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懂孩子咳嗽传递的心声

2021-12-23马志国

科学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因性诱因家人

马志国

欣欣是个5岁女孩,活泼乖巧,招人喜爱,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百般疼爱。然而,原本健健康康的欣欣却因为一次小小的感冒,咳嗽总好不了,看过几次医生,也都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医生开了止咳药,让她慢慢调养。可是,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欣欣的咳嗽还是不见好转,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父母很是担忧。再次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建议欣欣父母带孩子看看是不是心理方面有什么问题。

欣欣的咳嗽为什么医生治不好?原来3个多月前,妈妈生了一个男孩。欣欣虽然很喜欢弟弟,可是,自从弟弟到来,全家人特别是妈妈就减少了对欣欣的关注。于是,欣欣心里萌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过去自己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现在却被忽略了。

欣欣是个乖巧的孩子,没有因此哭闹,但许多事情以前自己能做,现在却要大人来帮忙,比如早就会自己洗脸了,现在却非要大人给洗不可,而且身体还时常不舒服。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欣欣感冒了,咳嗽一声比一声重。妈妈吓坏了,带着她去医院看病,嘘寒问暖。看父母围着自己转,欣欣仿佛找回了失落的东西,找回了那种被关注的感觉。

家长介绍说,欣欣咳嗽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有时候轻,有时候重。比如,晚上睡着了不咳嗽,多是发生在白天,白天咳嗽也是时轻时重。比如,妈妈照顾小弟弟越忙的时候、欣欣心情越不好的时候,咳嗽就重,欣欣玩起来高兴的时候、看电视看得起劲儿的时候,咳嗽就轻,甚至一点也不咳嗽。欣欣的父母很奇怪:孩子的这种咳嗽到底是怎么回事?

欣欣的咳嗽属于心因性咳嗽,也就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咳嗽。心因性咳嗽,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出现,不过通常多见于儿童。

儿童心因性咳嗽主要表现为:多是偶然诱发,容易受暗示影响;多为阵发性干咳,无痰;与季节无关,与昼夜有关,日间咳嗽,夜间很少咳嗽;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咳嗽消失,常伴有焦虑症状;检查没有阳性体征,没有器质性病变;用止咳药和抗菌药等治疗无效;咳嗽与情境有关,有些情境下咳嗽,有些情境下不咳嗽。这种对情境的选择性是确诊心因性咳嗽至关重要的一点。

就欣欣的情况来说,心因性咳嗽的心理根源就在于弟弟出生后,全家人把注意力轉移到弟弟身上,让欣欣感到自己被忽略,甚至有种母爱被剥夺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心理压力。一个几岁的孩子怎样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她无意间发现,感冒咳嗽可以满足自己被关注的需要。于是,咳嗽成了欣欣满足被关注需求的法宝。实际上,心因性咳嗽传递的是渴望关注的心声。

心因性咳嗽跟其他心因性疾病一样,常常成为自我保护的武器,人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拿起这个武器。因此,心因性咳嗽才有了对情境的选择性。欣欣的咳嗽时轻时重、时好时坏,就是根据情境需要潜意识选择的结果。在需要亲情抚慰的时候,在需要引起成人关注的时候,欣欣就会不知不觉“拿”起咳嗽这个“武器”,不需要的时候自然就用不着这个“武器”了。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疗心因性疾病关键是从心理疏导入手。当然,最好的“医生”还是家人。家人怎样对心因性咳嗽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呢?

查明心理诱因

发现孩子出现咳嗽症状,首先要进行医学检查,在排除躯体疾病后,就要考虑是心理问题,属于心因性咳嗽了。

这时候,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明导致心因性咳嗽的心理诱因究竟是什么。一般来说,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彼此有较多的了解。家人只要留意观察分析,一般不难发现心理诱因。比如,欣欣的父母很快发现欣欣咳嗽的心理诱因就是弟弟的出生让父母疏于对她的关注,也充分理解了欣欣的咳嗽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是渴望父母关注的呼唤。

进行心理疏导

一旦查明了心理诱因,家人就要针对具体心理诱因“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

就欣欣的情况来说,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首先要通过语言表明态度,比如“妈妈是因为弟弟太小而疏忽了对你的关注”,让她确信爸爸妈妈跟过去一样爱她。同时,爸爸妈妈还要拿出行动来,给予欣欣必要的关注,满足欣欣对关注的心理需求。再有,给予欣欣的关注一定是主动的,不能是被动的。就是说,不能等欣欣出现咳嗽症状了再被动地给予关注,一定要在欣欣表现正常的时候,也就是在欣欣没有咳嗽症状的时候主动给予关注。

这样,咳嗽这个“武器”对欣欣来说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从而也就更有利于淡化并最终消除心因性咳嗽的症状。

消除心理暗示

既然心因性咳嗽是心理因素诱发的,是心病,医学治疗不解决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跑医院、看医生、吃药、打针,诸如此类的医学治疗过程对心因性咳嗽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容易让孩子躲在咳嗽的症状里走不出来。

一旦确认是心因性咳嗽,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家人还要和孩子深入沟通,取得共识,坚定信念,停止盲目的医学治疗。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孩子积极主动进行心理自救,彻底告别心因性咳嗽。

猜你喜欢

因性诱因家人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什么医生治不好孩子的咳嗽
我的家人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我们都有“心因性”
完形填空三则
心因性疼痛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