习通APP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包含探究、练习、展示、评价等活动,师生围绕疑难点进行交流探讨,随堂练习,学生协作展示项目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即时检测;创设问题情境贯穿每个模块,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后以拓展提升为目的。课后学生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实训,巩固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交流。师生共同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总结和反思。此外,带领学生参与校外真实接待或语言服务项目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19级两个平行班7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每班各35人。1班为实验班,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2班为对照班,采用普通混合式教学。两个班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学内容、资源和进度均一致。在学期初的语言水平测试中两个班学生成绩相当。在学期末通过课程实践考核和深度学习能力量表对两个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课程成绩对比

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课程实考成绩,实验班的成绩均值为83.786,对照班的成绩均值为76.855。显著性水平和Sig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程成绩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由此可知,基于深度学习的《接待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

(二)高阶思维能力对比

通过深度学习能力量表,对两个班学生在合作能力、有效沟通和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四个维度的深度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前后测。在学期初的前测中,两个班深度学习量表中四个维度的Sig值为均大于0.05,两个班的深度学习能力前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期末的后测中,实验班在合作能力的均值为4.381,对照班的均值为3.522,显著性水平和Sig值均小于0.05,说明在合作能力的后测值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同理,通过其他三个维度的数值对比,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由此可知,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价值观、品质及综合职业素养对比

对两个班学生在价值观、品质及综合职业素养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诚信、友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目标八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班在价值观、品质及综合职业素养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接待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对提升学生在价值观、意志品质及综合职业素养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接待英语》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自主学习、沟通与合作、批判与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阶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得到浸润。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Biggs J.B.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study process and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J].Higher Education,1979 (8):381-394.

[2]郭華.如何理解“深度学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1):89-95.

[3]哈罗.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0-80.

[4]MARTON F,SALJÖ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I—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46(1):4-11.

[5]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2):51-58.

[6]刘万海,靳荫雷.近十年国内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6):54-59.

基金项目: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高职 《接待英语》课程改革实践”(2019xj23)。

作者简介:朱旻媛(1982—),女,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智慧教育。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综合素养深度学习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