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2021-12-23
国家矿山安监局:严禁未携带标识卡人员下井
日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强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严禁未携带标识卡、人卡不符、一人多卡等人员入井。
《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具体而言,煤矿应当建立完善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井下人员考勤管理、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使用管理等各项措施,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相关职责,加大对人员入井及作业期间随身携带标识卡的抽查力度,确保井下作业人员按规定携带标识卡。
在严格入井人员标识卡管理方面,煤矿应当严格落实标识卡入井管理措施,井口检身人员要严格检查入井人员随身携带标识卡情况,严禁未携带标识卡、人卡不符、一人多卡等人员入井。按规定在各人员出入井口设置检测装置,检测标识卡工作状态和唯一性,检测发现异常情况时,装置能够及时向井口检身人员及携卡人员本人发出信提示信息。
根据《通知》要求,要规范使用系统管理功能。煤矿安装使用的系统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具备携卡人员入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出入采区、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查询等功能,以及超时、超定员总数及人员的报警、查询等功能。
同时,在规范定位分站安装设置上,《通知》明确,煤矿应当将系统定位分站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及相对安全的位置。对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存在监测盲区的,应当及时补充定位分站。采掘作业地点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更新定位分站位置及名称,确保分站设置满足人员位置实时监测需求。
《通知》特别强调,严禁篡改、过滤上传数据。煤矿应当确保系统数据与上传数据一致,上传数据的内容和格式应当满足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煤安监办〔2019〕42号)中附件3《煤矿感知数据采集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严禁煤矿和系统生产厂商采用软件、插件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篡改、过滤。
在提升应急联动能力方面,《通知》指出,煤矿应当实现多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及应急联动,系统与安全监控、应急广播等系统应当融合,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自动完成人员通知、语音广播、撤人告知等指令的执行。
此外,针对运维管理环节,《通知》强调,煤矿企业应当按规定加强对系统使用管理的培训,提高运维人员使用维护技能,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参照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管理、考核、巡查制度,实行专人值守,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系统生产厂商应当及时为煤矿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在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鼓励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煤矿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推广使用具备精确定位功能的系统,提高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的准确性。积极应用图像监视、虹膜考勤、轨迹路线比对分析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双系统或多系统数据比验功能,为杜绝无卡、替人带卡入井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能源局:三季度高耗能产业用能增速明显回落
2021年11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国家能源局介绍,三季度高耗能产业用能增速明显回落,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6.7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指出,2021年前三季度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同比增速逐季回落。今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同比增速逐季回落,三季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约14.3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3.7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三季度煤炭消费增速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3.1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增速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0.5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成品油表观消费增速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4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
二是高耗能产业用能增速明显回落。三季度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6.7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从6月份的18.7%降至9月份的-4.2%;化工、陶瓷、玻璃、钢铁等行业合计用气同比增长9.4%,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43.1个百分点、17.6个百分点,对天然气消费增长的贡献率由6月份的32.4%下降到9月份的0.7%。建材行业用煤自5月份开始同比负增长,钢铁行业用煤自6月份开始同比、环比均为负增长。三产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提高,贡献率分别从6月份的29%上升到9月份的31.6%。
三是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消纳规模。截至9月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10.1亿kW,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提升至44.1%,较2020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四是部分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平稳度过年初采暖季和夏季两个用能高峰后,进入8月份,受南方地区来水偏枯和煤炭价格高企影响,火电机组顶峰能力不足,南方区域4省(区)、蒙西实施有序用电措施。9月份以来,全国临时检修机组容量增加,有序用电范围进一步扩大,个别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情况。
国家能源局表示,针对上述情况,国家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煤炭产能加快释放,增产增供取得明显成效,日均产量维持较高水平,电煤库存可用天数提升,煤炭价格高位回落;电力保供能力逐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已经有所缓解,未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供应、确保安全温暖过冬的决策部署,狠抓煤炭增产增供,强化天然气产运储销衔接,全力保障电力安全供应。
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长协煤流向监管工作视频会议
为保障和督促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双方积极足量履约、规范长协煤流通秩序,按照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相关部署,2021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长协煤流向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介绍并部署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委负责同志出席并作讲话。
会上,国家发改委评估督导司负责同志介绍了构建长协煤流向监管系统的前期工作情况,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负责同志介绍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测系统报送内容、范围和具体要求,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围绕长协煤履约和监管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考虑。
会议强调,长协煤不仅是稳定市场的“压舱石”,更是发电、供热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用煤保障的“主力军”,强化长协煤流向监管、督促签约双方积极履约,对于做好今冬明春乃至今后能源保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的重要性,将做好履约数据每周填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二是要落实责任,及时准确填报长协煤供应接收数据。当前所有参与今年四季度补签中长期合同的煤矿、燃煤电厂、热电厂和民用采暖燃煤供热企业都要纳入长协煤流向监管系统数据填报的企业范围,履行企业经营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折不扣做好数据填报工作,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三是要强化监管,以扎实、高水平的中长期履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要定期对供需双方填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交叉比对,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将适时组织实地督查核实,并加强信用综合监管,将煤炭中长期合同扎实履约作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相关同志在北京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主管经济运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纳入2021年四季度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补签范围的煤炭、电力、供暖企业代表在各地分会场通过300余个线上端口参会,参会人员超千人。
两部门发文推进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
为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高清洁高效水平,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不同煤耗水平煤电机组实际情况,分类提出改造实施方案。其中,对供电煤耗在300g标准煤/kWh以上的煤电机组,要求“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kW。
《方案》指出,目前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比重超过40%,是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进一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对实现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统筹考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外送和就近消纳调峰需要,以区域电网为基本单元,在相关地区妥善安排配套煤电调峰电源改造升级,提升煤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调峰能力。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270g标准煤/kWh的机组。设计工况下供电煤耗高于285g标准煤/kWh的湿冷煤电机组和高于300g标准煤/kWh的空冷煤电机组不允许新建。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g标准煤/kWh以下。
根据《方案》,在节煤降耗改造方面,对供电煤耗在300g标准煤/kWh以上的煤电机组,应加快创造条件实施节能改造,对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并视情况将具备条件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kW。
在供热改造方面,鼓励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替代供热,积极关停采暖和工业供汽小锅炉,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纯凝机组开展供热改造,在落实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kW。
此外,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方案》要求,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关而不拆”,原则上全部创造条件转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确有必要进行拆除的,需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同意。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可用于容量替代新建清洁高效煤电机组。
全国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150.7亿元
2021年1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透露,截至11月4日,全国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共办理“减、退、缓”税150.7亿元。
蔡自力介绍,为配合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相关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税务总局9月30日制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 实施支持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税收措施的通知》,积极实施支持煤电和供热企业纾困解难的“减、退、缓”税措施,确保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增值税留抵退税应退尽退,符合条件的困难缓税应缓尽缓,切实减轻煤电和供热企业税费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
一是逐级压实责任。建立税务系统一竿子到底工作推进机制,从总局到省局、市局、县局均成立了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由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求各地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发改部门牵头的能源电力保供协调机制。
二是逐户摸清情况。各级税务机关按照总局统一部署,逐户摸排煤电和供热企业经营和税收情况,形成了三个清单,即煤电和供热企业清单、税费优惠清单、可办缓税税种税额清单。同时,通过12366纳税服务专线、电子税务局等方式“点对点”提醒通知企业办理缓税,确保政策全覆盖。
三是逐日跟踪成效。10月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台账,按日跟踪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情况。截至11月4日,全国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共办理“减、退、缓”税150.7亿元,其中累计办理减免税57.8亿元,缓退税92.9亿元,切实缓解了煤电和供热企业资金压力和生产经营困难,促进了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
各大煤炭集团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展。本届进博会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
本届进博会共设立六大展区,总展览面积达36.6万m2。吸引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企业展参展商,全球500强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携手参展,全球新品汇聚。39个采购交易团莅临展会采购,进博首日,不少企业便成功签约,其中不乏金额破10亿元的大单,这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中国把“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落实到了行动中。多家煤炭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国家能源集团与38家企业现场签约:11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与来自印尼、蒙古国、德国、瑞士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企业现场签约,集中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及进口采购合同,在煤炭供应、新能源技术引进、高端装备、大宗原材料等方面开展合作,总金额超18亿美元,同比增长49.6%,采购品类和采购额再创新高。
中煤张家口煤机与SSAB签约:11月6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资委中央企业交易团签约现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张家口煤机”)与全球高强度特种钢制造商瑞典钢铁集团(以下简称“SSAB”)签约,总额高达数千万美元。签约后,SSAB将继续为张家口煤机提供Hardox®悍达®品牌高强度耐磨钢等优质产品。此次与SSAB签约,将进一步提升装备高技术水平,实现绿色节能。
中国煤科再续“进博之约”: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来,中国煤科已连续三年组成交易分团参加,同13家供应商签订多项采购合同或协议,在本届进博会上,中国煤科将再续“进博之约”。据悉,目前中国煤科已与多家世界知名供应商达成签约意向。中国煤科交易分团现已整装待发,将借力进博会平台,向世界传播煤科声音,让世界共享新时代中国煤科发展成果。11月6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瑞典SSAB公司、德国J·D·T公司、德国蒂勒(THIELE)公司完成3场全球供应合同的签约。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不缺席进博会:11月4日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在现场认真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视频演讲。会后,总局领导赵平、范宝营、于学平,以及总局所属单位相关负责人一同到中能化生态发展研究中心,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考察前沿“双碳”技术的示范应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国际供应商签约: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河南省跨国采购签约暨长三角地区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作为参会企业代表作主旨发言,介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发展情况及采购需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王良代表集团与国际供应商签约。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国际供应商签订尼龙66中间体采购合同,合同额20亿美元,对保障尼龙产业链稳定、核心业务创新等意义重大。
晋能控股集团与固安捷达成战略合作签约意向:11月6日,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固安捷MYMRO联盟,在202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打造MRO采购数字化体系,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