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互联网+”技术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讨

2021-12-23张玉红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办事处山东滨州2568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互联网+

张玉红(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800)

当前各个行业均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农业也不例外,为了获得预期的推广效果,农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宣传模式,增加农产品产量与农民的经济收入。该文据此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推广方法,为此后农业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借鉴依据。

1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背景与作用

1.1 农技推广背景

农业技术推广包括技术展示、技术试验以及技术改进等方面,技术人员应向农业人员普及专业知识,在农田中应用试验室农业项目,帮助农民增加农产品产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缩减农业技术与试验室项目推广周期,保证专业人才的训练效果。由此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农技推广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属于必然要走的发展道路。

1.2 农技推广中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作用

首先可以构建农业技术数据库,不同区域内,农业种植技术具备较大差异性。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系统,可以整合各项农业技术,将农民对接市场需求,帮助农产品获得多种不同的农业技术,提高种植产量。其次可以强化农业产业链价值,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引导农民直接接触农业市场,增加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转变市场主导方向,以便在农业经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再次,可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业种植中无法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迅速掌握技术改进内容,提高操作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使农民了解更多生态化农业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当地农民展示新型技术的种植效果,打消农民疑虑,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最后可以提高农业技术的服务性,农业种植周期较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法实现跟踪服务,农民遇到技术问题时无法及时获得指导。且受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种植存在时效性,若采用错误种植技术则会导致农产品减产。而将“互联网+”技术应用至农技推广过程中,可以及时为农民讲解农业技术知识,通过定期在线交流与在线指导,为农民直接呈现技术应用的视频与图片,不会受到地域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部分基层农技人员无法适应互联网推广模式,受年龄结构以及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年龄较大的基层农技人员并不了解互联网知识,更不主动学习,无法适应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其次是应用平台设计无法满足要求,客户端APP设计存在较多不足,维护与管理效果较差,比如长期不更新“农技宝”客户端APP,即便发现应用缺陷时也很难改进,甚至部分农技推广客户端栏目一片空白,农民很难找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产技术资料。最后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农业行业而言,互联网属于新型技术,一线技术推广人员与网络平台维护人员需要兼并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但当前大多工作人员并未达到此种水准,普遍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推广行业缺乏专业的综合人才[1]。

3 引入“互联网+”技术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1 利用“互联网+”推广农业技术

以往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会在实际种植中互相传授方法。存在农技推广工作后,工作人员每年均会深入农民之中,通过专业讲座等形式在实践环节指导农民,但上述技术传授仅限于简单的农业技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简单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种植模式,而现代农业项目需要更为复杂的种植数据,技术人员仅通过简单的指导与讲授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传统推广模式受到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即便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也无法提高推广效率。由此,应将“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入农技推广过程中,将试验过程拍摄为视频,在利用互联网传递至当地农民,缩短技术推广咨询周期。且当农民存在疑问时,也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进行技术咨询,参照相关视频实时讲解,从而帮助农民快速掌握新型农技技术。除此之外,农民也可以保存图片与视频内容,进行反复研究,提高种植悟性,在拓展与创新农技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

3.2 利用互联网促进农民与技术人员交流

以往农业技术研究期间,试验人员在明确技术规划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性生产,记录相关种植数据与成果,之后确定方案向农民推广,介绍技术使用方法与项目情况。但在此推广流程中,会导致农业生产与农技推广工作出现脱节,新型农业技术无法适应农业发展模式。而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技术人员与农民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实现双向互动,农民甚至可以在实际环境中进行项目试验,将种植生产数据、资料等信息及时反馈至试验室科研人员。之后科研人员根据存在的种植问题调整方案,改进技术手段,以利于后续研究,确保农业技术更为适合当前的生产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整理农民建议,据此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水平,改善生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

3.3 利用互联网远程追踪农业生产

以往农业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记录试验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生成试验报告。但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种植数据存在误差。而引入“互联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试验数据,在平台传输试验报告,农户直接搜索下载即可学习,保证了试验报告的推广效果。在观看到试验报告后,农民也可以及时向研究人员咨询问题,通过在线分析解答,改进种植意见,在进行试验完善,实现农业技术的在线推广与实时追踪。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技术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准,还可以增强试验效果,为农户提供更多种植方案,提高产量与质量水平。

3.4 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农业种植中引入“互联网+”平台,可以整体记录农作物生长过程,为消费者提供相关视频或图片,消除消费者的疑虑,确认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在宣传农产品时引入手机APP、网站及通讯软件等,也可以增加公众对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强化购买忠诚度。且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信息,为其针对性推销农产品,提高营销效果。目前消费者大多使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工作由区域性发展至全国性。为了增强消费者黏度,进一步提高销售量,还应建立完善的产品服务系统,借助网站等通讯软件强化客户与电商平台的沟通工作,及时解答客户疑惑。

3.5 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绿色化

未来农业发展主题为绿色生态,这也属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农民没有深入认识农业绿色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且生活中缺乏成功案例,无法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对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在生物防治工作中有效引入“互联网+”技术,一是动员党员承包责任土地,构建生物防治试验示范基地,起到带头作用;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播绿色农业种植过程,引导当地农民了解生态种植优势,增强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直播中使农民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观看到生态种植可获得的经济效益,从而主动学习生物防治技术[3]。

3.6 利用互联网降低推广成本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及时为农民传递各种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技推广速度的基础上,减少中间环节,解决缺乏专业推广人员以及推广资金等难题。农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搜索或下载相关农业推广软件,便可以了解当前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减少了整体的推广费用成本,在带动农业技术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

4 结语

为了节省农业技术的推广时间,改善推广效果,农民应在农技使用过程中有效引入“互联网+”技术,与客户建立沟通的桥梁,实际解决农民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增收,促进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互联网+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