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沾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问题与优化措施
2021-12-23姜化岐
姜化岐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滨州 256800)
高标准农田建设即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建设成为在任何自然灾害影响下都能够稳产高产的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资源建设,也是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种综合性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为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增收。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是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区,属黄河闾尾冲积平原,北邻渤海,南接滨城区,东靠东营市,西邻无棣、阳信两县,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域和环渤海蓝色经济圈重叠的地带。沾化区现辖9 个乡镇、2个街道和1 个办事处,总人口39.1 万人,面积2217 km2,耕地面积94.4 万亩。
一、滨州市沾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建设现状
1、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2011 年以来,全区大力实施了以农田水利、整地改土、农田林网和田间道路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36个,总面积55万亩。建成后的项目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沟渠路林桥涵闸相配套”的生产格局,预计全年亩均增产粮食150 kg、棉花50 kg、冬枣200 kg,农民亩均增收330 余元。
项目区内对主要干道进行了砂石硬化,解决了农民雨天无法生产和农作物收运的问题;高效节水工程既解决了旱涝保收,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农田林网既改善了气候、涵养了水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整地改土及新技术的应用既增加了耕地、提高了肥力,又促进了增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新时期“三农”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
沾化区2016 与2017 年均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区内大部分耕地被淹,甚至绝产。但是,项目区由于灌排工程完善、田间渠系工程配套,经受住了日降100 mm 以上暴雨的考验,基本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3、沾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引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以《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 年)》为引领,因地制宜地编制了本区域建设规划,采取了集中连片的开发治理模式,仅2019~2020 年2 年时间就打造出8.5 万亩高标准农田。
(2)建设监督管理平台
提高管理效率,整合所有建设项目,上图入库,建设监督平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了统一标准。
(3)加大科技投入
在水利、林网和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新手段,在项目区建设各类农作物核心示范区和科技推广区,推广小麦、玉米、棉花优质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飞防统治等科技措施。
(4)坚持“三个到位”
首先,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周调度、周分析”工作机制,形成专班有效指挥、乡镇高效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力保障项目高质量建设。
其次,服务跟踪到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专班积极组织工程设计、监理和审计等第三方机构人员盯靠施工一线,现场办公,主动与各乡镇工程建设指挥部对接交流,跟踪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步把好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关,确保工程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最后,优化工程管护。在工程验收合格之后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转移工作,签订由乡镇政府、村委会、管护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管护合同。目前,大部分项目区实现了公司化运营管护,确保工程设施定期维护、正常运营,发挥长期效益。
二、滨州市沾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1、没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一部分农民不清楚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意义,群众参与度不高。虽然农民是农田建设的主体力量,但是在具体实施管理中由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实施主体和利益主体不协调,导致农田建设效率低下。另外,在项目建设的勘察准备工作中群众参与意见少、工程建设沟通不充分,无形中加大了工程建设难度,甚至阻碍施工进程。
2、建设征地难、进场难
为落实项目设计方案,施工期间在修桥、筑路、植树、砌渠时,或多或少占用了耕地,涉及到农民的冬枣、青苗等补偿,因项目计划中无专项费用,且项目乡镇财力有限,与农户协商难度较大,影响了项目建设。
3、规划设计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标准农田设计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导致部分地方过度动土,其他治理措施难以实施。规划、设计普遍重视农田水利等有形工程,对软件性的实施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阻碍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发展。
4、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亩投资最高1500 元标准,远不够高标准农田各项建设所需,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耕地质量提升主要通过土地整平和深翻实现,土壤检测化验、配方施肥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等科技投入较少。
三、滨州市沾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措施
1、强化宣传,提高农民积极性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多渠道宣传,让农民了解此项工作的现实意义。打造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不受损害,调动农民自觉参的积极性。
2、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规模
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流转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建设。从每年分配的利润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工程的日常维修与修缮。另外,还需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员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3、合理规划,提升农田产能
提升选址的科学性,分析新增耕地的来源数据。提倡和鼓励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利用土地数据图、影像图全面了解项目区的道路、沟渠和地面情况,科学预测投入产出效益。
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沟渠、道路、林网等线状物的位置分布,要注重综合利用最新的数据信息,不能够随意套用旧数据信息。
因地制宜。建设中既需要考虑耕地、道路建设和防护林营造、输电线路架设,还需要考虑农业科技、土地平整等工作,以确保农田建设时不造成环境破坏。
4、加大资金投入
农田建设中要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整合利用农业项目建设发展资金,强化各部门和项目发展之间的衔接。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提高农田建设水平。
制定完善的占地补偿政策。上级部门需加快制定农田工程补偿政策,明确具体的补偿标准,在项目计划中单独列支,据实支付。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建设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建设有法可依、有迹可循,拥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制度和管理体系。
5、兼顾环境保护工作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深耕、表面土剥离、回填操作,要求耕作土不能直接用在田间道路修筑中。为提高农业产值,还需提高农田土壤使用标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湿地保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合理利用当前的池塘与低洼农田,农田建设产生的垃圾需及时填埋处理。
强化水系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避免对排水沟过度硬化处理,保护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不能破坏周围环境。
6、强化高标准农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了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借助大数据技术、遥感技术打造完善的农田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借助平台的监督管理系统,整合农田建设信息,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数据信息。
四、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符合全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发展现状,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需提高重视程度,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从技术、制度、环境保护、资金支持等方面协调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