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施工工艺研究

2021-12-22储玉龙李汉清

建筑施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流态粉料填料

高 磊 储玉龙 李汉清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 陕西 西安 710119

在工程建设中,基坑开挖范围受到用地红线、地下管网、地质条件等约束,而使用功能往往需要建筑物有更大的使用面积,为了进一步扩大地下室面积,基坑肥槽宽度进一步缩小,部分工程肥槽最窄处已不足50 cm。伴随着窄肥槽的产生,常规灰土类固态回填料因无夯实作业空间而无法使用,转而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发泡混凝土、流态固化土等流体材料作为回填料[1],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1 流态回填料的类别及对比

凡液态、可以自行流动的回填材料都能称为流态回填料,流态回填料具有流动性强、无需夯实等特点,适用于人工、机械难以进入的极限空间回填[2-4]。

市面上最常见的流态回填材料即低标号混凝土,2020年10月22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征求意见稿,将对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进行局部修订,本次修订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提高了主要材料的规格要求,从此C15混凝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换言之,极限空间内回填料最低为C20混凝土,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肥槽回填来说,C20混凝土不仅造价高昂,而且会造成极大的强度浪费。由于混凝土刚度大、吸水性和透水性差的特点,若基坑外部土体变形,将导致肥槽内的回填混凝土发生整体位移(图1),直接对埋设于肥槽内的地下室出户管线造成破坏,且由于肥槽回填混凝土破碎难度大,导致管线无法维修。肥槽回填混凝土发生位移且与地下室外墙产生间隙后,间隙内积水会导致地下室外墙长期泡入水中且与氧气接触,将会加速外墙防水层老化,从而增加地下室漏水风险。

图1 混凝土回填变形示意

近几年随着预拌流态固化土的逐步推广,极限空间采用预拌流态固化土作为回填材料逐步增多。常见的预拌流态固化土是用水泥、固化剂和水根据配比配制成溶液,将土壤按比例融入其中产生的。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与流态固化土不同的是,将采用再生骨料和再生粉料作为主要成分,再辅以固化剂形成流态固化材料。

2 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的加工

流态再生料中包含的再生料由混凝土块、砖渣、碎瓷砖、玻璃渣等建筑垃圾中的一种或多种破碎混合而成,破碎后最大粒径为25 mm,根据粒径大小分为再生粉料和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和再生粉料在流态再生回填料中主要起填充和骨架作用;固化剂(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让回填料具有一定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减水剂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的外部,增大水泥与水的接触面,有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从而减少用水量,增加再生料的流动性。流态再生料配制后容重约为1 900 kg/m3,凝固后成品容重为1 700~1 800 kg/m3,相比于容重2 400 kg/m3的混凝土,回填料对建筑构件、基坑的压力大大降低;其容重与回填土方容重接近,使其与基坑的一体性好,从而能够稳定地对建筑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不易变形。

材料加工时将破碎后的再生粉料和再生骨料按照每立方米1 020、505 kg进行一级拌和,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按照每立方米180、182、6.2 kg的用量分别加入固化剂、水、减水剂,进行二级拌和后得到流态再生料,而后再根据施工需要加入早强剂、抗冻剂、引气剂等外加剂。

流态再生回填料加工时每立方米材料用量为水泥180 kg、水182 kg、再生粉料1 020 kg、再生骨料505 kg、减水剂6.2 kg;设计强度为3 MPa、最大粒径为25 mm、设计坍落度为200±20 mm;固化剂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上配比中材料均为干料,实际配制时应根据各材料含水情况调整配比。

3 工程实例

西安市某办公楼建设高度56 m,基坑支护形式为支护桩+预应力锚杆,基坑深12 m,肥槽设计宽度为0.8 m,预应力锚索钢锚头宽度为0.4 m,即肥槽最窄处设计宽度为0.4 m。若施工时产生允许偏差(垂直度偏差≤1/200,桩位偏移≤50 mm),则肥槽最窄处宽度为0.29 m。肥槽横断面如图2所示,肥槽宽度实拍如图3所示。

图2 肥槽横断面示意

图3 肥槽宽度实拍

由于本工程肥槽最窄处设计宽度为0.4 m,采用三七灰土、级配砂石等固态回填料无法夯实,故无法达到设计压实的要求。因此肥槽回填料选用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浇筑方式为泵送。

3.1 施工准备

新型流态再生资源复合材料需求量大,为满足施工需求,提前备料于场外生产场地,施工开始按照统一配比进行配制,设计强度为3 MPa,坍落度为200±20 mm,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浇筑方式为汽车泵泵送。

3.2 施工工艺

流态再生回填料施工流程:基槽清理→分割施工区域→回填料配制、运输→首层回填料浇筑→分层浇筑至设计标高或肥槽顶。

3.2.1 肥槽清理

为确保肥槽回填质量,在回填前应将肥槽内的钢管、方木、废弃模板、防水卷材、挤塑板及生活垃圾清理干净,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2.2 施工区域划分

由于各区域回填材料不同(肥槽宽度≥1.5 m处回填三七灰土,宽度<1.5 m处回填流态回填料)、施工进度不同(局部防水施工未完成、肥槽内架体未拆除),因此需将肥槽划分为多个区域进行浇筑,在回填材料分隔区、浇筑分隔区、变标高分隔区、分层浇筑区等均需砌筑挡墙分隔,挡墙高度根据每层回填高度分层砌筑(图4)。

图4 分层浇筑示意

3.2.3 再生料运输及浇筑

流态再生料物理形态及化学性质与混凝土相似,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普通预拌混凝土经济运距为15~20 km,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1 h,考虑到流态再生料为新型材料,加工场地较少,且初凝时间长,适合中长距离运输,因此运距控制在50 km以内,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2 h。

流态再生料采用分层浇筑,首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0.5 m,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2 m,相邻片区浇筑高度差不大于1 m,每层浇筑初凝后(≥3 h)方可进行下一层浇筑;当基槽底标高不一致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肥槽回填时建筑物两侧应对称回填,避免单侧回填夯实导致建筑受到侧向力过大,从而造成结构偏移。

3.3 检测及试验

回填土施工时的检测试验是重中之重,试验报告是回填土最重要的质量证明文件。根据T/BGEA 001—2019《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流态再生料取样标准为:每次填筑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少于400 m3时,应按每200 m3制取一组试件;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大于400 m3时,应按每400 m3制取一组试件。

试件以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标准,设计强度为3 MPa。相比于传统灰土回填监测压实度,流态再生料大大降低了检测试验工作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强度3 MPa,标养28 d后合格率100%,平均抗压强度4.3 MPa(表1)。

表1 某部位回填料试块强度统计

4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主要成分为混凝土块、砖渣、碎瓷砖、玻璃渣等建筑垃圾,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施工理念,推广价值高。

2)经济效益:由于新型流态再生回填料属于新型材料,目前市场供应较少,市面价格较为混乱,根据本工程询价对比,其综合单价(含材料、运输、施工)为C20混凝土的30%~50%,略高于三七灰土。且流态材料浇筑时对防水保护层振动低、破坏小,可将防水保护层材料由砖砌改为挤塑苯板,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3)施工进度:流态再生料浇筑工艺与混凝土相似,2 m每层的浇筑速度远高于常规25~30 cm每层的灰土回填,大大节约工期。浇筑时采用汽车泵泵送,无需靠近基坑边缘,对基坑周边的作业面及承载力要求低,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新型流态再生料因其环保、经济、施工方便、加快工期等特点,近年来正在快速推广使用。因其拥有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特性,推广后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降低土地资源的占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由于建筑垃圾种类不同,该材料稳定性及强度波动较大,配制时应结合加入的再生料种类探寻最优配比。

猜你喜欢

流态粉料填料
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对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
复合掺合料在高流态特种混凝土中的应用
实验室小浮选机流态优化对浮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侧边机组故障对泵站前池流态的影响
预拌混凝土粉料入库智能防错系统研究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
顺河跨海大桥工程对河道影响数值分析
聚合物型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
无机填料填充PE—LD/EVA合金的导热及阻燃性能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