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探析
2021-12-23马瑞欣
马瑞欣
近年,西平县立足实际,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动力,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具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具体现状
(一)基本情况
西平县共有20个乡镇(街道、管委),286个行政村(社区),3117个村民小组,总农户20.36万户,总人口80.36万人,汇总劳动力53.8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县。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全县28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并全部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全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55 652.4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2 712.1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22 940.34万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87 780 hm2,其中,农用地78 926.67 hm2,建设用地7420 hm2,未利用地1 433.33 hm2。
(三)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
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为6 451.6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集体经济总支出5 672.25万元,年收益779.43万元。
(四)集体资产利用
全县利用清产核资,基本澄清了集体家底,盘活了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正本或副本到相关部门办理公章刻制和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更好地发挥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功能作用。
二、薄弱环节及困难
(一)没有增收渠道
村集体经济改革后,把一些原有的村办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没有得到保值增值,导致薄弱甚至“空壳”,加上原来底子薄,一些资源无法带来收入,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模式,想发展无基础、无空间。
(二)集体经济实力不足
清产核资存在清产不彻底,部分集体资产没有盘活,村集体经济所有的资源、资产和资金没有彻底清理,一些经营性资产没有盘活运用,不能为集体增收创效。经营方式不灵活,没有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社经营、入股、租赁、服务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存在有集体经济收入低、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少、一般村不能壮大、薄弱村不能得到转化的现象。
(三)发展资金投入缺乏
由于村集体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有限,村集体开展项目融资难、存在“无钱办事”的现象,发展受限。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与村級集体实体对接不够,市县财政还没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还没有优先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四)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在现有村干部待遇偏低、保障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现有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干部发展意识
政府部门培育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好带头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强化村干部的发展意识,提升其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认真,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意见。
(二)盘活集体资产
政府部门开展村集体经济清查登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通过公开发包、租赁等方式,实现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对村集体的土地、荒坡、荒沟、坑塘、房舍等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造册登记,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资产(资源),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参股经营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建立闲置学校、仓库、院落等国有资产代管机制,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全县及各乡(镇)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产和资源,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坚持“一村一策”,探索村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三)营造发展环境
政府部门拓宽增收渠道,利用集体资源增收。在现有资源上开发利用,在服务农民发展中增收,可以在建立服务组织或利用新兴组织为农民搞好服务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逐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村集体出思路,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模式,实现集体个人双增收。
(四)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应抓住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各村在适应本村发展经济方面找思路、想办法。采取外引内联,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做好本村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调整,寻找适应本村经济发展的新项目、新模式,争取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吸引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的资金支援和项目支持,做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