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中共党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1-12-22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思想

王 倩

(江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全国掀起党史学习热潮,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高校必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2],这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工作目标。

一、百年中共党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3]。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重温我党走过的历程,更是为了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中领悟党的信仰与精神,汲取前进的发展力量。

(一)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落后、腐朽的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认识,“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蠢蠢欲动,动摇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4]。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恶意否定马克思主义、攻击社会主义、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丑化我党领袖和先烈,“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5],对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6]。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引领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先进事迹和思想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增强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通过百年党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会运用科学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在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实践性,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精神

首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萌生之源”[7]。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面对列强入侵、人民饱受欺凌的局面,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勇斗争,涌现了一批富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一心为民、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挖掘此类英雄事迹和爱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党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教育基础。当代大学生受复杂环境的影响,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不断呈现弱化现象。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后,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党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积淀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富有中国特色的优良传统,这些先进文化资源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夯实当代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想和不良现象的精神支柱。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纵观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英勇抗争的斗争史、艰苦奋斗的发展史、砥砺前行的建设史都是一部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大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在红色圣地、英雄事迹中感悟革命精神,进而将百年党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和革命力量转化为育人实效,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其次,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百年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改善党史课程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弱势问题,增强党史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后,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现阶段,高校党史教育被分散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几门密切相连的公共课程中,它们都积极关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地位、理念、宗旨等方面的党性知识教育,注重结合重大历史背景和现实发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党的政策、纲领、制度等方面的理解与领悟,突出了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二、百年中共党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遵循党史教育原则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就是要向广大师生展现百年中共党史的真实面貌,引导师生学习党史,面向未来,总结经验。加强高校党史教育必须坚持“党史姓党”,科学进行党史教育,还原历史面貌,引导师生在实践和学习中磨炼心性、更加自觉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首先,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强调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8]403,党史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党性,是党性、政治性相统一的党性科学。这就要求在党史教育过程中要“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牢固树立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科学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党史工作的正确方向”[9]210,必须将“党史姓党”贯穿党史教育的始终,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

其次,坚持科学性原则。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教学中都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历史研究的客观规律”[9]210,要科学地评价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坎坷,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坚持思想性原则。好的党史课是熏陶式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巧妙的引导,是学生自觉思索的教学过程,而非纯理论与知识点的灌输。为了增强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思辨性,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鼓励科学探索,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党史研究环境”[9]210。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党史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探索、大胆探究,积极展示思考结果或学术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学习精神。

最后,坚持史论契合原则。在高校党史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史料、史实、史法、史观史论这几个要素,“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9]210,严格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证史一致。党史教育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历史进行梳理,把握正确、规范的党史素材,用详细、真实的历史史料做支撑,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原貌。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10],我们要尊重历史,忠于历史。

(二)丰富党史教育内容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这些宝贵历史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革命资源、学习资源,也是新时期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

首先,要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用伟大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宣传我党奋斗史和创业史时,要注意在党史教育中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好革命文化资源,可以深入挖掘具体的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11],如吉鸿昌、方志敏、杨靖宇等民族英雄及其革命故事都是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最好例证,也是对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运用这些党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忧国之心、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

其次,要融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2]。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是一部以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革命、改革和建设胜利的奋斗史,是一部最生动、丰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宣传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江姐,大义凛然的抗日英雄王朴,热爱人民、舍身为民的战斗英雄罗盛教等无数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永葆初心与使命的鲜活事迹,以党史人物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系统教育,引领青年对党史人物先进事迹和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大学生排除各种干扰以保持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有效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以便发展成为党和国家所需的时代新人。

最后,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开展党史教育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3],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我党最新理论与党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用新理论增添党史文化活力,用党史文化涵养新理论新思想。高校党史教育者应紧贴时代步伐,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党史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用最前沿、最鲜活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加深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认识。

(三)创新党史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性格活泼、思想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了有效实现百年党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党史教育方式需要紧随当今时代发展特点和大学生认知需求进行创新发展。

首先,充分发挥党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深入研究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时代主题,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党史密切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核心,将党史教育植入其他专业课程,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融入党史文化教育,适当增加党史教育内容和授课学时,将模范事迹、模范党员、优良传统纳入教学案例,灵活运用讲授式、案例式、现场式等教学手段创新党史教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学党史。

其次,以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依托,增强党史教育的生动性。一是整合校园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环境。借用校报、墙报、校刊、校园公众号等进行党史宣传,开展党史教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活动,利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等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营造高校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校园中逐步形成高校党史教育活动化、形象化、常态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的政治信仰。二是充分利用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14]。革命基地、红色圣地承载着我党丰厚的历史资源,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组织师生追忆党的光荣历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红色革命圣地的志愿服务、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做讲解员,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重温昔日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英雄情怀和共和国情怀,全面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最后,以网络媒体为载体,拓展教育平台、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借助新媒体优势来获取信息。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党史网站,加强网络管理”[9]214,充分发挥党史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坚持共享共用党史资源,建立“互联网+党史”学习模式,利用党史专题网站、红色论坛、党史网络课程、网上展览馆等教育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促进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鼓励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借助微信、抖音、QQ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端正学生对党史的正确认识,拓展网络党史教育新阵地,切实增强党史教育在网络宣传教育的话语权。

(四)优化党史教育课程

现阶段,高校党史教育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没有单独开设中共党史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党史教育主要是穿插在公共政治课程中,未能形成完整的党史教育体系,难以发挥出党史教育的连贯性和感染力。改善党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着重增加党史教育的比例、优化党史课程是党史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

首先,优化党史课程,突出党史教育。“把党的历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公共理论课的学科支撑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9]213。将中共党史纳入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加强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之间的融通机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基础共同构成富有新时代特点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体系[15],以中共党史为教学主线,适当增加党史国史教育内容,有效梳理党史线索,突出党史教育的特殊地位,构建更清晰明朗、具有效果的教学框架,提升学生的党史知识素养,以此来保障党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党史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历史客观性,将其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门课程中能够弥补各课程在此方面的缺失,更好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其次,加强党史研究和党史学科建设。“重视开设党史专业,整合相关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9]213。根据党史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和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构建独立的党史教育体系,“以中共党史为基础,以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骨干构建新的一级学科”[15],“设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一级学科”[15],以解决党史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将其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以引起高校及师生的重视,夯实党史教育的核心阵地。

最后,抓好经典著作教学,强化党史教育。一是出版部门要精心组织党史作品出版发行,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编写出版中央和地方党史基本著作,逐步编纂出版编年史、专门史等其他党史著作”[9]212,做好党史专题研究,整合现有党史研究成果,为高校党史教育提供具有权威性、专业化的、标准化的党史学习内容。二是引导高校学生认真阅读历代党的领袖的经典著作和中共党史教材。“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共党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等党史著作作为高校党史教育的基本教材”[16]。邓小平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必须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17]阅读历代党的领袖的著作和党史教材时必须紧密结合历史和当时的国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史实背后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此外,还可以建立“经典”研讨,引导党史教育的理论风气。“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1],这些历史成就和经验值得每一位高校学生研习,因此,高校可以组建“党史类”兴趣小组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党史经典著作分享会,挖掘党史中的生动案例来增强党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高校学生结合历史和当今国内外局势来诠释对党史的认知,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五)完善党史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党史教育保障机制是促进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发展、增强教育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突出党史教育的纯正性就必须弥补当前党史教育在可持续性与长效性方面的缺失,建立长期系统有效的党史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党史教育常态化发展。

首先,加强组织对高校党史教育的领导。“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8]379。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要落实好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对高校的领导制度,充分重视党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开展,建立健全党史教育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要求师生在学习、工作、科研等环节中科学融入党史内容以推进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18]。

其次,建立健全高校党史教育管理协作机制。从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教育制度、学习制度、评价制度是新时期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根据党史教育实际,科学制定党史教育的课时、学分及考核机制,将党史教育纳入学生测评体系,完善党史课程内容的教育规则,引起师生对党史教育的重视。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党史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成效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和政绩考评,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重视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督促师生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党史学习氛围。

最后,加大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党史教育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通过课题项目、经费拨付、地方教材编写等途径支持党史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党史教育,为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和浓厚的社会氛围。各高校要珍惜党和人民对党史教育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和条件改善党史教学条件,为党史教育相关实践活动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切实保障高校党史教育的有效开展。

(六)培养党史教育队伍

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于党史教育队伍,党史教育的教学成果也取决于党史教育队伍,教师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重要发力点。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必要保持教师团队的先进性与时代性,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队伍是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保证。

首先,引进党史学科优秀人才,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岗位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中共党史”专业教师、新生力量不足,迫切需要引进负责中共党史教育的专业教师。各高校思政教师岗位应面向全国高校招聘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出身的硕博人才,扩大“中共党史”专业师资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以优化现有思政教学队伍。鼓励科研能力强、党史教学条件好的高校及院所扩大党史相关专业的硕博培养名额,着力提升党史专业人才的学科素养、政治素养,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党史优秀人才以充实党史教育后备人才,确保党史教育工作后继有人。

其次,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推进党史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需要有一批合格的思政教师队伍。针对现有思政教师在党史专业素养方面的发展问题,各高校要加强教研师资建设、夯实专业队伍基础,时刻关注思政教师的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根据本校党史教育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鼓励教师进修党史专业课程,支持教师参加中共党史教学研讨会以丰富他们的学识结构、共享有效的工作经验,大力培养一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史的优秀教学科研队伍。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定期开展党史集体备课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分享、交流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共同成长进步,更好地为党史教育事业服务。

最后,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党史修养,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9],能否将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关键也在教师。党史教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牢牢把握百年党史的理论知识,着力提升自身党史修养。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挖掘和利用党史素材,努力推动党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党史,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生动性。此外,党史教师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从新时代视角出发,对教育教学活动要加以创新,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利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教学,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性、现实性、生动性和吸引力,增强高校学生学习党史的乐趣。

三、结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百年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蕴含着我党的政治智慧,是高校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资源宝库。将百年党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进一步夯实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的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人民情怀、英雄情怀和共和国情怀,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促进者。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