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1-12-23潘素昆李梦旋窦得源
潘素昆 李梦旋 窦得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从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向发展质量的提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2018年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为 255937.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8%,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为25.4%。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有效供给不足、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2019年末,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为2001.4 亿美元,占全国存量的9.1%,排名第5;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2.4亿美元,占全国流量的14.8%,排名第2。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等渠道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自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快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产能的步伐。
(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分析
2003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年首次突破50亿美元,2015年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09%。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影响,2013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为-17%。2018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大幅下降,是由于我国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加成熟和理性。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呈现指数增长模式。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39.53%。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只有1%。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迅速上升,2015年达50%。2016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管控。
2003—2008年期间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起步阶段,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飞速发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響,世界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对外贸易需求急速下降,批发零售业及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急剧下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有所回升,但是幅度较小。2015年,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使我国加快了建设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的步伐。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总体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08年以来,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的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
(二)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从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中国香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东盟这六大经济体占比已经超过80%。2019年,这一占比高达87.5%。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中国香港占比最多,澳大利亚与俄罗斯占比低,流向欧盟和美国的占比较高。2017年,政府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管制,加之于制造业企业成熟发展,我国投向欧盟及东盟地区流量占比上升,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比较稳定。而流向中国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下降,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于避税目的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集中于中国香港及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较近,且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较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开放度高,对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获得产业和产品国际分工带来的精细化比较利益。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其投资占比较大。我国制造业企业对澳大利亚与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则较低。
(三)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主体地区分布
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征。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占比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通过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来考察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地区分布特征。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高于我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逐渐增大,中西部地区占比呈下降趋势。由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需大量资金。我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提供较强支持,而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二、制造业O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已有研究指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下面从这五方面分析,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一)制造业OFDI对创新发展的影响
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随着多项政策鼓励出台及创新环境的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国有企业仍然占据着创新发展的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投入薄弱,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缺口。在创新能力方面,高端人才缺乏,人均产出效率低,关键性技术有待突破。在创新产出方面,缺乏创新成果保护的完善体系,缺乏与国外竞争的品牌。
首先,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通过海外利润汇回增加企业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解决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其次,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增加与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接触和学习机会,并将其传递回国内。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创新”的模式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第三,通过并购国外专利公司与高技术公司,企业可以直接获取专利和技术,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最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接触国外发展成熟的创新成果保护制度,促进国内创新成果保护制度完善,还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将我国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有利于我国创新品牌的输出。
(二)制造业OFDI对协调发展的影响
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协调发展包括产业结构协调以及城乡协调發展。产业结构升级受要素供给不稳定、技术发展水平低、产能过剩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由于资源要素配比不协调、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小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原因,城乡收入差距难以缩小。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将产能过剩的产业转移到国外,释放国内生产要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可将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传递回国内,促进国内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可以经过再分配增加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三)制造业OFDI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制造业急需转变以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为了满足需求,不可再生资源等要素的成本必将上升,企业急需寻求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探寻绿色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将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出去,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缓解企业缩减生产成本的压力。发达国家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经营模式、环境治理、工业流程节能改造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制造业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或者通过对排出的废气、废水治理技术的提升,达到更高排放标准。从而促进环境友好型制造业发展。
(四)制造业OFDI对开放发展的影响
开放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旨在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贸易模式从货物贸易到货物、服务、技术贸易的转变,改变单一价格竞争模式。当前国际形势严峻,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优势缩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创造效应。我国企业在东道国投资设厂,为了降低成本,会从国内公司购买一些生产设备,从而会增加我国出口规模。子公司产品在东道国占据一定市场后,形成销售网络,也会促进我国产品出口。其次,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创造效应。处于产品价值链上游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为了获取中间产品或高技术产品,会增加对我国产品的进口规模。第三,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制造业原出口型产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将产品通过东道国转销给第三方国家,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成替代效应。最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在学习相关技术,掌握相关技术投入到生产的过程中,会对原本依赖于进口该项中间产品的进口产生替代作用。
(五)制造业OFDI对共享发展的影响
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全面且均衡的人人享有、全民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收入差距如果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缩小,容易使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当前国际形势紧张,经贸摩擦频发,疫情的暴发也使得全球经济受挫。就业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如何保障人民充分就业,是实现共享发展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短期来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促使我国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方向发展,生产设备趋向于技术化和智能化,会减少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会占据我国用于促进国内共享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但是,长期来看企业技术水平上升会提高国民收入,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利润汇回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缴纳税收和收入再分配增加我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事业中的资金,从而推动我国共享发展水平提高。
三、推进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稳步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尽快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鼓励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注重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扩大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其次,给国内低污染、高技术水平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融资难问题。第三,注重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贸易创造效应,进一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开放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再分配将对外直接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汇回转移到支持农村脱贫、加大农村财政支持力度上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共享发展。
(二)因地制宜制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较高,应鼓励其对发达国家技术含量高的新兴制造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引导适合西部地区发展所需的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缩小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改善我国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扩大东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缓解东部地区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造成的资金减少,释放出生产资料,改善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与协调发展。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应制定比东部地区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中西部地区企业融资制度,制定优惠的融资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优先发展技术寻求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
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是关键。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我国应当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放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上。其次,稳定发展资源寻求型以及市场寻求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以避开贸易壁垒,稳定我国资源供应及有效需求,缓解因为经贸摩擦频起,国际形势紧张造成贸易量下降所引起的资源短缺。最后,增强我国企业自身吸收能力,以便更好的学习、掌握及创新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传递回国的先进技术,实现本土企业创新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吸收能力,应进一步规划好教育支出,为企业储备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开展。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下北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研究”(18LJB003)、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110052971921/070)研究成果〕
(潘素昆,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梦旋,北方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窦得源,北方工业大学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