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的文化传播策略

2021-12-22李丹璇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选词校训

李丹璇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044000)

一、引言

校训乃一校之魂,读来思之便可知其办学宗旨、育人理念、做事风范,是一所学校的气质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并影响着全校师生。校训之于一校,好比阳光之于花朵,在传播本校气质、外宣本校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各大高校为了便于自己为国外友人所了解,纷纷对其校训进行英译。深究中西方大学校训,我们可以知其选词、明其行文、懂其来源。就选词而言,中国大学校训用词注重育人,西方则崇尚自由灵魂、解放思想;观结构可知,中国大学校训多为四、六、八结构,注重韵律及美感,西方则句式不定,重在感召;就来源而言,中国大学校训多源于四书五经,而西方大学校训一小部分来源于圣经。

正因为中西方大学校训所存在的这些差异,且汉英两种语言来自不同语系,英译中国大学校训时,如果稍有不注意,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故此,笔者在下文中将常见的问题一一罗列,并提出了英译校训的方法。

二、中国大学校训英译所存在的问题

(一)累赘有余,未达传播效果

经由归纳总结可知,西方大学校训多采用名词结构、介词短语结构及句子结构,倾向于简洁而忌繁琐。如麻省理工学院、佩斯大学采用了名词结构;华盛顿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采用了介词短语结构;斯坦福大学、约翰普霍金斯大学采用了句子结构。

笔者认为,在进行校训英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地采取与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相似的模式,以便更好地为英文读者所接受。纵观中国大学英译校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三种常见结构,中国大学英译版校训还有“动词+名词”“动词+副词”结构,虽无语法错误,但累赘繁琐,可读性较低。因而,笔者认为,校训英译时,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向英语习惯用法靠拢。以下用几则校训英译实例作以说明。例1:

原文: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山西大学)

译文:Knowing the East and West; seeking goodness and truth; promoting the virtuous and the talented;being self-reliant and serving the country.

分析:“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意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至善”出自《大学》,意为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登崇俊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要不断攀登,努力成为才俊。《光明日报》将山西大学的校训释义为“大学的职责和使命就是通过培育高素质杰出人才,通过他们自强不息的砥砺奋斗,达到报效国家的目的”。校训原译虽然通过字字对应,尽量在传达其中所蕴含的真正含义,但是笔者认为,该译文一来冗长拖沓,二来曲解了“登崇俊良”的真正含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7 版)》中,“promote”的释义为“to move sb a higher rank or more senior job”,该词所传达的含义掺杂了“他人”的作用,而此处主要表达的是“自己”不断攀登,强调主观能动性。因而,笔者建议,在翻译山西大学校训时,可以参考伦敦城市大学校训(To Serve Mankind),将其英译改译为“To study,to search, to strive and to serve the country”。用“study”来代表“中西会通”,不断学习知识;“strive”代替“求真至善”,表示不断寻找探索;因“自强报国”是“登崇俊良”的结果,故将其译为“serve the country”,由二元变为一元,合二为一。此译文不仅简洁明了,符合英文校训表达习惯,传达了该校训的含义本质,还做到了押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选词不当,未达传播效果

单词选用不当,也会造成传播障碍,让人读来费解。例2:

原文:厚德、积学、励志、敦行(陕西师范大学)

译文:Morality, Learning, Aspiration and Action

分析:此例为陕西师范大学中英文校训。英文校训选用了四个名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但细细读来,却能发现其中问题所在:“敦行”二字被翻译为“action”。经查证可知,“敦行”选自《礼记 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而“action”(the process of doing sth in order to make sth happen or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一词侧重“行动,行为过程”,与原意不符。鉴于此,笔者参考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校训“Science with Practice(科学与实践相结合)”选词,建议将“action”一词改译为“practice”,“Morality, Learning,Aspiration and Practice”更合适。例3:

原文: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安交通大学)

译文:Study assiduously, resolve to succeed, act decisively, and manage affairs with magnanimity.

分析:此为西安交通大学校训。英译校训读起来无美感可言,句式杂糅,杂乱无章,且因理解有误导致了传播失误。“忠恕”为“尽心为人,推己及人”;“任事”为“称职,顶事,顶用”。原译中“忠恕任事”为“manage affairs with magnanimity”,但“magnanimity”意为“宽宏大量”。很明显,译者并未理解“忠恕任事”的真正含义,且“magnanimity”一词略显生僻,并未收录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 版)》中。校训是向他人讲述本校育人理念的开端,应尽量选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少用或不用生僻词,故建议将其译为“considerate in helping others”。经参考英语国家校训常用格式,且在完整传达校训含义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将该校校训英译改为“Diligent in learning knowledge, generous in aiming high, resolute in taking actions and considerate in helping others”。

(三)中式思维,未达传播效果

汉字相比于英语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故进行校训英译时,译者应先透彻了解原意,而后再进行英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初始译文“Progress with Red and Expert,Integrate Truth with Fact”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红”在中国文化中,常表喜庆、热情、无产阶级革命等,如“红事”“红军”;而“red”在英美文化中,意味着“暴力、流血、危险”。而该校训中“红专”意为,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高超的技能,所以将其译为“progree with red and expert”会让译文读起来不知所云,费解难懂,达不到校训英译所应有的效果。而改译后(“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Proficient, Associating Truth with Fact”)达意效果则好很多。

(四)缺乏美感,传播效果打折扣

翻译家严复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中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即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要互译从属两种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信、达”已然不易,故达“雅”难度更甚。但译者做任何翻译活动,都应将“雅”作为其翻译的终极目标。例4:

原文:公诚勇毅(西北工业大学)

译文:Loyalty,Integrity,Courage and Perseverance

分析:此为西北工业大学校训。“公”:公为天下,报效祖国;“诚”: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毅然果决,坚韧不拔。官方的翻译虽能够传达校训的含义,做到了“信、达”,但于“雅”还有所欠缺,缺乏美感。在不改变意思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其修改,将其改正为“Loyalty, Integrity, Doughty and Tenacity”,做到了押尾韵。为确保译文不失真,译者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第 7 版)》中查询了“doughty”和“tenacity”两个单词,其中“doughty”的释义为“brave and strong”,“tenacity”为“perseverance”的同义词,确定无误,可以使用。修改后的译文均以“-ty”结尾,在兼顾意思的同时,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如何进行中国大学校训英译

(一)参照平行文本

作为译者,接触任何未涉足过领域的翻译时,都应先阅读大量的资料,选取合适的平行文本,从中归纳总结该领域常用词汇、句型。赵军峰等(2016)就曾借助中英文校训语料库,以平行文本比较模式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英文校训在文本结构、文本内容方面的异同,并认为翻译中文校训时,译者应关注中西方文化规范、模仿英文校训结构、灵活运用修辞手段等。若在翻译前,忽视了这一译前准备工作,译者只凭借自己的感觉翻译,则译文难免会一塌糊涂,令人贻笑大方。

笔者找出部分参照了国外校训结构的中国校训英译实例,它们分别是同济大学校训“严谨求实 团结 创新”→“Discipline, Practicality, Unity,Creativity”、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Seek Truth from Facts”、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Noble in Spirit;Boundless in Knowledge”、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Strive for Perfection”等,均与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西方大学校训多采用名词结构、介词短语结构及句子结构,倾向于简洁而忌繁琐”相呼应。

(二)结合跨文化传播视角

校训代表着一所学校所存在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大学校训侧重于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品德修养、爱国情怀,如同济大学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就侧重强调品质和品格,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强调了爱国情怀。国外大学校训则偏向真理、求实、自由,如斯坦福大学校训“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自由之风劲吹),又如华盛顿大学的“Strength through Truth”(力量借助于真理)。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将一种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传递到另一语言的文化语境中,在此过程中准确传达意思最为关键。所以在校训翻译前透彻了解原文内容尤为重要。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的“红”翻译为“red”就是一个反例,该翻译丝毫没有传递出源文的内涵,且对原意有所曲解,会让英语读者产生误解,一点都没有起到翻译所具备的基本作用。此外,英译校训应该遵循英文表达习惯,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三)兼顾美学特点

在进行我院(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做学合一,厚实融通”)英译时,笔者在尽可能做到语意对等的基础上,兼顾了译文的美学特点。“做学合一”官方释义为“凡我学人,皆须做中学,学中做,学不离做,做不悖学,以成于事,达于人”,这体现了我院作为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兼顾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故笔者将其翻译为“Science with Practice”,力求做到在传递原意的基础上押尾韵;“厚实融通”意为“厚道做人,实在做事”,强调了做人做事要厚道、实在,笔者将其翻译为“Integrity in Reality”,同样押尾韵。比起笔者最初始翻译的版本“Integrating practice with learning; Merging “hou” with ‘shi’”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全部得益于笔者参照大量国外著名大学校训、关注传播效果及兼顾美学特点。

达意且兼顾美学特点的校训还有暨南大学的“忠、信、笃、敬”。该校训源于《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百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为言语忠诚可信,行为忠诚厚道而又严肃认真,强调了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规范,旨在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与人生修养的熏陶。译者将“忠、信、笃、敬”分别对应为“Loyalty, Credibility,Sincerity and Piety”,既达意又押韵,在确保含义不流失的基础上做到了押尾韵。

类似的优秀范例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规格严格 工夫到家”→“Strict Standard and Sufficient Effort”、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Study Extensively,Enquire Accurately,Reflect Carefully, Discriminate Clearly, Practise Earnestly”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创新”→“Solidarity, Diligence, Practicality and Creativity”。

总之,校训英译应透彻了解源语,打破源语结构框架,恰当选词,以准确传译信息为主,努力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而要做到打破源语结构框架、合理选词需要译者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从中归纳总结,并感悟出适合自己译文的选词及结构。总而言之,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进行校训英译,能更好地体现校训所彰显的大学精神和文化。为此,笔者建议,进行大学校训英译时,应借助平行文本、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并兼顾译文的美学特点。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选词校训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选词写故事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区域流动特征分析
选词填空好方法
读一读,选词填空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