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豆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
2021-12-22马俊奎刘小荣任小俊赵晶云吕新云刘学义
马俊奎,刘小荣,任小俊,赵晶云,吕新云,刘学义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太原 030031)
1 山西省大豆生产概况
据统计山西省常年大豆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2020年统计面积8.73万hm2[1],实际种植面积20~30万hm2,春播大豆约13.33~22 万hm2,夏大豆约6.67~8万hm2。主要是因为干果林区间种大豆面积未纳入统计数据范围。平均单产110 kg/667m2左右,其中夏大豆平均单产116 kg/667m2,春大豆平均单产108kg/667m2。
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效益比较低,大豆“症青”发生严重,导致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减少10%~30%,春播大豆面积和夏播大豆面积均有所减少。春播大豆区由于中期干旱,对大豆产量影响明显;而夏播大豆区前期雨水偏少,播种期推迟,导致大豆产量与常年持平。受大豆价格增长影响,2020年以来山西省大豆生产效益普遍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显著增加。
2020年山西省大豆总产为39~43万t,不能满足当地对大豆的消费需求,外省调入大豆9~14万t,其中从陕西北部调入4~5万t,东北地区调入3~5万t,安徽省调入4~5万t。2020年山西省绿色大豆生产面积0.64万hm2左右,其中有机大豆0.21 万hm2,销售价格15~20 元/kg。
2 大豆品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1 主要推广大豆品种
目前山西省生产中推广的夏播大豆品种有晋豆15[2]、晋豆25[3]等早熟品种,该类品种早熟性好,高产稳产;春播大豆品种有晋豆19[4]、晋豆25、汾豆 56[5]、汾豆 78[6]、汾豆 79[7]、汾豆 93[8]、晋遗30[9]、晋遗31[10]、晋大74、晋大78、运豆101[11]等21个品种;高度干旱区抗旱大豆品种有晋豆21[12]、汾豆62[13]、汾豆93和临县鸡腰豆等;鲜食菜用大豆品种有晋豆39[14-15]、晋科2号[16]、晋科4号[17];牧草绿肥大豆品种有汾豆牧绿2号[18]和汾豆牧绿9号。
2.2 主要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2.1 夏大豆“早、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2020年汾阳综合试验站主要针对山西省夏大豆主产区大豆播种前焚烧小麦秸秆、播种程序繁多等问题,开展夏大豆精简化播种技术示范。在播种方面,主要应用大豆产业体系研发的2BMFJ-3型大豆免耕播种机和河南省洛阳市鑫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2BMFD-6/12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试验示范,受到当地农业部门认可及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该项技术得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总站的重视并大力支持,以新型播种机对农机大户播种补助40元/667m2的模式,使之在夏大豆主产区晋城市快速得到普及。目前泽州、洪洞县初步定型的2BMFD-6/12播种机,并在泽州和洪洞县农业委员会配合下,该型播种机拥有量183台,基本解决麦茬夏大豆播种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西省夏大豆生产中机械化收获使用率65.3%,需要进一步提高;春播大豆机械化收获率仅为12%。从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筛选方面,需要加强春播大豆品种研究;春播大豆受地形的限制,需要加强小型适应山地的收获机械研究与应用。从山西省整个大豆生产来看,农业机械使用程度在58%~69%,低于全国水平,影响种植积极性,农艺与农机配套研究有待于持续关注,除草剂使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示范。
2.2.2 大豆覆盖渗水地膜高产栽培技术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汾阳试验站针对山西省干果园间作大豆的技术需求,经过10多年连续研究、试验、示范,确立了旱地春大豆覆盖渗水地膜[19]高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试验示范效果。该项技术的核心是:覆盖渗水地膜、一穴双株;技术载体为宽幅渗水地膜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覆膜、打孔、精量点籽和覆土等操作;配套技术为增加底肥,适度早播;增产原理是渗水地膜全覆盖,扩大了普通地膜覆盖功能,转化无效降水100 mm左右,最大程度降低草害,使山西省干旱环境旱地大豆增产50%以上。产量水平一般达到180 kg/667m2以上,最高产量实现312.0 kg/667m2。目前研制的SSDMBZJ-2型渗水地膜播种机,先后经过3次改型换代,在汾阳市和临县继续开展示范,取得较好示范效果,该项技术可以成为未来旱地春播大豆区的主推技术。
适配体因与不同待测物结合后折叠构象的不同,而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从而引起其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远离电极表面,进而引起电位的改变。适配体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将电位传感器的检测限降低至fmol·L-1。
将经济效益函数F1与并网稳定性函数F2进行加权,可把F1和F2多目标问题转化为F3单目标问题进行求解。即
2021年10月15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武家堡村—山西农谷基地种植的0.68 hm2春播旱作大豆品种汾豆93进行实收田间测产。按照《全国油料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在地块中随机选取5点,每点2 m2进行理论产量计算。该品种田间长势好,综合抗病性强,鼓粒饱满,商品性好。该地块平均行距50 cm,株数9 778株/667m2,单株粒数130.4个,按国家区域试验结果百粒重28.7 g计算,理论产量365.98 kg/667m2,按系数0.85折算,折合产量311.08 kg/667m2。利用雷沃谷神GE70联合收割机对684 m2进行实收脱粒,收获大豆302.4kg,折合产量294.74kg/667m2。经用PM8188型水分速测仪测大豆籽粒含水量为12.8%,按照大豆标准含水量13%计算,折合大豆产量295.3 kg/667m2。
3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
3.1 大豆种业滞后,优质种子使用率低
山西省大豆生产受干旱气候影响,单产低而不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尤其重要。目前旱地春播大豆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应用春大豆覆盖渗水地膜综合配套技术,汾阳综合试验站经过连续10年的研究和生产示范,可以使大豆产量稳定在180 kg/667m2以上,最高产量312 kg/667m2。该项技术未得到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推广速度缓慢。从环境友好的角度考虑,地膜全覆盖中对地膜的回收仍然存在问题,通过使用降解地膜,可提高该项抗旱栽培技术推广力度。
2.2.3 高产典型 2020年在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利用大豆覆盖渗水地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高产示范,种植大豆品种为牧草绿肥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种植面积0.6 hm2。9月4日经专家现场测产:汾豆牧绿2号平均株高413 cm,分枝数14个,地上覆草厚度62.4 cm,3点最高鲜草产量3 825 kg/667m2,平均鲜草产量3 676.5 kg/667m2,按照85%折算鲜草产量3 125 kg/667m2。
3.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
山西省大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大豆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培育的新品种适宜山西省气候特点,产量表现突出,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由于种业发展滞后,省内没有专业的大豆种子企业,生产中10年以前的品种占主导地位,新品种应用率低,老品种退化严重,新品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大豆产量低,农民收益差的根本原因。山西省审定的品种一般产量水平均可以达到180 kg/667m2以上,高产地块可达到250 kg/667m2,而大田生产中平均产量100~120 kg/667m2,大量的高产品种与低产生产现实的存在,正是源于优质种子使用率低。
3.3 早熟大豆品种缺乏
近年来山西省大豆“症青”点片发生,对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影响严重。需要与体系岗位专家一起研究大豆“症青”发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点蜂缘蝽对大豆发生“症青”有影响,加强病虫害防控对大豆“症青”发生效果明显,应积极推广。
3.4 大豆生产动物性危害上升到主要问题
随着退耕还林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山地为主的山西省生态环境出现良好的改观,食草性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增长,但是动物天敌数量难于恢复。分布于山区丘陵区的春播大豆生产,日益受到动物性危害,而成为生产中重要问题。太行吕梁山区野猪、兔子、鸟类导致25%大豆生产减产、甚至绝收[20];晋西黄土沟壑区除兔子、鸟类外,中华鼢鼠危害加剧,致大豆减产10%~60%。鉴于多数动物为保护性动物种类,需要开展科学的保护性防治研究,以解决生产技术急需。
3.5 机械化收获问题突出
在农艺与农机配套方面,提出以播种量控制种植密度为核心的“早、密”夏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配合种子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除草剂控制、匀苗技术、综合防治生长期虫害等配套技术,使正常年份大豆产量可以稳定在150 kg/667m2以上。2020年底,临汾市和晋城市夏大豆生产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及夏大豆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受到地方农业部门接受并大面积使用。
3.6 大豆“症青”研究需要加强
山西省有8万hm2的夏大豆面积,需要对已经使用20年的晋豆25进行更新换代。也有通过审定的早熟品种,但由于适应性欠缺,不具备大品种条件,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进而取代退化严重的晋豆25,生产急需优良的早熟大豆品种。现通过调整早熟大豆品种审定程序,汾阳综合试验站培育的早熟大豆新品系汾豆98,202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将成为山西省麦茬夏播早熟大豆主栽品种。
3.7 牧草绿肥大豆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亟待研发
牧草大豆是一种新的牧草类型,具有生长势旺盛,鲜草产量高,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青饲料,通过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缓解我国大豆进口可以起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技术尚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急需开展研究。汾豆牧绿9号2021年在汾阳市贾家庄折合鲜草产量4.2 t/667m2,市场前景广阔。
对纵向比降在3%以上的河道,应考虑采用阶梯—深潭结构对河道断面进行改造,或采取鱼道与阶梯跌水相结合的结构缓解水流对河道的冲击,以营造多样性的地形结构。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其是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才能构成。这无疑是要求单位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要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地位,也只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其才能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保证管理条例、管理体系、管理结构等方面建设的规范,保证工作的稳定开展,并发挥出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实现会计核算机构与运作模式的改革,满足社会发展对财政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发挥出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智能。
4 发展山西省大豆生产的建议
4.1 加大对高产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的支持力度
互联网期刊与传统期刊的融合发展,将会改变目前印刷期刊直接数字化的现状。同方知网以“中央厨房”模式来探索“刊网融合”经营机制,实现与期刊企业共赢。万方数据建设了大数据仓储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有助于期刊社进行选题、策划、开展定制服务、提升学术质量。龙源数媒以内容聚合者的身份期刊社服务,并为刊社进行数据加工,架起期刊社与阅读基地、用户之间的联系纽带,满足用户阅读需求,服务期刊社的内容推广。
加快大豆覆盖渗水地膜抗旱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进一步研究减膜栽培技术,加大降解地膜技术的应用,研究地膜回收的种植模式与方法;定型大豆新型播种机械,纳入农机补贴通道,促进机械化精播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开展大豆生产中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收获机械选型与示范,提高大豆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使用效率;开展良种、良法和优良机械的配套研究;开展危害型动物保护性防治技术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大豆减肥增效技术等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种“知”,还在于群体关系发生变化时经常出现的情感失衡和情感断裂。过去的乡情纽带和乡情联系还未结束,新的乡情意识和乡情认同还未形成,过去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不能够进一步维护社会秩序,也就无法对道德主体形成认知上的指示,自然也无法对道德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和实际的制约。在变化迅速的时代,群体间关系复杂不定,各种类型的“知行不一”或“知而不行”会产生人们产生种种道德失衡,道德焦虑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结果。这种无序和失衡对于乡村道德文化起着腐蚀、破坏的作用,也容易产生极大的隐患,使得当代乡村社会的道德秩序面临重建的必要性。
4.2 促进大豆种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十四五”对种业制度发展前所未有的支持机遇,促进大型种业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对生产中的主推品种和新品种开展原种提纯与原原种繁育工作,开展联合选育大豆新品种攻关项目,借绿色通道,加快大豆新品种,特别是早熟大豆品种的选育步伐。借大型种业公司组织繁育与推广的优势,将主推品种和新品种优质种子直接送到种植户手中,通过优质种子大规模、高频率应用,达到促进大豆产业增收增效的目的。
4.3 开展不同层面的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
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推广部门合作,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开展不同层面的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在地市层面上,针对区域生态特点建立高标准中心示范区,县级层面上依据特色建立中心示范区,乡级层面上依据生产要求设立示范点,带动大豆产业全方位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示范工作,调动科研人员,省、地、县各级推广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推广工作。
4.4 积极支持绿色旱作大豆生产发展
围绕农民增收,开展绿色旱作大豆生产技术及申报服务工作,拓宽绿色大豆生产内容和方式,拓展绿色大豆产业链,为绿色大豆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护绿色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4.5 加大大豆“症青”防控研究
紧密与大豆体系植保岗位专家联合,加紧联合攻关,争取早日研制成功预防大豆“症青”的措施,为山西省大豆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6 加大牧草大豆与饲草玉米带状复合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为适应国家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汾阳综合试验站开设牧草绿肥大豆新品种选育方向,通过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选育植株繁茂、营养生长量大的半野生大豆材料。汾豆牧绿2号和汾豆牧绿9号是我国大陆仅有的两个牧草大豆新品种,已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提高牧草大豆青贮饲料的品质,对牧草大豆和饲草玉米青贮最佳配比开展研究,还开展了牧草大豆和饲草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混合机械化收获机型筛选,为该技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大牧草大豆与饲草玉米带状复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