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推进乡村绿化建设优化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1-12-23殷世俊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政村灌木五位一体

蔡 超,陈 锐,殷世俊

(1.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安图森林经营局,吉林 安图 133600;3.柳河县凉水河子林场,吉林 柳河 135300)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历来对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开展以建设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城镇乡村绿化和部门造林,做到乔、灌、花、草结合,提高城镇、乡村、交通用地绿化美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随着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乡村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沿路沿河沿渠绿化”要求,加大了村镇绿化美化建设力度。

1 乡村绿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乡村绿化建设现状

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乡村已绿化面积约为113万亩,绿化覆被率为13.3%。在黑龙江省8987个行政村中,绿化覆被率已达到15%的行政村有360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1%;绿化覆被率低于15%的行政村有538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9.9%;在5385个绿化覆被率低于15%的行政村中,有1010个行政村由于村内街道狭窄或村庄周围为水域、基本农田、山地等客观因素,使得这些行政村缺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乡村绿化覆被率无法达到15%。

1.2 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

1)经过多年建设,黑龙江省乡村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林木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欲实现乡村绿化、美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黑龙江省乡村绿化工作没有固定的、连续的绿化资金投入渠道,严重影响了绿化工作的开展和绿化成果的巩固。

2)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和村民已经树立了生态发展理念,但也有极少部分村民还没有转变观念,乡村居民的支持对乡村绿化工作的开展和绿化成果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基层领导干部主要工作仍致力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层面,对环境、生态等方面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2 乡村绿化建设原则与总体布局

2.1 建设原则

2.1.1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在乡村绿化实施过程中,根据村屯不同的气候、地形、建筑等特点,采用多样化的绿化形式。遵循植物生态习性,尽量选择珍贵乡土树种为主,名优特新为辅,进行乡村绿化。

2.1.2 坚持保护优先,文化传承原则

保护好乡村标志树,尤其是有价值的古树、老树,合理配置不同应用功能的植物群落,注意植物种植与乡土文化的传承。

2.2 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以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十三五“两环两屏两区三带”发展格局为基础,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大规模国土绿化战略为重点,综合考虑黑龙江省乡村绿化情况、地理区位条件、林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进行“一带、两核、三区”的乡村绿化发展格局;一带为科尔沁沙地绿化防护带;两核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主城区景观提升核;三区为松嫩平原生态防护区、三江平原绿化美化区、低山丘陵提质增效区。

2.2.1 科尔沁沙地绿化防护带

包括黑龙江省9个沙区县(市、区)的村屯 ,以适应该区域立地条件的防风固沙效益好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主进行乡村绿化,以周边农田防护林网为基础,建设护村林,使之与农田防护林一起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降低风沙危害。

2.2.2 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主城区景观提升核

哈尔滨市区、齐齐哈尔市区主城区内的村屯现大多为城中村,或位于城乡结合部等,与城市建设基本融为一体,其乡村绿化要与城市整体绿化设计风格相一致,侧重景观性、观赏性。

2.2.3 松嫩平原生态防护区

该区域是全省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脆弱,植被稀少,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破坏较重,中部土壤盐碱化、南部土壤沙化碱化等荒漠化问题日趋突出,旱涝灾害频发。本区森林资源以单层纯林、人工防护林带为主,结构简单,防护林断带、空带、退化及农田侵蚀等现象突出,抵抗自然灾害及自我修复能力较弱。该区域乡村绿化以生态防护效益好的树种为主,并尽量选用珍贵乡土树种,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其经济效益。

2.2.4 三江平原绿化美化区

该区是黑龙江省商品粮主产区,湿地、界江风光游,北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游等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资源大多为人工林,林分简单,缺乏观赏性。该区域乡村绿化要突出植物的文化底蕴,侧重乔灌草立体配置,选择红、橙、黄、绿合理搭配的方式,形成点、线、面、景协调有序,春赏叶、夏赏花、秋赏果的新格局,逐步建成一街一景,村村有特色的景观美化型乡村,在打造宜居乡村的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5 低山丘陵提质增效区

本区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域。该区域森林资源相对较好,且以天然林为主。该区域侧重利用珍贵乡土树种进行乡村绿化,将多品种、多树种的经济林木和珍贵花木引入乡村绿化建设,在提高绿化档次的同时,增加区域珍贵树种比重和林分质量。同时,该区域乡村绿化应注意边缘效应理论,对处于低山边缘或附近,周边森林资源较好的村屯,不宜大规模利用乔木绿化,可以亚乔木或灌木为主,从而与周边森林形成衔接有序、层次递进、协调一致的整体景观。其中,大小兴安岭区域乡村绿化以亚乔木或灌木为主,提升整体景观完整性。长白山区域乡村绿化以珍贵树种为主,增加树种多样性,逐步建成经济增效型乡村。

3 建设任务与建设重点

3.1 建设标准

以绿化覆盖率作为乡村绿化评定指标。绿化覆盖率:是行政村所有自然屯的居住区域和围村屯100m以内各类型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坪)面积之和与行政村所有自然屯居住区域建筑面积再外扩100m范围的面积(围村屯100m范围内有基本农田的,去除基本农田面积)之百分比。

3.2 建设内容

3.2.1 绿化类型

1)护村林。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宜封则封、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的模式。

2)街道绿化。村内街道绿化要综合考虑道路、排水沟和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预留出植树床,一般应不少于2行。植树床过窄的地方可以采取品字形方式栽植。

3)庭院绿化。庭院绿化要在不影响住宅日照、采光、通风的基础上进行。

4)休憩场所绿化。根据村屯的实际情况,扩大绿化面积,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

3.2.2 绿化布置方式

1)乔木绿化布置方式。乔木配置时,可利用树种的不同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和衬托,例如运用树木体量、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衬托美化效果。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树种间的相互协调,不能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混合在一起。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无论单以植物为主景,还是植物与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选择、数量确定、位置安排和方式采取上都应强调主景,做到主次分明,以突出表现主要景观特色。

2)灌木绿化布置方式。灌木一般萌蘖力和萌芽力较强,较耐修剪,可以整形为绿篱、花篱、刺篱等用作围合,或作为基础种植以柔化建筑边角。将小灌木按一定形状紧密栽植,并对其统一修剪,令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组合色块或图案布置,一些小灌木的叶、花、果具有不同的色彩,可运用小灌木密集栽植的方法组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特殊图案等。灌木形成的色块和图案较花卉类管理简便,适合在乡村绿化中应用。花坛满栽布置,对一些形状各异的花坛进行布置时,可采取小灌木密集栽植的方法,形成花镜、花台,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栽植灌木较花卉简单且易于维护,乡村绿化效果较好。点缀布置,将小灌木集中栽植,通过修剪,单独成景,或与其他植物配合成景。

3.2.3 建设模式

为打造“乡镇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果园化”的生态田园风光,构建和谐宜人的“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乡村,乡村绿化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乔灌草结合配置。

3.3 示范区建设

按照“一带、两核、三区”的乡村绿化发展布局与发展方向,分别各区域选取3~10个行政村进行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应在经济状况和绿化水平较好的乡村进行,以快速建成示范区,为其他乡村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示范;示范区实施高标准的乡村绿化建设,构建和谐宜人的“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村屯目标,同时,示范区建设要体现各区域的发展方向。

4 效益分析与评价

4.1 生态效益

1)建成后,乡村森林生态功能将大幅度提高,形成乡村区域生态防护屏障。有关资料表明,每亩有林地每年可增加蓄水20m3,造林32.33万亩,每年将可增加蓄水647万m3;按平均每亩森林每年保土2t计算,实施后,建设区每年将减少土壤流失65万t;按每亩森林可减少土壤中氮、磷、钾流失量折合有机肥560kg计算,每年土壤中氮、磷、钾流失量可减少18万t;每亩森林每年可释放氧气49kg,可吸收二氧化碳67kg,项目区每年可向大气释放氧气15842吨,吸收二氧化碳近21661t。

2)实施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绿色、优美、宜人的人居生态空间。项目建设能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香化,增加乡村绿化覆盖率,优化乡村景观格局。建设区内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村将呈现出“村外绿树环绕、村内林荫花香、庭院果压枝头”的美好生态景观,推进山、水、林、田、路、居相依的乡村生态建设,建成完备的乡村生态服务体系,将良好的乡村造林绿化成果转化为优质的生态服务,逐步满足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全民共享生态福祉。

4.2 社会效益

实施后乡村林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康养、观光、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乡村绿化的实施将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不但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将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建设意识,提高公民素质。森林对空气和水质的净化,还将有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将有助于促进黑龙江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3 经济效益

实施后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林木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地段可选择栽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树种。

4.4 综合效益

乡村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基础性、牵动性和全局性。乡村绿化工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黑龙江省的村容村貌,使黑龙江省农村逐渐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现代化园林式村庄,同时,良好的村容村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崇尚科学、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并进一步激发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5 结语

乡村绿化是规模化国土绿化战略实施的组成部分。它是新时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有效解决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促进村屯乡村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行政村灌木五位一体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灌木丛
做最好的自己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与世隔绝的人世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