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职能
2021-12-23
本刊记者
□ 党东民 朱礼好
7月24日,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主题为“回顾、展望、创新、服务”。同期召开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第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来自全国农机行业的管理部门、生产与流通企业、科研单位、用户群体及30余家媒体等近6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毛洪、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涛,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兴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兴谟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介绍了“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期间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有关工作目标。刘恒新表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要标志和重要技术支撑。“十三五”期末,全国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绿色转型,农机化发展的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刘恒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国发〔2018〕42号文件提出了2025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总目标,其中,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任务相当艰巨。农机试验鉴定和推广系统要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为抓手,发挥农业机械的集成技术,全力以赴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毛洪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30周年回顾及2020—2021年度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是开启全国农机流通新征程极为重要的一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发展60周年,也恰好是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30周年。据介绍,1961年10月15日,经中央批准,将农业机具(不包括小农具)的配套和供销业务由当时的商业部划归农业机械部,农业机具(包括零配件)的生产、配套、供销和维修等项业务,统一由当时的农业机械部负责。30年后的1991年,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经民政部和当时的物资部批准成立。
毛洪称,我国农机流通行业60年走过了6个发展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至今,民营和股份制农机公司迎来了发展机遇,经历了农机行业10年黄金发展后,进一步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融入,由销售服务商向服务销售商、综合服务商转型;农机流通企业由2000多家发展到2万余家,诞生了第一家农机流通上市公司,涌现出一批区域性品牌形象店、连锁公司和连锁市场,其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激发了行业的活力。60年来,不管国家经济体制如何改革,农机流通始终是客观存在,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机流通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推动了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在农机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用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没有改变。
毛洪回顾了协会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携手国内外行业管理部门、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截至目前,已与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德国农业协会、法国农业机械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等30多个国内外行业组织建立业务关系并不断深化合作。在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机遇期,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将把进一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会员作为新时代的行动指南,用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长远的发展眼光,不断创新,扎实奋斗,再创新辉煌。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涛做了《对当前农机行业的看法和建议》主题报告。陈涛认为,当前农机行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深刻认识由此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在全国多地举办的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就很有现实意义。他围绕后全程机械化时代带来的若干新问题展开探讨,涉及农业全产业链条下农机、农资、农民等参与者的利益再分配的一些前沿问题,引起与会者共鸣。
本届年会还同期举办7场次平行论坛,包括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实务技术专题培训班、全国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经济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金融服务助力农机营销研讨会、农机具发展论坛、农机营销创新发展论坛、青岛农机企业专场推介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做了专题分享。在本次年会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还与10余家合作单位签订的10个重要合作项目,为进一步助力农机化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