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2021-12-22王矜虎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

王矜虎

摘要:林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以往,中国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从而忽略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都对提升国家森林覆盖率做出了要求,也就意味着中国相关部门需强化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改进林业生产中的不足,促进林业生产工作的正常開展。

关键词: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苗木生长

引言

林业栽培管理包含了林业树种栽培以及林业生态管理。林业栽培管理的基本宗旨是要维持保护林区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优化树种栽培种植结构的手段来提升林业栽培经济利润,严格控制林业生态污染的安全风险因素。因此,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林业栽培管理可全面开展实施,结合林业生态保护的实践思路来创新林业栽培管理的工作模式。

1林业栽培管理中生态模式的内涵

林业栽培管理中的生态模式,基本含义在于维护林区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因此,生态模式的本质就是增加针对林业生态安全的管控保障工作实践力度,在适度开发林业资源的情况下维持林业生态平衡,避免林业生态体系由于人为干预而失衡。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应当体现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方面,林业管理部门是保障与维护森林自然资源的关键。近些年,国家不断地健全了林业生态保护的基本法规,提供了林木资源生态保护的基本工作实施准则。林业管理工作具有维护森林生态体系平衡、防止过度利用与破坏森林生态资源、提升森林安全监管水准等重要意义,充分展现了森林保护工作在防控森林生态破坏层面上的实践意义。森林资源属于非常关键的自然生态资源,森林资源能否得到充分保护,在根本上关系到自然生态体系的平衡性。林业管理部门针对森林资源正在致力于优化利用与开发,体现了保护森林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实践地位。对于森林资源实施综合性与全面性的开发利用工作,各项实践措施必须要建立在保护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完善与调整开发森林资源的路径和方法。林业栽培管理的总体实施目标包含改进林业栽培技术、健全林业管理模式、优化产业体系结构等重要举措。现阶段的林业栽培种植手段已经得到了创新优化,林业栽培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树木栽培方法与技术。然而,有些林业监管部门由于未能密切重视林区环境保护,造成林业管理环节薄弱,导致人为毁坏林业生态体系。由此可见,生态模式必须要渗透于林业栽培管理的重点领域。

2林业种植技术原则

2.1长远规划,整体布局

林业栽培要立足于长远目标规划,一方面要保证林业树木的栽培满足净化空气、防沙治沙及控制水土流失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证具备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实现实时补加和间种间收的效果。

2.2科学栽培,结构合理

林木种植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林木成活率,在确定树种后需要结合树木的生长优势做到科学栽培,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2.3因地制宜,提高成活率

为了保证栽培树木的成活率,一方面需全面改善种植地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种植地的周边环境做出全面分析,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为进一步提高林区树木栽培的成活率,还需要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3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3.1种前技术

3.1.1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是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第一步,影响着林业种植的成活率。因此,需充分掌握苗木选择的规则,做到精细挑选,提高苗木选择标准,选择优质的苗木来提升其生长势能和抗性,为后续的种植管理提供便利。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所选的苗木无腐烂、无伤、无霉、健康无损。其次,苗木的表皮要完整且光滑,株型正常且挺拔,根系完整。最后,苗木的选择还需结合林区温湿度、气候、水分、土壤等因素综合考虑。现阶段,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苗木种类,但不同苗木种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选择时还需综合考虑。

3.1.2种子处理

苗木选定后还需对其做好消毒处理、催种、浸泡、风干、粒选等工作,在种子消毒时,可结合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方式,利用消毒液、烫种法、红外线照射法等进行消毒,防止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危害。其次,在催种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苗木种类采取不同的催种方式,如浸种法、去蜡去油法、层积催芽法等手段。不同类型的种子催种手段不同,例如柳树、杨树、桑树、榆树等树种宜使用盐水浸泡,种子吸水膨胀后就实现了催种的目的,而小粒种子只需用温水浸泡5d即可。

3.2播种技术

林业树木播种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为散播、条播和点播。散播一般适用于粒径小的种子,播种效率较高,可以大范围播种。粒径中等的林木品种通常使用条播的方式,这种播种方式需要借助机械进行,种子发芽更为整齐,还能稳定单位面积播种数量,有效节约人力,且播种效率较高。粒径较大的林木品种一般采用点播的方式,这种播种方式能够促进种子均匀的吸收营养,保证间距统一合理,提高整个林区苗木的生长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种基地是经常使用的育苗土地,需在播种前期做好翻耕,如果是首次开辟的苗圃地,就需在育苗前做好苗圃耙平工作,并于种植期深耕后在秋季进行翻耕。

3.3水肥管理

林木播种后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就必须做好水肥管理,林业栽培种植一般集中在春季,这段时间土壤较为干燥,树根不易腐烂,此时就需控制好浇水量,使树木快速适应新的土壤环境,浇水量如果过多或过于频繁,就会造成土壤水量饱和从而导致树根霉腐烂;如果浇水量不足,也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林业树木的浇水量应保证树根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夯实土壤和树木根部。与此同时,合理施肥,严格控制施肥量和肥料配比,在树木生长期,最适宜的肥料配比为氮∶磷∶钾=3∶2∶1。施肥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出现烧苗的情况。合理的施肥管理能够增强林业树木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是为树木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

3.4病虫害防治

首先,需做好灾害预警,加强对林木的日常巡查,对林木昆虫种类做好记录,若发现疑似病虫,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控制。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监督林木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风险做出预警并利用物理手段将其扼杀。

结语:

林木栽培种植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中国森林覆盖面积,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需掌握科学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以科学的种植手段改善种植环境,促进林业健康生长,提高林业种植效率。生态模式应当全面融入贯穿于林业管理与林业栽培工作实践中,旨在促进林业生态体系的完整程度提升,避免森林资源资源遭到过度索取与人为毁坏。在实践中,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刻调整与转变林业栽培管理认识,确保林业栽培管理的各个层面工作建立在生态模式基础之上,合理优化与健全林业栽培管理的运行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马静.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1(11):161-162.

[2]王宝霞,高丽玲.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00-101.

[3]吴久杰草.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0):92-93.

[4]高开天.毛乌素沙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林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3):155-156.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
昭通市昭阳区天麻仿野生种植技术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浅谈杨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探讨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猕猴桃茶树立体种植模式探析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