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

2021-12-23张尧

关键词:风貌精准设计

张尧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经历了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帮带扶贫和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及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引导。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今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乡村扶贫问题再次成为两会热点。

1 新时代“精准扶贫”内涵的探析

“精准扶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2013年12月1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评价作为扶贫精准的“四项机制”。[1]

从当前2021年两会关于扶贫工作的实时动态看,这四项机制不仅为“十三五”期间乡村扶贫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而且为“十四五”期间防止乡村“返贫致贫”提供了建设性的防范思路。如果把“识别、帮扶、管理、评价”作为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规范化路径,那么“精准”就是中国扶贫过程中乡村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地域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2 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融合、共享、跨行业合作为中国乡村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乡村是人民生活和生产空间、环境和人口的集合体,它涵盖了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人文环境。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集中表现是“乡村风貌”,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贫困乡村的风貌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将贫困乡村的风貌与其他行业进行连接、融合?如何为贫困乡村的风貌注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些问题既是乡村“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创新思考的,更是防止乡村“返贫致贫”工作需要重点研究的。

笔者认为:设计介入乡村的“精准扶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设计是手段,贫困乡村风貌是内容,“精准扶贫”和防止“返贫致贫”是结果,树立文化自信是目的。设计介入“精准扶贫”,就是将贫困乡村的自然田园、历史遗迹、村落布局、生活场景和聚居环境等外延形象特征和历史文化、乡土艺术、民俗宗教、生活生产方式等内涵形象特征,通过设计的手段,营造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的IP化产业形态。这种IP化产业形态的塑造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的见水,碰得到老乡,记得住乡愁”。

3 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策略

3.1 贫困乡村风貌的“识别”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必备条件

“风”以“貌”为载体,“貌”以“风”为内涵。贫困乡村风貌的“风”主要指贫困乡村承载的一种乡村社会的非物质形态内涵,表现的是精神特质、文化内涵及乡村人文价值取向的非物质特征,是乡村的灵魂所在;贫困乡村风貌的“貌”是乡村物质形态的外延表现方式,是乡村中的物质空间,是乡村自然、社会与文化内涵的总和及综合表现。乡村风貌指乡村特定的形态、内涵和行为特征。

贫困乡村风貌的“识别”指的运用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手段,对乡村空间序列、风貌景观设计的优化,以及对乡村视觉、建筑风格形态等的整体设计,把乡村文化习俗、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呈现出来,设计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风貌环境。

乡村风貌的内容和元素

首先,以贫困乡村人脉和文脉为指导,设计非物质要素风貌,尊重乡村百姓的生活方式、文化脉络、审美情趣、民俗特点,依托乡村独特的文脉特征激发设计灵感,提取可传承的乡村文脉元素、词汇、故事,融入乡村风貌设计之中;其次,根据贫困乡村地脉和水脉的特点,设计出乡村风貌适应所处的地形地貌、空间环境条件,对地域环境趋利避害;再次,贫困乡村的建筑材料和色彩要与植被种类、地质等乡村肌理相协调,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做到环境与视觉的统一。

3.2 政府以及社团的“帮扶”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有力保证

设计介入精准扶贫,需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并获取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需要有社会团体作为纽带,将贫困地区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与潜在的城市市场进行对接;需要借助营销媒体的积极推广,使得贫困乡村的特色产品尽快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扩大知名度;需要借助各种第三方部门的帮助,通过资源整合为靳准扶贫的实施,不断输入高素质人才。

首先,政府作为精准扶贫的助推者,通过开展或参与一些乡村活动,通过一些大众媒体对贫困乡村进行推广和宣传,这些活动将提升贫困乡村的整体形象,营造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从而直接增加市场对贫困乡村风貌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联合社会团体,成立助力贫困乡村发展的协会、开展贫困乡村示范团体评选等工作,评定出各种助力贫困乡村的示范基地、示范点等,这些荣誉称号对社会团体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团体对贫困乡村的聚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3 设计运营团队的“管理”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

设计运营团队的“管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运营团队不仅是贫困乡村风貌的整体规划者,还是乡村资源的整合者,更是乡村固有价值的转化者。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设计运营团队需要从策划、设计、生产、运营和文化自信的树立等五个环节助力乡村的精准扶贫,使贫困乡村真正从“扶贫”到“脱贫”,从“被动式输血”到“主动式造血”。

首先,设计运营团队需要从贫困乡村的风貌中提取有价值的文化碎片,并将这些文化碎片进行资源开发,赋予其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文化内涵和新的社会价值;其次,设计运营团队需要将文化碎片整合成文化资产,赋予其新的情感意义,最终形成直接引爆市场的热点内容,形成贫困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将真正有趣的价值进行符号转化;再次,设计运营团队需要将挖掘出来的核心文化内容通过地方政府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设计运营团队将协调媒体、电商平台、社会企业进行贫困乡村文化IP的授权和产品的符号化推广。

只有通过资源开发、符号转化、IP价值授权、内容应用、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等一系列环节设计,贫困乡村才能真正完成从“赋能”到“连接”再到“融合”的文化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

3.4 消费者体验后的“评价”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检验标准

设计的介入就是用创新的方式对乡村的现有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希望通过新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乡村振兴。[3]因此,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必须充分了解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代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互联网介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了便利的数字化信息传输,这些都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

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更喜欢线上线下结合,消费渠道越来越社交化,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测评网站、搜索引擎上分享购物体验越来越频繁。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包括全时段、全地域、全场景、全品类的购物需求,又包括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便捷化的购物体验。严格地说,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特点是消费者体验产品或服务好坏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果在扶贫的过程中,没有设计运营团队对贫困乡村文化碎片的赋能,没有设计运营团队对贫困乡村资源与社会的连接,没有设计运营团队对贫困乡村物质和精神产品或服务与外界跨行业的融合,那么扶贫道路必将异常艰难,甚至会出现“返贫致贫”。因此,消费者体验后的“评价”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检验标准。

4 结语

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下,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一次认知迭代。设计介入的过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更是一场实验性的探索之旅。任何关于精准扶贫的探索,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都不是单一维度、单一镜像的,需要不断破界、不断重构。如果我们还继续用旧的“输血模式”落实贫困乡村的扶贫工作,必然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既不是套用旧的知识,更不是新瓶装老酒,而是观察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从识别、帮扶、管理、评价四个维度审视扶贫的精准度,将设计的介入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尝试,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重构认知版图,更深刻的认识贫困乡村的现状,更深入的挖掘贫困乡村的价值,更牢固的树立贫困乡村的文化自信,更生动全面的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风貌精准设计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设计秀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有种设计叫而专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