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2021-12-22许鸽飞王登银李海林张文涛
许鸽飞,王登银,李海林,张文涛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大量惨痛事故反映出生产过程对事故风险辨识与管控的缺失,对危险因素控制的乏力,促使人们去不断研究、发现、总结和整治。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安委会办2016 年10 月9 日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两个方面。隐患排查治理的体系建设启动较早,在200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已有明确要求,目前已基本做到体系健全、流程清晰,在实施层面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已经得到充分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国家在2016年才正式启动实施的专项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以风险和事故的预防为主,属于“治未病”的措施和手段,在实施层面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的阶段,其管理体系和工具手段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比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企业层级的安全生产管控[2-6],应深刻认识到强化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提升安全生产的管控质量与效率,实现源头治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重点解决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问题,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必须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
1.1 基本思路
风险强调了一种不确定性,是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认知性,可以通过采取安全措施并有效控制来降低风险。隐患本质上是风险管控措施的缺位或失效,强调了一种现实的危险性,需要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并及时治理消除隐患。
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但传统的安全管理只关注对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即工作中排查是否存在各类隐患,排查出隐患后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而忽视了事前预控,从而导致安全管控链条完整性不足、预见性不够。
图1 事故演变过程Fig.1 Accident evolution process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主要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墙是“控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分级管控风险,通过行政和技术管理手段落实管控措施,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的产生。第二道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总的来说,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并及时治理就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图2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思路Fig.2 Basic idea of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基于上述思路,形成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的基本构架,如图3 所示,包括两个终端、两个主要模块。功能包括隐患排查与治理、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业务功能为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及管控流程。
图3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基本构架Fig.3 Basic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in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1.2 风险数据库建立
华东院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平均工期较长、参建单位众多、队伍和人员轮换快,不同单位和不同人员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认识不一致,不同施工阶段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也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存在标准差异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企业施工项目特点、业务领域等,建立企业级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以便统一辨识、评估与管控风险。风险数据库的建立以工程全建设期安全生产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辨识、评估与措施方案制定,形成风险清单,建立风险数据库,供各级各类人员调用、学习与参照。
结合华东院业务领域、现阶段施工项目的类型、安全管理现状,参照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包含“电力水利(分土建、机电金结安装)”、“新能源(含风电、太阳能等)”、“市政交通”、“房屋建筑”等内容。数据库包含21 类风险、1 489 条风险项及11 320 条具体风险源,针对每条风险源给出了风险的辨识评价条件、分级标准和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全院工程项目施工的所有工序和环节中的风险内容。各类项目开工后直接调用此数据库内容进行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措施差异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数据库涵盖详细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供各层级“字典”式查询、学习与应用,借助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可一键生成项目级风险管控清单。
1.3 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采用传统的LEC 法。LEC 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大小进行半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项指标值乘积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项指标分别是:L(Likelihood)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Exposur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Criticality)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值D=L×E×C,D(Dange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风险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减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LEC 风险评价法对风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即风险动态管控。
根据LEC 法分级原理,按照风险值(D)的大小将风险等级(R)分为五级。鉴于第5级风险为安全影响轻微或几乎没有影响,一般不纳入清单管控,仅作为关注事项,其与第4级低风险在应用中难以区分和鉴别,所以将第4、5级风险合并为低风险,将风险等级融合为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色标识。
表1 风险等级划分及描述Table 1 Risks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1.4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层级的风险管控,可有效避免风险演变成隐患,避免事故出现。根据华东院的项目施工管理现状,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分为“纵向+横向”管理两条线。“纵向”管理为企业级、分公司级、项目级管理链条,实现行政层级的管控。从表2 可见,对于重大风险,从企业级到项目级三个层级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带。“横向”管理为分层分级的封闭式管理,如项目层级覆盖从重大风险到低风险的所有风险管理。
表2 风险分级管控表Table 2 Risks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ol
项目级管控为安全风险的基础和核心管理单元,直接决定风险是否真正收敛,因此,需设计合理的分级管控流程。当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完成后,建立需要管控的风险清单(从数据库中选取),从风险概况、技术支撑、生产实施、过程监控、监督管理等要素入手,确定企业级、分公司级和项目级的管控责任人。对于项目级管控,分别从行政体系、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监督体系入手确定风险管控责任人、巡视周期、管控定量内容等,从而实现风险的“纵向+横向”管理。鉴于项目级在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项目“四个责任体系”责任人,要求使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内置模块的扫码功能,在现场通过扫描风险管控二维码填写风险管控情况(包括人、机、料、环及措施落实等符合性判定),以确保真正履行风险管理措施的责任。
当项目级“四个责任体系”责任人按照平台设置要求履行职责后,在平台日历本上显示绿点,否则显示红点。对于重大风险,企业级和分公司级均需通过平台监督项目部切实履职;对于较大风险,由分公司级监督项目部履职;其余风险由项目层面管控封闭。以上所述为项目安全风险“强制介入式”痕迹管理,项目级各个体系负责人可根据本体系具体情况,再在体系内进行层级划分,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风险管控链条完整,风险值不断收敛。
1.5 隐患排查与治理
风险管控是隐患排査治理的“基础”,而隐患排査治理是风险管控的“补充”。隐患排査治理是对风险管理失效后的补充保障,通过隐患排査发现风险点、危险源管控的漏洞,从而对这些漏洞进行补充和完善,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建立的企业级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中,隐患排查与治理流程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见,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体系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使项目管理者知道围绕风险点的排查内容方法及治理措施,使隐患排查治理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有效。
图4 隐患排查与治理流程Fig.4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hidden risks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把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联动工作机制,是促进安全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
2 平台运行及效果评价
2.1 平台运行
经过半年的构思、策划、开发与调试,华东院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工作平台于2020 年7月1日上线运行。平台主要实现了四大功能: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多层次信息化分级管控;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控,强化人员在安全风险管控中的核心作用;实现各个层级管理权责和内容的量化,强制项目“四个体系”履职;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提醒、预警功能。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和多源融合的评价体系,实现风险管控全过程可控可知,让安全管理更智能、更科学,从而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各二级单位和项目部在熟悉平台使用的基础上,积极将在建总承包项目纳入信息化平台管控,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横向与纵向管理。2020年7~12月平台的项目数变化见图5,上线首月37个总承包项目将风险录入平台,8月56个,9 月118 个,12 月达213 个,占我院在建总承包项目半数以上,在线项目数稳步增加,呈现良好的应用状态。
图5 平台项目数变化Fig.5 Projects in the platform
2.2 效果评价
平台运行项目数稳步增加,体现了使用者对平台使用价值的初步认可。从各级、各类人员通过平台实现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日常监控的角度,对平台使用半年后的普及程度、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价。
平台上线6个月以来,通过平台参与安全风险管控及日常履职的人员数量变化见图6,2020 年7月148 人参与,到12 月达852 人,增长近6 倍,且人员数量仍呈现增长趋势。
图6 参与项目风险管控人员变化Fig.6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risk control personnel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积累丰富的数据,并对数据库持续完善迭代才能使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双控平台使用半年时间,已初步积累了一定量的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占我院总人数的15%以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安全风险管控队伍,为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双重预防机制闭环管理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的普及效果和程度初步显现。
平台上线以来,华东院双重预防工作在平台上有序铺开,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的真空区域逐步收窄,各级各类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管控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安全风险收敛率不断提高,平台对我院安全工作的指导成效已较为明显。
3 结语
笔者从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平台运行及效果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展现了企业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构架及使用历程,供同行参考。
(1)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务必理解“双重”内涵,才能有效建设、应用及推广。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条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排查重点,是控制、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达到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目的。
(2)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边建设、边使用、边提高”的原则,在使用中积累,在过程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