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陉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转化路径及效果分析

2021-12-22张惠娟赵智亮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天数古村落绿水青山

□李 滨,周 超,张惠娟,赵智亮,高 勤

(1.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72450;2.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600)

“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是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典型做法和经验的重要载体,旨在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标杆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1]。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河北省井陉县作为第四批国家命名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从转换经济发展动能入手,粗放产业坚决退,产业结构加快调,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两者并存的“两山”共生之路,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山”转化经验的“井陉模式”。

1 转化路径模式

1.1 生态旅游

井陉县历史文化悠久,已有2 300 多年历史,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有国保单位4 家,省保单位17 家,国家级非遗4 项,省级非遗32 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县。另外全县共有44 个中国传统村落,成为河北省传统村落数量第一大县,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 个,中国传统村落44 个。井陉县西部山区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深山区,交通闭塞,出行不便,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的古村落,由于受道路制约,多年来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井陉县利用自身具有众多传统村落及较多非遗国宝的优势,深入挖掘区域内特有的古道、古窑、古寺、古城、古村落、古文化“六古”资源,着力打造“陶瓷小镇”,突出古瓷窑文化,大力发展古村落民宿游、陶瓷体验、陶瓷博物馆、陶瓷餐厅、陶瓷船运非遗表演等业态,建设北方独具特色的陶瓷小镇。同时,延展古村落片区周边生态旅游资源,最大限度统筹开发、综合利用,让“古”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实现山区县资源多、生态好、生态美向农村美、旅游兴、农民富的转化。此外依托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区”,创新“生态产业化”模式,盘活千年古县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崇山峻岭之间修建60.4 km 的古村落旅游环路(称之为“天路”),激活了千年古村落,引来了绿色产业项目,打通了群众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1.2 生态修复

20 世纪80 年代,井陉县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兴建起建材、钙镁两大主导产业,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钙镁基地和石家庄市建材行业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矿山布局分散,开采方式简单,管理落后,历史形成的无主矿山得不到修复,逐渐成为困扰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2018 年初,井陉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将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战略和政治要务,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创造性开展了矿山综合整治工作,率先趟出了一条矿山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井陉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确定了“五步走、四分区、三规划、两整合、一统筹”的工作步骤,对全县所有持证矿山企业进行全县域、全产业链综合整治。创新“集约集优”模式,把全县划分为4 个整合区域,面向全社会公开招选整合主体,对区域内的矿山进行兼并重组,从45 家压减至6 家以下,一次性筹集补偿治理资金13.53 亿元,完全靠市场化手段顺利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创新“绿色开采”模式,新设企业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配备完善的除尘抑尘设施,做到无尘开采、无尘加工、无尘运输。创新“综合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条“矿地一体化”路子,与省地矿局签订了《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内全部完成221 处矿山迹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并盘活建设用地396.33 hm2、农业用地217.8 hm2、新增绿地733.3 hm2,综合收益约600 亿元。

1.3 生态工业模式

井陉县是全国最大的钙镁产业聚集区,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钙镁之乡”“中国碳酸钙创新基地”称号。钙镁产品畅销全国20 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并出口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10 多个国家或地区。但产业本身存在一些弊端,如产品单一、普遍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和技术水平低等。

为提升改造钙镁产业,县委、县政府通过专题研讨会、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学习先进地市标杆企业的改造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制订了提升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首先是采取奖补措施鼓励退出。为保证企业有序平稳退出,政府多方筹措8 000 多万元,对退出的钙镁企业进行奖补。其次是优化产业布局及制订整治标准。按照环保整治与整合相结合原则,对退出后剩余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园区化集聚发展,彻底解决钙镁企业小而散、形象差等“散乱污”问题,提升全县钙镁产业的规模档次和绿色发展水平。

通过提升整治,产生了一系列成效。一是钙镁企业对县财政贡献率显著增加。在产能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钙镁企业年纳税额从2017 年的1 318.64 万元增加到2019 年的1 988.73 万元,增长51%。二是钙镁企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型效果明显。2019 年,有3 家钙镁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研发6 种新产品,在产量降低的同时产值和纳税不降反升,实现了从资源型、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型的转变。三是清洁型能源用量逐年增加。综合整治完成后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实现了能源清洁化和循环利用。

2 产生效果

2.1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夯实

推进大气治理。县委及县政府以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整治等为主要抓手,大力度实施燃煤控制、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控制、工业废气污染控制、餐饮油气污染控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6 年全年优良天数为142 d,优良天数比例为39.2%;PM2.5由2015 年的94 μg/m3下降至84 μg/m3,下降率为10.6%。2017 年优良天数为119 d,优良天数比例为32.9%;PM2.5由2016 年的84 μg/m3下降至79 μg/m3,下降率为6.0%。2018 年优良天数为161 d,优良天数比例为45.2%;PM2.5由2017 年的79 μg/m3下降至71 μg/m3,下降率为10.1%。2019 年优良天数为175 d,优良天数比例为47.9%;PM2.5由2018 年的71 μg/m3下降至64 μg/m3,下降率为9.9%,如图1、图2 所示。井陉县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了优良天数比例目标,计划在2022 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5%,2025 年达到75%,如图3 所示。

推进水污染治理。政府对县域涉水工业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对境内绵河、冶河沿岸所有涉水工业企业进行了排污口封堵,大力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实行了“零排放”。并且在井陉县范围内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纳污坑塘整治等行动,冶河出境水质进一步得到了改善。近几年来,井陉县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优良,出境水质连续5 年稳定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县无劣V 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比例保持100%。

全力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井陉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 000 hm2。制订了《井陉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和《井陉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方案》。井陉县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0.06%,顺利完成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2.2 “两山”转化实效不断突出

井陉县立足“生态旅游大县”新定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科学扎实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2017 年,井陉古村落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石家庄市首批8 个度假区之一;2018 年井陉县被确定为省级垃圾治理示范县;2019 年井陉古村落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石家庄市10 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之一。

井陉县是纯山区县、全省林业重点县和生态功能重点县,坚持不懈搞绿化、持之以恒抓保护。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太行山绿化、交通干线两侧绿化、退化林修复、太行山生态绿化、森林公园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井陉县实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项目,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构筑起完善的绿色生态体系。2017—2019 年,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66 7 万hm2,增加林木覆盖率8.7%。截至2019 年底,井陉县林地面积达到2.893 3 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59.42%,2019 年吕家、梨岩两个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森林乡村;井陉县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 存在问题

3.1 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井陉县空气质量虽持续改善,达标天数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降低,但大部分污染物仍存在明显超标现象。在2019 年PM2.5年均浓度为64 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约82.86%。复合大气污染相对严重。PM2.5、PM10浓度较高,同时二氧化氮、臭氧污染超标率偏高,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显著,二氧化氮达标压力大,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明显。井陉处于太行山脚下,西面、南面环山,地形比较“闭塞”,整体西南高东北低,呈“避风港”式地形,具有静风逆温等不利气候条件,污染物易在区内积聚,且地处晋冀通衢车流量较大,外来源贡献达50%。

3.2 生态文化品牌有待进一步营造

井陉县浓厚的历史文化在转化成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生态文化方面仍有不足。具体表现为生态文明凝练总结不够,优秀、深厚的文化底蕴仍处于“封印”,缺少必要的转化机制。因此应挖掘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成分,并将其转化成指引井陉县居民绿色生产生活的具有生活气息的文化文艺作品,但是近年来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工作中涉及生态文明宣传内容仍然较少。

4 建议及措施

4.1 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应加强细颗粒物、氮氧化物和臭氧协同控制。针对复合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在推进PM2.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协同开展氮氧化物和臭氧污染防治,完善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二是应加强农村清洁能源供暖。到2025 年,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三是加强矿山粉尘防治。对环保不达标的有证露天矿山持续实施停产整治,不达标一律不得生产,合法生产的露天矿山实现环保措施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规范开采。

4.2 加快营造培育生态文化品牌

加大井陉县现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依托井陉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并加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博物馆、创作基地等文化项目建设。

猜你喜欢

天数古村落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绿水青山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绿水青山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绿水青山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