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古村落建设与发展研究
——以平顶山为例
2021-12-23刘玉凤
刘玉凤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1 引言
所谓古村落是指在国民以前建成的,保留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没有太多的改变,尽管经历风霜,但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服务的村落。相比于普通的村落,古村落在景致设计、文化价值和民俗表现上特色更加突出,古村落的存在为当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缺少对古村落在开发和保护上的制度建设,导致当前我国很多古村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平顶山市古村落展开研究,对其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出了促进平顶山市古村落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2 平顶山市古村落概况
平顶山,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河南西山地域淮河平原的中间地带。它西部山地居多,东部则以平原为主。在高山和平原的中间,排布着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的丘陵。从南向北看,由三座大山夹着两个平原。南部是伏牛山东部山脉,中部是外方山的东段和平顶山市区北面的落凫山,箕山则构成了北部屏风。北部夹北汝河冲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积平原,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列入名录的古村落大部分都集中在平顶山背部的北汝河两岸,南部列入名录的古村落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北汝河的中游在宝丰与郏县境内,该地的河床比较宽,有利于泄洪,不会造成巨大的水利灾害,因此,该地域的交通比较便利,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高,平顶山市比较著名的古村落在此地聚集的较多。
根据平顶山的地形特征,平顶山市的古村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山地地带古村落,该种类型的古村落通常都建筑在山脚下或者溪水地带。例如,如鲁山县瓦屋乡李老庄村。二是丘陵地带古村落,丘陵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与山地相比,地势相对平缓。丘陵地带的古村落依山傍水,农田、植被丰富,规模相对较大,郏县李口乡的张店村就是丘陵地带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三是平原地带的村落,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更适合农田耕种,因此农业和商业比其他两种地带的古村落发展更为快速,比如郏县王集乡候店村、堂街镇的临沣寨等。
3 平顶山市古村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配套措施不完善
作者对平顶山市古村落所在的地域进行调研发现,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导致当地古村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发展配套措施。发展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平顶山市古村落发展配套措施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古村落旅游接待水平不高。以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为例,作者通过在当地走访发现,游客到当地旅游通常选择农家院解决住宿和餐饮需求。虽然该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推出的农家院数量不少,但是其综合水平包括住宿环境的整洁度、食宿配套设置不齐全情况严重;二是,缺少专门的停车场。这是平顶山市古村落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平顶山市很多古村落地处远离市区的山区地带,游客只能驱车前往,那么怎么停车,在哪里停车的问题随之而来。目前,除极个别发展较好的古村落外,大多数古村落没有专门设立停车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服务意识不强。通过调研走访作者发现,平顶山市很多古村落尽管早已对外开放接待游客,但是当地村民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由于他们不是专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上与其他成熟的古村落景区的人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所能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3.2 旅游发展模式单一
对于平顶山市古村落而言,不论是郏县李口镇张店村,还是鲁山县瓦屋镇红石崖村,又或者其他的一些古村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同质化问题严重,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建设和发展,也是得这些古村落发展的模式千篇一律。以郏县李口镇张店村为例,它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故里,同时亦有不少古代高官,因此又被称之为进士庄。仅明清两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12人,受皇封者共60多人。这些人在张店村修建的宅院被称为官宅,这些官宅门庭威严、雕饰细腻,房舍端庄大气,令人叹为观止。李渡口村位于蓝河岸边,因渡口而形成村落。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规模连片的古建筑群记录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李渡口村的兴衰。从对这两个村落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些村落不论是在建筑风格上、还是民俗民风的展现上基本都是一样的。相同的旅游发展模式,造成游客在视觉审美上的疲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村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1]。
3.3 不重视对古村落民俗产业的开发和保护
对于古村落而言,它不仅仅是当地村民生存和生活的居住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传承地和传播者[2]。但是当前,某些古村落政府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建设和发展古村落的过程中,对古村落民俗产业的开发和保护,特别是对于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作用,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后劲不足。
3.4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当前很多古村落的村民为了提高经济利益,借政府建设和发展古村落之风,打着传播民风民俗的旗号对古村落进行开发,把古村落重新翻修和包装,给古村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3]:一是改变了古村落的风貌;二是导致古村落村民人心浮动,为了尽快获得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极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有的村民因为发展获得了经济利益,有的村民则没有获得,造成了利益上的分配不均,村民之间的和气团结被破坏。
4 平顶山市古村落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重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发展”的有机融合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二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4]。现代化的农村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间是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又要确保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工作不受限制。因此,平顶山市要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发展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路径,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片面的或者笼统的理解古村落发展,没有处理好“新”“古”之间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古村落的贫穷落后。反之,正确、科学理解“新农村”与“古村落”的内涵,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发展”有效融合,就可以为古村落的建设发展赢得新的机会,促进古村落的繁荣发展。
4.2 坚持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战略
平顶山市古村落是一个包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价值体系,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古村落是先人留给后辈的文化遗产,既是现代人的同时也是子孙后代的。因此,现代人要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在对古村落进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提前透支子孙后代的利益。古村落需要发展,同时也需要保护,“适度”的发展就是对古村落实施地做好的保护。所以,在对平顶山市古村落进行建设和发展时,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守住古村落这个文化瑰宝。在发展过程中,要提升古村落的适应能力,充分激发古村落自身的发展机能。具体而言,就是依靠各级政府、各种外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将其逐渐转变成为依靠古村落自身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俗、人文景观等内在魅力,借此激发古村落自身发展的机能,提高古村落对时代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4.3 完善古村落建设发展目标和体系建设
促进平顶山市古村落建设和发展,不能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要对当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进行传播和传承,另一方面又不能对其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古村落建设发展目标和体系,有“规则”的发展才更有历史意义,同时也能为后人提供借鉴依据。一是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对建设和发展行为进行有效地限制和监督。当前平顶山市关于怎样建设和发展古村落的政策措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经意识到立法立规的重要性,也提出了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但是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细则没有完善。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破坏古村落的行为,由于缺少相关政策的限制而得不到惩罚和制止。所以,平顶山市应该综合考量不同古村落的特色,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二是制定的政策措施可行性要强。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不能对其造成破坏或者损失,同时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既要满足对古村落文化、物质遗产保护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当地政府、当地村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所以要提高政策措施执行的可行性。三是要权责明晰。当前古村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不顺,职责不清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参与的部门过多,权利职责分配不明造成的。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古村落的健康发展。
4.4 拓宽发展资金渠道
平顶山市的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导致发展资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必须集思广益,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地市的发展经验,不断拓宽发展资金渠道。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专项资金。当前,我国已经设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重点遗产、重点项目。对平顶山市有特别纪念意义或者重大历史价值,可以反映当地历史时期的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古村落可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明村,通过这个荣誉申请国家专线资金。同时,也可以申请河南省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对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二是,鼓励村民入股。古村落是村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场所,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对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古村落的发展和每一位村民息息相关,因此可以通过鼓励村民入股的方式,使村民成为村落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调动村民发展古村落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古村落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