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思维、原则与方法
——基于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实践

2021-12-22王鹤刘洁段宗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示范课体系化艺术设计

王鹤 刘洁 段宗秀

在当前艺术学科各专业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思想上还有待统一,理论上还有待深化。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以自身实践探索提出系统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植根艺术学本质规律,直面艺术学课程建设中四不问题,提出运用宏观整体思维等四种方法思维加以解决,并把握四种建设原则,从而实现提出新方法、打造新路径、产生新理念和形成新机制的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希望为全国艺术学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启迪。

艺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系化

2021年6月10日,教育部在江西省井冈山大学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总结《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一年来进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会议公布全国69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获批名单,其中笔者主讲建筑大类基础课“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荣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称号,笔者及其团队获得“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荣誉。面对当前艺术学领域践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困惑与实践误区,作为由艺术学教师主持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该课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经验经总结提炼可以与全国同行分享。

1.课程概况介绍

“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2018年开设,2020年成为建筑大类基础课。课程目标是满足大类招生改革后培养以建筑学为主的高端创新人才对艺术创意思维、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实际学习中,每学期以近200名原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同学统称建筑大类,也包括40名左右艺术生(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围绕着一个完整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展开,配合学期末评图,可以使建筑大类学生重点了解2010年后全球公共艺术的最新前沿发展,提升审美修养、艺术创意思维、公共意识与人文关怀等多方面能力与综合素养。

该课程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前沿”。几乎所有案例都集中于2010年后,重点跟踪在移动互联、新材料、基于文化创意转型的城市再生等大背景下,像素化、植物仿生等异军突起的新兴公共艺术形式。包括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二维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像素化公共艺术设计创新、能动公共艺术设计创新、生态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反射型公共艺术设计创新、植物仿生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声光电互动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八个主要视频部分。课程的专业程度重点通过每学期面授的四次共360分钟的见面课体现出来,分别是“碰撞与重构——跨学科是公共艺术创意之源”等,并可以根据每学期国家政策与需求变更内容。

图1 《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课程封面

该课程第二个特点是与慕课时代紧密结合。与进行慕课建设的传统课程相比,“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是在主讲教师长期慕课教学实践基础上,立足最新科研成果,根据在线开放教育特点全新设计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视频制作的系统理论,见面课与视频的无缝结合。教材电子化与视频融通,从而避免传统课程慕课化后的种种不适应。目前,作为学分课的“智慧树”平台运行多个学期,包括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院校近百所院校选课用于校内Spoc并跨校互动,产生显著社会影响。校内翻转课堂与在线学习良性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最后是课程思政建设。该课程自设立之初就以“立德”“懂美”“增智”为主要目标。每学期根据国家需求、政策、最新的社会实践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变化,安排不同的见面课内容。如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公共艺术、抗击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公共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公共艺术等训练主题,录制多节示范课视频向全国高校推广。主讲教师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提出教师应“知行合一 践研不悖”、课程应“卓而弥新广而精微”、思政融入应“稳中求变 放中有控”、学生2020-2021年度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训练课题应“得之惟艰 励在大同”的体系化方法,已在其他多门课程中实践,在校内外广泛作为观摩、示范课,并在北京理工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宣讲,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表1 2020-2021年度“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训练课题一览

2.直面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四不”问题

艺术学科各专业有自身鲜明特点,重感性轻理性,重实践轻理论,重个人轻团队。虽然随着学科建设发展,这一局面有所改观,但仍普遍存在。由此反映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面对的就是四不问题。

首先是部分艺术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不重视,或缺少认识。其次是缺乏协同育人观念,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缺少交流。“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在建设中,主讲教师就在学校统一政策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成团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课题。再次,部分艺术学教师在自己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缺少系统观念,难以脱离原有模式,感到提升专业技能与加强立德树人难以兼顾。最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浪潮下,艺术学学生的学情也有必要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正处于 18-24 岁的年龄段,大多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受约束,想要突显自我、展现个性[1]。对课程思政不重视,认为对自身竞争力提升无帮助或有影响。

图2 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大学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出结合疫情的课程思政资源示例

图3 笔者在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宣讲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

这“四不”问题是艺术学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障碍,同时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育人成效的实施环节上也存在着偏差,需要进一步澄清误区、纠正偏差、形成共识[2]。在“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建设中,从具体举措上,是通过教师自身建设、艺术专业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对互助,开展系统培训和自身理论攻关,对学生进行广泛讲座、鼓励实地调研,并利用竞赛拉动学生将“立德树人”与业务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实际上,课程建设坚持运用以下四种思维,从而实现超越现象看本质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3.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积极运用四种思维

如上所述,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发现,要解决好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除了从思想高度重视外,就要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中的以下四种思维。

3.1 宏观整体思维

用宏观整体思维来看,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是孤立的,育人目标与专业技能不能分离开来。

3.2 辩证统一思维

用辩证统一思维来看,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不能是对立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不是建成思政课程。只有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不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3]。

3.3 灵活适应思维

用灵活适应思维来看,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是僵化的,不能说全国的课程思政都是一个样,按照一个模板可以对应各种课程。

3.4 运动发展思维

用运动发展思维来看,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是静止的,不能说以前的课程思政方法现在也可以使用。一套固定的课程思政方法不能适应不同的时代,需要根据国家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

4.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四种原则

运用四种思维,明确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方向后,还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各方面要素系统推进,这就需要把握好四种原则。

4.1 宏观布局、坚定不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中强调,“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4]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所在院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坚定的政治觉悟。2020年,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中央制定政策、调拨资源、理顺关系等举措中,都可以清晰看到坚定意志的强大力量。艺术学推进课程思政,时间紧任务重,就更要宏观布局。一所学校是如此,院系甚至一位教师、一门课程更是如此。

4.2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图4 “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框架

图5 该体系化方法已在超星平台上线服务于教师培训工作

图6 主题为促进疫情防控下人际交流的课程作业,获得2021年度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银奖

要强化课程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提炼“思政元素”。[5]从笔者作为天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文体组牵头人的实际工作来看,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重心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落入重复建设的窠臼,也会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一门课程是着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还是职业文化、工匠精神?或是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我们应当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由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团体或课题组开展顶层设计,利用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组成课程群来实现多样化的课程思政目标。统筹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和教材建设来实现“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

4.3 特色鲜明,有所侧重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还要能精确配置资源。教务部门以成果为导向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最优的课程。教师将教案准备、案例选取都优先配置给突出“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从而,一所学校内部,甚至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思政做法都能在顶层设计后,不重复建设,各有鲜明特色。

4.4 脚踏实地,系统推进

胸怀高远还要脚踏实地。做好了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还需要系统推进。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系统是自成体系的组织,是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对一门课程思政精品课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来说,就要用最优质的课堂教学组织或教学视频,与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去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介绍祖国最新的科技进步与扶贫贡献,建设自身科学系统方法,而不是单纯插入思政内容。

5.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示例——“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的“四新”

如前所述,“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在建设中就直面“四不”现象,积极运用四种思维、牢牢把握四种原则,系统建设自身的课程思政模式。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加以介绍。

5.1 提出系统科学为轴、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为翼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

“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在建设中总结出了“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这一由四方面、十六个基本要素与64个节点组成的体系化建设方法,既有助于构建完整课程体系,又契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6]将系统科学的严谨逻辑与组织力量、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与传播潜力、信息技术的普及功能与放大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符合新时代国情与高等教育发展,已经产生显著影响,具有突出推广潜力。

5.2 打造一流课程为主、教材出版和教学研究为辅的课程思政贯彻新路径

尽管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但课程建设不是课程思政的唯一着力点。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下,教材等多样化教学资源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力点。“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不但帮助笔者主讲的“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还帮助主讲教师其他课程获批国家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天津市“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天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实在成果。在课程之外,还出版11部教材。获批天津教委社科重大项目“高校设计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化构建的机制研究”、天津市社科规划教育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加大了艺术学课程思政研究理论深度,也打造多层次的学术贯彻路径。

5.3 产生标本兼治为核、教师培训和学生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政推广新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不但在校内帮助近1500名同学提升思想高度,还通过多个平台使全国数万学习者受益。与此同时,还需要看到一种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只面向学生,固然有很大意义,但辐射范围终归有限,可谓“治标”。只有将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向全国艺术学教师推广,由点到线,帮助这一群体形成正确建设理念。随后由这一方法,由线到面,进而引申出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论,以便于其他课程教师、其他专业学科建设符合自己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标本兼治,使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出最大功效。“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从总结之初就考虑了教师培训的需求。从天津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到示范课视频录制、现场观摩课,以及全国多地教师发展培训,均取得显著成效。

5.4 形成个性培养为纲、社会评价与个人反馈为本的课程思政评价新机制

教学评价改革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之一,如何改变教学内容满堂灌,如何改变“一考了之”,需要主讲教师深入研究,并投入更多精力实现个性化培养。“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每学期都力争实现四个“一千”——主讲教师在课程内每年一千余标准学时工作量,一千余名线下学生,每学期邮件指导上千封,每学期教学工具和平台讨论区答复上千条。同时,通过课程独特的“一分钟讨论法”,保持师生一对一讨论(线上、线下),严格过程管理,保证作业主题正确以及学习过程的理想状态。同时引入社会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作业广泛参赛并获奖,提升学习积极性,带给学生更多获得感。通过学生的课程感言体会进行质化研究,反馈成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闭环。

6.结语

通过上述课程思政示范课“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的建设经验及相应案例可见,艺术学课程思政中,需要将解决“四不”问题为出发点,积极运用宏观整体、辩证统一、灵活适应、运动发展思维。坚决贯彻宏观布局,坚定不移等原则。结合艺术学自身专业特点与课程目标,进行教师自身建设、课程建设、思政融入和学生收获于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助力艺术学课程思政建设,使中国数以千计的艺术学专业得以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示范课体系化艺术设计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示范课”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
企业文化体系化