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领导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责任与义务

2021-12-22李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防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欺凌案件频繁地发生,严重的威胁到了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给校园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为了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社会各方面均应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义务,而学校领导者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领导者应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义务,做好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校园秩序的管理工作、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工作,在意识上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在能力上提高防治校园欺凌水平,在态度上做到公正负责。本文根据之前校园欺凌案件中部分学校领导者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我国部分相关法规与相关意见,对学校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进行分析,帮助学校领导者明确自身在防治校园欺凌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共同为校园欺凌问题防治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校园欺凌;防治;学校领导者;责任义务

一、问题背景

(一)校园欺凌问题突出引发国家重视与社会关注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像甘肃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致死、陕西15岁学生被殴打致死、福建未成年女生被围殴、逼跪、遭脱裤羞辱等等类似的悲剧仍在上演。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这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愿望,而隐藏于各个校园角落里的欺凌现象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严重阻碍,随着一件件性质恶劣、耸人听闻的欺凌事件的曝光,大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20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强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性处置,2019年共审结了相关的案件4192件。2020年5月2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坚持做并且将来还会一直努力做下去的事情。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做出修订,该修订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如何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基本法律和制度,该修订版本将在2021年6月1日开始施行。2021年4月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各学校不得隐瞒严重的未成年人的欺凌行为,学校也应当进一步探索并建立健全对未成年学生欺凌侵害行为的零容忍严肃处理机制。

(二)部分学校领导者在校园欺凌案件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职问题

校园欺凌无处不在,但往往只有当一起欺凌事件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时,学校领导者可能才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甚至部分学校领导者在得知受害未成年人的遭遇后,仍然漠视受害学生的遭遇,认为只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更有甚者,会质问受害学生“为什么别人只欺负你”,持受害者有罪论的观点。在一些校园欺凌案件中,部分学校领导者会选择非常敷衍的方式来处理这场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有的甚至会将矛头指向受害学生,斥责学生将欺凌事件告诉媒体而给自己带来麻烦,用处分、惩罚以及“劝”受害学生退学的方式,威胁学生将自己遭受的校园欺凌事件隐瞒下来......虽然个例无法代表全体,但是大家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是部分学校领导者工作上的失职,更是给受害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侮辱和二次伤害。

二、学校领导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常见的失职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校领导者无疑是防治校园欺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但在过去的事件中,部分学校领导者的做法并不到位,其失职问题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唯分数论”的风气影响下,学校领导者太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課成绩,而轻视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心理健康等其他方面的情况,在各种考察考核中评价学生素质及教师绩效的标准过于单一。在这种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整个学校对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与防治校园欺凌问题相关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十分缺失。

第一,当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时,各班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也会逐渐弱化对学生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除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在内的其他方面的情况,甚至当成绩较好的同学做出欺凌同学的行为时,老师会选择包庇成绩较好同学的做法。

第二,当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时,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会减弱,当身边存在“恶”的现象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会选择盲目从众,将欺凌他人作为一种“时尚”,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虚假的满足感,逐渐放松甚至放弃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做出欺凌同学的行为。

因此,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是造成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校领导者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能力不足

1.法制教育、道德素养教育等方面经验不太充足。

2.学校领导者在管理校园秩序方面相关的能力有所不足。

校园秩序的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等,如果学校领导者没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就很难帮助学校建立起科学高效完善的校园秩序维护机制。

3.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能力不够。

(三)学校领导者思想意识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领导者本身对“坏”学生怀有偏见,加剧了校园欺凌问题

部分学校领导者本身对成绩较差、家庭贫穷、同性恋的学生有所偏见,认为此类学生是“坏孩子”,是“异类”,没有做到公平地对待这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学生,有时甚至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当学校领导者也对学生持有偏见、分三六九等时,学校的其他学生和老师就会更加容易对这些“不同”的学生产生讨厌的情绪。部分老师攻击性极强的嘲讽、非常过度的训斥等等有意无意的言行,都很有可能被未成年学生们相互模仿,将这类具有歧视色彩的言论原封不动或更严重地施加给受害学生,造成更加严重的孤立和校园欺凌问题,给未成年学生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2.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者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学校的声誉往往与学校领导者的个人声誉密切相关,因此当一些学校领导者发现了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为了避免学校以及个人声誉的损失,往往将严重程度较轻的欺凌行为视为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而不做处理,对那些没有造成明显后果的欺凌行为往往持息事宁人的态度,仅对受害学生进行口头“安慰”,施暴学生只需要写个书面“检讨”就不了了之。即使是对那些已经给受害学生带来了严重身心伤害的欺凌行为往往也是“能瞒就瞒”、“能拖就拖”,希望隨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都忘记这件事情,这种回避责任的不负责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3.部分学校领导者过于偏袒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不敢得罪家里权有势的学生

每一年中考或高考成绩的好坏往往与学校及学校领导者的绩效密切相关。当施暴学生成绩很好时,学校领导者往往会戴着滤镜看待这些学生,对施暴者有刻板印象,认为“这样‘优秀’的学生不可能会做出欺凌同学的事情,甚至对受害者产生“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的想法,从而减轻对施暴人的惩罚,此时,施暴人很有可能会恃宠而骄,更加肆无忌惮。同样的,有些学校领导者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得罪家里有权有势的学生,会减轻对施暴学生的惩罚。类似包庇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做法,更加剧了未成年人校园欺凌问题。

三、学校领导具有保护未成年学生、有效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责任分析

(一)学校对于学生有安全教育、管理与保护的责任

根据《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学生具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学校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学校有有效防治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义务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校园欺凌的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发布、修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不同责任主体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而学校就是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主体。《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相关规定均认为学校有防治校园欺凌、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义务。 而最近公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指出,当教职工在学校发现有学生实施欺凌行为时,要及时予以制止,学校对于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不得予以隐瞒,应该建立一个对于学生欺凌行为的零容忍机制。

(三)学校的领导者和学校之间的责任关系

学校的领导者指的是在学校具有较高决策责任的管理人员,一般指校长。校长对外代表了学校,对内领导、负责学校的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履行相应的责任,做好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校园欺凌,保护好未成年学生。

(四)学校领导者是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责任主体

学校领导者是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的主管行政领导,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逃避自己应当负起的责任,处理不好校园欺凌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效果,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就很难开展下去,治理效果会很不理想。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四、关于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国家层面

国家应制定更加具体、更加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校领导者应负的责任,规范学校的法制、道德和安全教育,规范学校的秩序维护体制的标准,规范校园欺凌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在对学校领导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适当提高学校领导者的各项待遇。

(二)学校领导者层面

学校领导者应承担责任,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努力提高防治校园欺凌问题的相关能力,带领师生及工作人员制定好校园安全防护方案并落实好相关措施,认真开办校园法制、道德、安全教育工作,以身作则,尽最大努力保护每一个学生。

结语: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会给未成年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水平还有待提高,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加强合作,明确各方的责任,学校领导者应积极履行相关法定职责,多方位建立健全校园欺凌事件的防范治理机制,有效地防治校园欺凌事件。

随着我国治理校园欺凌机制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制度也会不断地完善,国家法律、政府和全社会应与学校一起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积极、清朗、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0年5月2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02):365-376.

[2]佟丽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十大变化[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01):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01):87-93.

[4]周冰馨.学校主体责任视野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5]赵世俊.关爱学生心理 预防校园欺凌(上)[J].江苏教育,2019(40):6.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57-308.

作者介绍:李阳,北京师范大学,学号201911039641,指导老师洪成文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防治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