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23孙祺昌

绿色环保建材 2021年2期
关键词:住房政府

孙祺昌

海南正和华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 引言

保障性住房属于民生工程之一,能够改善和保障民生,增加人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但是,当前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逐渐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投资不断降低。同时,在此类住房工程建设中,存在效率低、风险高、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急需引入PPP 模式弥补资金缺口,分散风险,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 PPP模式的概念与分类

该模式是指公共与私人部门的结合,由国外提出逐渐传入我国。在我国,私人资本也被称为是社会资本,即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此种方式更加快速高效的实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目标。该模式的类型众多,根据不同分类可产生不同结果。以社会资本投资的不同进行划分,可将其分成三类具体如下。

(1)外包类,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承包项目中的某项或者某些项目。

(2)特许经营类,主要是政府与社会资本携手,由后者负责所有或者部分投资。

(3)私有类,主要是指社会资本具有项目全部的所有权。

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文件中对PPP项目的运作模式进行规定,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BOT模式与BOO模式。前者是指项目企业自己负责项目全部建设与运营。在合同期满后,政府将收回项目资产与权利;后者是指项目企业具备项目所有权,在合同期满后无须归还他人[1]。

3 保障性住房中PPP模式的应用现状

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履行职责的表现。但当前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增加,政府财政明显不足,且在此类住房建设运营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与问题,急需探索新的模式改善上述情况。近年来,PPP 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保障住房中逐渐普及,但因该项目内容众多,无法确切的统计PPP项目数量与应用情况。对此,本文针对财政部门项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截至2019 年年中,在该库中共计检索出158 条项目,其中有21个处于准备期,有31个为采购期,剩余106个为施工期;在运作方式上,主要采用BOT 模式运作,少数采用BTO 模式运作;在招标方式上,有123个为公开招标,有32个为竞争性协商,有2个为邀请招标,剩余为单一采购模式;在回报机制方面,有107个采用缺口补助法,有将近50%的采用政府付费模式,剩余采用使用者付费模式。从整体来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应用现状不够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管理层面存在缺陷。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需要对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准入与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因我国的信息档案制度不够健全,家庭收入与财产状况未得到完善,导致居民收入调查时未能真实体现申请者的财力。同时,低收入的概念广泛,没有明确定义,加上居民收入来源众多,这些都为挤占名额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各阶层间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尽管在制度层面设定了退出机制,对于家庭状况有所改善但未超过保障标准的用户,如若强制执行该机制可能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降低,背离人本化原则[2]。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长期以来,虽然政府极力控制房价上涨,但个别城市的房地产仍然炙手可热,投资商品房可获得大量效益。因此,社会资本更想要将资金投入商品房建设,从中获取利益,而保障性住房具有政策性质,属于福利性物品,利润相对微薄,加上此类住房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消耗较大,导致社会资本对此兴致寥寥,参与度较低。对此,政府应积极制定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兴趣,确保PPP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4 保障性住房中PPP模式的应用案例

4.1 基本情况

以H 市的城镇保证性住房工程为例,该市PPP 项目主要包括5个住宅小区与2个工业厂房,总投资11.59亿元。其中5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为32.4万平方米,共计2700套保障房。此外,还结合实际需求增建配套设施,如幼儿园、道路桥梁、防洪工程等,总费用为5.68亿元。两个厂房均为工业园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周围基础设置,如绿化、水电、内部道路等,总投资4.27亿元。该PPP项目的合作期为10年,建设期为2年。

4.2 应用方法

(1)运作模式。在该项目建设中,对项目结构、基本框架、社会效益、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BOT 运行方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完成,其中项目企业负责整体项目的运维、规划与建设等,政府负责运营绩效、可用性等服务费。待合作期满后,项目企业需要将资产与权利全部归还给政府。

(2)交易结构。主要包括投融资结构与回报机制两个部分。在投融资结构中,该项目总金额预计11.59 亿元,前期费用需投入2医院,最终审计决算金额禁止大于该额度,但因政府方提出变更征拆费而增加的投资除外。根据相关规定,该项目注册资金应为本项目总额度的25%,由政府出资20%,社会投资出资80%。项目企业可通过向金融企业、股东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弥补总额度与注册资本间的差值。如若企业无法达到融资目标,可通过补充提供担保等形式,使融资额度能够满足要求。在回报机制方面,主要是在PPP项目正式运营后,在运营期间选择相应的付费模式,该项目采用缺口补助作为回报机制,从项目运营开始直到合作期满[3]。

(3)风险分配。该项目中的风险由政府和项目企业均分,确保PPP 项目能够稳步实现。在风险分配中,应遵循收益对等与有效控制两项原则。对于前者来说,当风险方承担风险后,应获得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收益。该原则与市场规律相符,同时也是政府与企业双方构建利益共同体关系的前提。对于后者来说,可将风险分配给成本最低、有效性高的参与者,根据参与者的风险掌控力进行分配,实现群体效益最佳的目标,使每位参与者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PPP 项目中,政府在制度性风险控制中具有较大优势,项目企业在市场风险中有更大优势,对于二者均不占优势的风险因素,可通过协商方式转移给其他主体进行控制。

(4)绩效考核标准。该项目的绩效考核主要从政府角度而定,针对项目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考核。在该项目中,以验收标准为准则进行考核,项目企业在运营期间可获得95%的可用性服务器。在维护服务阶段,政府可创建运维绩效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将剩余5%的服务费设置奖惩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在考核内容方面,该项目运维工作包括住宅与工业厂房的物业维护,对两项服务内容进行考核,得出相应的考核结果。在考核方式上,在项目运维过程中,政府可采取定期与随机考核的方式,针对项目企业运管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缺口补贴。在考核办法上,在项目企业中成立考核小组,包括建筑运维技术人员、管理者、相关专家等,也可直接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考评。考核内容重点为: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外部调查三项内容。在外部调查中,主要通过访谈、问卷、新媒体报道等方式,了解住宅与园区内部用户对该项目管理的看法;在现场检查中,针对建筑区域内基础设施、使用便捷度与养护情况进行分析;在资料审查中,针对工作记录、制度文件、提交政府文件等,掌握项目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

4.3 项目效益

该PPP 项目的开展使拆迁户住房得到切实保障,带有政策性质。在投资效益方面不可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主要效益体现在社会层面,具体如下。首先,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该项目的建设使当地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提升,该项目中的配套设施如道路、水电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环境,使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切实保障;其次,带动该区文化、卫生与教育事业发展。该地人口高度集中,需要提高该区域的文化、医疗与教育水平,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该区群众的满足感。最后,该项目在建设住宅与工业厂房的基础上,还会建设相应配套设施,使当地基础设施水平、服务容量得到显著提升,加速该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4.4 优化措施

4.4.1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健全的法律规定是PPP项目运行的前提所在。国外很早就针对PPP 模式创建了相应的法律条例,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规范。但我国至今为止未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数量较少,在立法层面存在缺失、交叉管理、边界模糊等情况,使社会资本方对政策的不可预见性较高,阻碍此类项目的高效开展。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我国急需制定一套专门的立法,为各利益主体给予稳定的预期,使项目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具体措施为:一是采取法律形式明确PPP项目建设流程,使社会资本投资得以规范,减少项目运行的不确定性,使项目预期更加稳定;二是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在该项目中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使双方在合作中能够有法可依;三是确定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法律地位,拉近二者的地位差异;四是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与规章制度,使社会资本拥有良好的收益,由此激发其参与兴趣[4]。

4.4.2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在该体系创建中,应将项目规划、运营管理、投资等多种因素纳入该体系中,并将各大利益主体的行为也归入其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对于政府方来说,不但要完善债务风险机制,最大限度地控制财政风险,还应促进行政效率提升,对审批程序进行优化,使PPP项目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应创建全面绩效考评体系,针对运用服务、项目运作、资金利用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制定合理的服务价格与收益指标,提高建设成本审核力度;将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入其中,由其负责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并及时公开考评结果,为项目定价与合作期限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4.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在PPP 项目建设中,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才队伍中,不但要具备项目管理人才,还需要引入熟悉法律、金融、财务管理等专业化的人才。只有将上述人才汇集起来,才可形成合力,促使专业性得到显著提升,确保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增设PPP项目管理类课程,聘请国外专家分享成功的项目运营经验,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应从业务流程、政策支持、法律等层面着手,面向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在实务操作方面聘请专业咨询人员,由其开展专项培训,创建出政策与实务全能的人才团队,为PPP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为了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现状,保障住房项目不断增加。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收入的不足,将PPP模式引入其中,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高全体成员的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此类项目建设更加科学有序,PPP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住房政府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深圳“十八年住房之约”托举城市未来
预算监督显作为 管好政府“钱袋子”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