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地震”的追梦人

2021-12-23白佳丽宋瑞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青春人类

白佳丽 宋瑞

“未来,这里也许总发生着‘8级地震’,但不远处的校园仍会风平浪静。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里,青年学者燕翔指着约10层楼高的巨型钢结构建筑畅想。

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被誉为继“中国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等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十年来,一批“造地震”的青年学者,攻克一个个科学难关,用担当散发青春之光芒。

素材链接一:“造地震”的年轻团队

“汶川大地震的伤亡令人痛心。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为我们遮风避雨的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燕翔说。

但科研的第一步,就卡在了研究平台的制约上。“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用以开展抗震模拟研究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其规模较小或实验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燕翔解释。

于是从2008年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们坚定了一个信念:建立一个能“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从能不能,到怎么能,从理论到实践,经过科学家们十年酝酿,以及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

而推动项目一步步取得进展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6岁。

素材链接二:以精准确保真实

对于“造地震”,最重要的是“打地基”,所谓“地基不稳,实验不准”。因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可能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

“我们要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物经历‘地震’,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别的,难度可想而知。”科学工艺部成员、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刘铭劼解释说。

为了精准,在地下施工阶段,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将近300人明确分工,团队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的影响,才能确保地下特大设备基础的一体性。”刘铭劼说。

素材链接三:用科学护佑生命

远眺工地,雏形已现,巨大的钢结构建筑挺立在天津大学的一角。2024年,它将完全建成投入使用。

“设施建成后,可以再现地震中真实的建筑破坏过程,还能评估建筑破坏时内部管线、电气损坏造成的火灾等次生灾害风险。”燕翔说。同时,它还将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模拟复杂波浪、海流环境的水下地震模拟装置。“它将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等‘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未来,这一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够用科学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的转变,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适用主题:青年引领未来;实践出真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科学的温度……

文本解读:河南省濮阳油田第一中学  马祥勇

角度一:青年引领未来。筑造青春畅想,“国之重器”散光芒。从设想到追寻,从理论到实践,青年学者们攻坚克难,以青年力量推动科技进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人“地动山摇”的青春之梦,正是让世界迈向平安美好的力量。

角度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抬头望天,星汉灿烂,浩瀚的宇宙永远以它恒久的神秘与高远吸引着探索不息的人类。低头沉思,大地辽阔,坚实的土地已经承载人类千百万年。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砥砺沉潜,努力打造科技的新高地,才能上天入地。

角度三:科技的温度。

科技也许是冰冷的,但是人类发展科技的目的一定是让人间更温暖。科技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科技创新的宗旨一定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命,让生命更长久,让人类有尊严、有价值地享受有质量的生命。

运用示例

郭枫在《寻求一窗灯火》一文中说:“对于那些肯吃苦打拼的青年,我有不渝的信心:他们终将化为盏盏美丽的灯火,照耀未来的中国。”我们正青春,生在蒸蒸日上的中国,应该“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历史的车轮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滚滚,青年引领中国向前!——河南濮阳油田第一中学  马天承 《青年引领中国》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因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而弃医从文;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19岁的战士陈祥榕为保卫祖國边境安全而牺牲,留下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遗言;我国航空航天科研团队平均年龄才三十多岁……每个时代的中国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凭借对祖国的那一腔热血与满心赤诚,将自己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河南濮阳油田第一中学  吴奕蕊 《青年人 追梦人》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青春人类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学生写话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