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灯女神”黄爱廉:用一生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2021-12-2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暨南大学男护士医学院

2021年9月16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著名护理专家、暨南大学附属护士学校原校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副院长、护理部主任黄爱廉教授,因病逝世,享年106岁。

黄爱廉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护士,更是创办四所护士学校的中国护理界泰斗,培养出中国首批男护士,开创了中国男护士培养的先河。她献身护理事业55年,培养学生数量多达4000余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方微信发布讣告,赞扬她:“云淡风轻,永不居功;是个平凡的人,更是崇高的人!”

无怨无悔付出的提灯女神

1916年,黄爱廉出生于天津一个富庶家庭。中学毕业后,她被保送至南开大学商学院。1937年她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并顺利考上了护理系。1946年,黄爱廉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医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快毕业时,广州柔济医院的院长来到该校,想聘请一名护理老师,老师推荐了黄爱廉。听说可以回国效力,她满口答应:“我是肯定要回中国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回国后,黄爱廉决心致力于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员以满足国内医疗的需求。她先是担任广州柔济医院附属端拿护士学校教务主任,将美国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先进护理理念带到广州,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之后,黄爱廉又陆续创办了广州市卫生学校、广州市护士学校、广州市红十字会附属学校三所护理学校。

1978年6月,已过花甲之年的黄爱廉接到了一份来自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创业邀约”——筹备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和附属护士学校。“当时因为医学院也缺人,医院也缺人,上哪儿找人去?”黄爱廉瘦弱的肩膀再次扛下重任。她积极购置教学设备,亲自挑选教师并予以指导,迅速健全护士学校的教学条件,使护校的教学很快走上了正轨。

之后,她矢志不渝,鞠躬尽瘁,一直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即便是退休以后,她依然带领一群年轻的护理人员走出广东,甚至走出国门,不断探索全新的护理模式。

“我选择了护理工作,我就要无怨无悔地付出”,是这位百岁老人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勇于创新,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为了钟爱的护理事业,黄爱廉勇于创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在教学医院首创“学生病区”。对“学生病区”的设备和管理提出标准化要求,“学生病区”的一切护理工作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这一创新制度获得成功后在全国得到推广。在柔济医院(现广医三院)附属端拿护士学校任职教务主任期间,她结合自身留学经历及国内现实进行课程改革,开创国内护理个案研究课程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严重缺乏男护士。为了满足医务工作需要,让病人享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黄爱廉开始着力培养男护士。“最初是很受歧视的,不是很容易招,只招了二十人左右。”面对招生难,黄爱廉迎难而上。后来,首批毕业于护士学校的男护士们陆续成为中国医疗护理界的重要力量。

为勉励和捐助优秀的护理人才,2021年11月,暨南大学成立了黄爱廉护理教育发展基金。已经105岁高龄的黄爱廉作为基金发起人,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元捐出,用作基金的启动资金,以激励致力于护理事业的贫困优秀学子,帮助在职护士完成学历提升。

投身护理事业几十载,经黄爱廉栽培的医护人员多达4000人,她用生命中最美的时光陪伴患者、教导学生。“我鼓励大家为祖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时光流转百余年,黄爱廉为中国护理事业奋斗了一生,爱祖国、爱病人、爱学生,历尽艰辛却矢志不渝,不负“白衣天使”盛名。

适用主题:爱国;担当;干一行,爱一行;探索;勇于创新;破冰……

运用示例

五十余载为护理事业殚精竭虑,黄爱廉无愧于“提灯女神”的称号。有媒体用“三爱”来评价黄爱廉:爱祖国、爱病人、爱学生,这“三爱”着实勾画了黄爱廉光辉的一生。难以忘记啊,她对祖国母亲质朴、真诚的表白——我是肯定要回中国的,因为我是中国人;难以忘记啊,她生前常挂嘴边的话语——我选择了护理工作,我就要无怨无悔地付出;难以忘记啊,她对祖国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元捐出,成立了黄爱廉护理教育发展基金……黄爱廉在世人心中竖起了丰碑。——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孙慧娜(指导教师:李凤成)

(編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男护士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室男护士入职临床带教体会
暨南大学 实施外招生教学模式 大胆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